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索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价值观教育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是当前职业教育所关注和重视的教育理念。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引入价值观教育,能将职业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
  关键词:《基础会计》;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品质;职业行为习惯
  
  我校设有三个专业:金融、会计、商务英语,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银行、公司等,工作岗位有银行柜员、公司出纳、文员等。近两年学校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到,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比较强,但职业素养有待加强,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加强对学生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专业课教师,笔者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尝试,现简述如下。
  
  理论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2001年的报告《职业技术教育建议》中强调,职业教育和培训必须适应21世纪知识型社会的变化和需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型社会应当以价值为中心,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尊重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将人类的劳动和工作作为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源泉,同时也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职业教育是一种专业性教育,它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当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有职业所要求的道德与价值观。价值观能激发情感,给予人思考的动力,构成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价值观教育就是依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对既有的价值观加以选择、过滤、重组,并传递给社会成员,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过程。价值观教育有多种,包括公民价值观教育、家庭价值观教育、道德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等等。职业价值观既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更是用人单位对人格素质要求的发展取向,具有时代性。
  
  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
  
  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渗透的职业价值观内容,笔者归纳为认真做事、细心规范、诚实守信和团队合作四方面。
  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逐步培养认真做事的价值取向,懂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认真的态度。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把认真做事的学习态度和意识灌输给学生。例如,会计核算工作,像凭证、账簿、报表都是要做给别人看的,其内容要清晰明了。要养成这种习惯就要先培养认真做事的态度,要求学生作业字体书写工整,数字书写清晰,会计凭证填制内容完整、会计科目要写全称等等,慢慢地让学生形成习惯。陶行知一贯主张以生活教育为中心,认真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十分注重把认真做事价值观融入到与生活技能相关的教育过程和情境中。例如,在了解到某班班费在生活委员的手中保管,没有收支清单,不符合现金管理制度,容易引起同学们对班费去向的猜疑时,指导生活委员设立了“班费收支登记簿”,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做记录,每月末在班内公布,使同学们对本班班费收支情况都能了解。此后,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赞赏和信任,生活委员也成为同学心中的好干部,同学们也懂得了该如何认真做事。
  形成细心、严谨的职业习惯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人员应具备严谨、细心的职业习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专业学习的起步阶段,此时,《基础会计》教学应在授予他们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做账规范、细心、严谨的职业习惯。习惯的形成需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笔者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有效措施:多练(强化训练)、多问(堂上提问)、多测(范围小、内容少的小测验)。一学期过后,学生已形成了较规范的做账能力和严谨、细心的处事方式。表1是笔者对所任教某班学生(53人)在《基础会计》学科关于“原材料明细账登记”规范性的调查结果。对比可知,期末考试规范登记人数大幅提高,不规范登记人数有不同程度减少。说明学生的记账能力提高了,较好地形成了严谨、细心的职业习惯和处事认真的工作态度。
  
  《基础会计》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做到教学相长,真正有利于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如“基础会计实训指导”活动课程的开展,就是让学生在模拟中获得财会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感悟未来职业岗位。这种模拟学习的活动课程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凸显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做的过程中除了对会计基础知识内容有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之外,还可以从多方面培养职业价值取向。
  总之,把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入《基础会计》课程中,营造适合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社会与职业要求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财经专业课的教学应多方面、多渠道地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既有职业能力又有职业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德斯·R·奎苏姆宾,卓依·德·利澳.学会做事[M].余祖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张爱娟.中职生团队精神培养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3]毛烨.中职商贸专业课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作者简介:
  陈绮雯(1963—),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市财经职业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财经专业课教学。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国内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缺乏针对性,服务目标不明确,专业特征不强,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文章从内容体系、案例教学、第二课堂,考核方法等方面,探索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数学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技能人才;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大致可归结为两种类型:一是通用规
要培养出一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机械类专业必须大力推行教学改革。要在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课程建设、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