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保护边界探析——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

来源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税人涉税信息兼具人格属性和财产属性,在数字信息时代更需要加强对纳税人信息权的保护。在保护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同时,为了平衡纳税人信息权与公权力和公共知情权之间的矛盾冲突,需要合理界定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保护边界。通过对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中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在基于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下去合理界定涉税信息的保护边界,同时兼顾均衡的理念缓和各方利益矛盾冲突,以此来实现对纳税人涉税信息更有效的保护。
其他文献
碳排放计算是开展碳排放核查及履约工作的基础。高校因其较大体量和公共机构属性,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且愈发引起行业关注和重视。本文以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就碳排放的相关概念及工作现状,分析了当前在国内高校碳排放计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对碳排放相关政策的制定及高校具体参与碳排放核查履约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税收征管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确立了清税前置规则,实践中对纳税人逾期清税是否丧失复议权存有争议,并且在支持保有复议权的判决中复议申请期限的确定也存在差异。《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期限”属于程序性义务,逾期清税仅是纳税人承担纳税义务过程中违反程序性规则的行为。根据税收立法目的以及狭义比例原则,应认为逾期清税不应导致复议权的丧失,但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自清税之日起60日内”的期限规定与上位法不相冲突,并具有合理性。纳税人逾期清税情形下复议权的行使期限也应适用“自清税之日起60日内”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