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后,如何对待批评意见,成为检验领导干部是否真心纠正“四风”问题的试金石。
面对逆耳之言,多数领导干部能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显示出应有的胸襟和气度,值得提倡和肯定。但也有少数领导,对别人的批评和指出的问题,不焦不虑,四平八稳,既不反思,也无行动,这种“闻过不忧”的态度,着实令人堪忧。
“多病未羞,无病是忧”。一个人有很多毛病并不害怕,看不到毛病才是最令人担忧的。有问题有错误也并不要紧,关键是在问题错误面前要有食不甘味、寝不安枕的急迫和忧患。让人奇怪的是,面对错误和问题,“闻过不忧”者脸不红,心不跳,神闲气定,满不在乎,完全是一副“無所谓”的态度;更有甚者,言不由衷,口不应心,会上“反思深刻”,会下“涛声依旧”。
心有所忧,事有所成。有忧才有紧迫感,才会反思和进步。无忧则无益真心接受批评,真诚接纳意见,更难说对问题进行警醒和反思,改过更无疑是一句空话。从这种意义上说,闻过则忧,同样是一种责任,一种气度,一种境界。
闻过而不“忧”,一方面是点问题“鸡毛蒜皮”,无关痛痒,戳不到痛处,揭不到疮疤,引不起“忧”;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对问题“点到即止”,草草收兵,既不会深究,也不用担责,没必要“忧”。
有“问题”无“问责”,有“建账”不“查账”,注定会让提“过”者伤心泄气,闻“过”者无忧无虑。只有把问题摆上桌面,责任追到人头,板子打在身上,“闻过不忧”才能真正“忧”上心,“闻过则改”也才会立马“改”到位。
面对逆耳之言,多数领导干部能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显示出应有的胸襟和气度,值得提倡和肯定。但也有少数领导,对别人的批评和指出的问题,不焦不虑,四平八稳,既不反思,也无行动,这种“闻过不忧”的态度,着实令人堪忧。
“多病未羞,无病是忧”。一个人有很多毛病并不害怕,看不到毛病才是最令人担忧的。有问题有错误也并不要紧,关键是在问题错误面前要有食不甘味、寝不安枕的急迫和忧患。让人奇怪的是,面对错误和问题,“闻过不忧”者脸不红,心不跳,神闲气定,满不在乎,完全是一副“無所谓”的态度;更有甚者,言不由衷,口不应心,会上“反思深刻”,会下“涛声依旧”。
心有所忧,事有所成。有忧才有紧迫感,才会反思和进步。无忧则无益真心接受批评,真诚接纳意见,更难说对问题进行警醒和反思,改过更无疑是一句空话。从这种意义上说,闻过则忧,同样是一种责任,一种气度,一种境界。
闻过而不“忧”,一方面是点问题“鸡毛蒜皮”,无关痛痒,戳不到痛处,揭不到疮疤,引不起“忧”;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对问题“点到即止”,草草收兵,既不会深究,也不用担责,没必要“忧”。
有“问题”无“问责”,有“建账”不“查账”,注定会让提“过”者伤心泄气,闻“过”者无忧无虑。只有把问题摆上桌面,责任追到人头,板子打在身上,“闻过不忧”才能真正“忧”上心,“闻过则改”也才会立马“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