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教育观下的多层次高职英语教学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重点和特点着眼,通过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论证了高职英语教学在能力本位下的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英语;能力本位;多层次教学
  
  现代信息社会中,英语与从事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类的岗位工作的相关度越来越高。具备基本的英语素养和英语应用能力已成为高职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高职英语教学需要由学科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转变,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结合专业需求、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提供必要的英语支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能力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这是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区别,“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要求也使得高职学生有别于中职学生。所以,高职毕业生应该是高技能人才,而不是仅在生产第一线上的一个劳动力;是从事技术、营销、生产、管理、服务的工作,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领域的开发、设计工作;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而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高职教育这样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使得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必须定位到“能力目标”上,学生要具有实战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与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教育观”是一致。
  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观认为,在现代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互动态势。它表现在:一是劳动分工出现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本领;二是技术进步导致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现代社会中职业劳动的智能结构出现跨专业技能(计算机、外语)、跨行业技术(工具、手段)、跨产业意识(环保、安全)三大复合态势,要求劳动者具备跨职业的本领;三是信息爆炸催化一次性学习转向终身学习。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能通过一次性学习掌握一生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促使劳动者要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本领;四是竞争机制迫使终身职业向多种职业嬗变,迫使劳动者要具备不断适应劳动市场变化的本领。为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力培养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力本位教育所强调的能力,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一种状态,一种能在动态的社会情境、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采取专业化的、全方位的并勇于承担个人与社会责任的行动。
  
  高职英语教育理念的转变
  
  高职英语教育现状目前,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应试教育”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等等。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人际交流工具的英语,在高职教育中也要强调以能力为本位,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英语教学突出能力目标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中,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这要求高职英语教学应紧紧围绕实用能力的培养来进行。学生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知识(学科)本位教育教学,它以一个强大的知识结构分析为支撑:知识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它强调人才培养的知识点,重在要求学生知道什么。而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实用能力培养,它以能力结构分析为支撑:能力结构——行动(活动)体系——课程重建。显而易见,现代职业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能力点,重在培养学生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而知识与能力是不等同的,且两者之间还存在一条需要通过实训来填平的“深沟”。高职教学的重点在于“知识的应用”,并不是知识本身,更不是知识的体系。因此,英语作为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基础课程,应根据职业岗位上职业能力的需要,以“够用为度”来设置。以学生从事职业的需要为中心,调整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内容、教法、评价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从而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没有鲜明的针对性,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渗透力不强,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教学是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提供就业上岗后满足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英语基础服务。因此,其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需求、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体现“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首先,要了解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要求英语的教学内容,并征求专业课教师对英语内容的要求,收集毕业学生对英语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建议。通过调查,明确其专业、学科所需合理的英语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其次,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增加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全面进行课程内容重组,使之形成与其他专业相协调的英语课程体系,并建立与课程内容体系配套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再次,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改革英语教学模式。笔者在担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英语教学时,根据模具专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层次模块教学模式。即:基础英语模块、模具英语模块和提高英语模块。其中,基础英语模块教学采用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新视野英语教程》的内容,如Reading Through,Getting the Message,Using the Right Word,Working with Expressions,Translating和Basic Writing Skills等,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所有学生都是必修课程;模具英语模块的教学内容是结合各种模具装配总图和零件图的模具英语词汇和专用语、模具设计专用软件如AutoCAD、Pro/Engineer、Pro design等的英语词汇和专用语、数控加工设备操作和编程用英语等,它是在吸纳专业教师的建议和要求的基础上设定的,体现了专业的特性,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让英语教学真正融会到各专业教学之中;提高英语模块的内容主要是能力水平考证、专升本等方面的英语,是为对英语有特殊要求的学生而确定的,旨在提升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供学生选修的教学模块。
  
  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更新
  
  高职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如何在学时不多的情况下,既传授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又培养较强的应用能力,对所有高职英语教师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笔者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培养目标,在围绕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灵活多样使用各种方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构建多层次的课堂教学。如:进入教室后与学生聊天、寒暄,就最近或当天发生的国际国内及校园的大事、小事及趣事与学生聊天,使学生学会一些实用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讨论,即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观点,进行辩论,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的正确认识。单词竞猜,即各小组派代表来解释单词的含义,由其他同学来猜生词。演讲,即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题,进行课堂英语演讲。实物讲解,即在模具实训场针对各种模具或数控加工机床,由学生用英语讲解其构造、工作过程和操作过程。这些活动,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专业学习、创造性学习等多种能力。在课堂教学方面,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电子课件,收集并使用各种图片,利用互联网等,可极大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英语考试多根据单纯笔试成绩确定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优劣,这是片面的,也是不客观,不公正,不合理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应改变过去“一卷定终身”的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以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构建多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考评。如笔者采用“平时成绩 课堂教学(笔试) 应用能力”的多层次的成绩评定模式。其中,平时成绩(可占20%)是对学生学习英语过程的考核。它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上课出勤、上课提问与回答问题、课堂练习、平时测验、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课堂教学(笔试,可占40%)是对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能力的考核,它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基本要求”的掌握。这部分考核由口试和笔试两部分组成,口试内容以所用教材为蓝本,每个学期考查重点不同,形式多样,从低年级的朗读对话或短文、角色扮演、复述课文到高年级的根据所给话题开展话题讨论等,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言组织应用能力。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包括词汇、语法结构、句子或课文分析、翻译及写作,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形式,限时完成。应用能力(可占40%)主要考核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模拟现场和专业场所应用英语及英语知识的能力。学生自由结合成相对固定的小组(3~5人),自编情景,进行对话表演,如在医院、商店、图书馆、车站等场所发生的一些情景对话,编排短剧。或由教师先提出要求,布置与课堂相关的考核题目,如上网查资料、做海报、做调查访谈、准备辩论(表演、演讲);描述专业对象的工作状态和过程,如模具的工作过程、数控加工机床的操作过程等。在课堂上留出10~20分钟进行表演,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打分评判。这种教学评价模式不同程度地锻炼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英语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社会调查、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由单纯英语理论知识的考核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高职教育的宗旨决定了其英语教学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走出一条以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要达到这一目的,应确立学以致用,突出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想,并以此调整英语教学的内容,改革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作为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师,需要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大胆改革,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闯出一条英语教改的新路,把高职英语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真正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1/09/content_3756042.htm.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李雪芹.高职工程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之思考[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6(2):169-170.
  [5]杨早春.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大众科技,2006,(7):162-163.
  作者简介:
  钟润萍,女,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教师,高级经营师,主要从事职业英语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文章指出当今高职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重点从学生的自我塑造、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的培养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等方面论述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人文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人文教育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庞大需求,新成立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规
按照物流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整合的思路,提出分层次物流实训整合方案,以及模块化业务流程和实训项目的设计方法,为物流专业和经管类相关专业实训教学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