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离高考结束已有一段时日,回想起高中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往事历历在目,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仿佛经历了很久很久,又好像就在昨日一般。
高考结束后,依旧是准时在那个时候醒,按时在某个时间点睡,只不过心境已完全不一样了。至少没有到那种白天累得一挨枕头就可以睡的地步,不会再有哈欠连天抱怨怎么睡都睡不饱的烦恼。相反,竟然会失眠。回想起自己经历的这些年,思绪不断,感慨万千。
带着对高中生活的向往和初中时的那股锐气冲进高一,拥有着最遥远的梦想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横冲直撞,又渐渐地懂得去适应,适应身边各种各样的人,适应不会再对自己嘘寒问暖的新老师,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树立各种阶段性小目标,在激励和打击中坚定前行,在懵懂和适应中度过了高一。印象最深刻的是,因为家里离学校较远,又不想住宿,每日晚自习后已是深夜,但爸爸还每晚都来接我。在那寒冷的冬夜,冷风呼啸,我一瞬间明白了什么是爱。
高二时混混沌沌,锐气与棱角早在刚进高中时已经变淡磨平,变得圆滑与润泽,开始不思进取,表面忙着准备学业水平测试,忙着提高自己的劣势科目,却又鲜少付出行动,缺乏斗志;仍然忙里偷闲地玩着新出的网游,追着几部精彩的小说。靠着优势科目撑着,吃着那点老本,也能得到一个中上游的成绩。于是便沾沾自喜,颓废地度过了高二。
关于高三,在我看来,一般会出现三类人:一类人整天无所事事,混混沌沌,处在完全放弃的状态,堕落到下游;一类胜而不骄,败而不馁。一次次与老师斗,与作业斗,与考试斗,其乐无穷,因为有良好的基础,感觉不是特别努力,但分数却总是给予其乐观的回应,处在上游;还有一类人玩过了高一高二,决定拼死奋战最后一年,然后经历一次次的打击,在逆境中成长,在困境中坚强,在绝望中拾起希望,期待涅槃重生。最后又分裂成两种类型:一种笑到最后,一种一蹶不振。在成绩没出来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但我认为,谈起我的高三,我至少可以不后悔,因为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
“我的高三”,每次想到这几个字,我都会不自觉地轻轻微笑,因为我曾给它投入了我的心血与精力。于是那些回忆便如同开了闸门的洪流一般,浩浩荡荡,滚滚而来,有悲有喜,有欢笑也有泪水。
想起刚进入高三前的那个暑假,我和爸爸说想一个人住在学校附近,好好学习。爸爸什么话也没说,第二天便在周围给我找了一套房子。一来为了培养我的独立意识,二来也是为了让我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于是我开始一个人住。为此,我感动良久,总想着一定要好好回报所有为我付出过的人。凭着一腔热情,甚至在无比炎热的盛夏,我还一个人跑去教室里自习。尽管最后不了了之,我却从中懂得了,做事不能只凭着头脑发热而不切实际地去做,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是不行的。要知道,有时候,坚定不移的意志比一个完美的计划更重要。
记得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紧张了很久,心中忐忑不安,一直没有胆量去看成绩,后来还是从好朋友口中得知了结果。依旧是中等偏上,比我想象中的差了许多。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成绩波动,再加上劣势科目总不见提高,而优势科目竟呈下降趋势,这让我无所适从,但因为一个人住,所以也无从倾诉。我算是体会到了绝望的味道,真心有过不想再奋斗的消极情绪。
当夜晚躺在床上因为各种烦心事而彻夜未眠时,我忽然记起哥哥说过的话: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后。所以得学会自我调节,若是觉得无人关怀,记得我与你一路同行。
一瞬间,那些一直关怀我的面孔一张张浮现在我眼前。眼泪倏地就涌出来,从眼角流到两鬓,而后渗入枕头。第二天起来时,枕头湿了一大片,心情却轻松不少。那天晚自习后,我便一个人背着书包绕着操场跑圈,帆布鞋踏着塑胶跑道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声响。
跑到汗流浃背时,所有放不下的事情在心率加快后,都变得云淡风轻,仔细想想,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虽不至于完全不在乎,却可以冷静分析原因,坦然地去面对。我想多年以后,我依然会记得那“嗒嗒”的声音,以及这段在逆境中自我调节、与惰性抗争、与无知拼搏的岁月。
“三模”结束后,离高考仅剩数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变得坦然起来。老师给我们看了上一届学长学姐给我们拍摄的激励视频。其中有一首歌的歌词,我如今还记得:“因为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天黑时我们凝望同一片星空,没有追求和付出哪來的成功。谁说我们一定要走别人的路,谁说辉煌背后没有痛苦,就算为了梦想而付出,再苦也不停止脚步……”
高三,总会有一些人热血沸腾,而我认为,用“刻骨铭心”来形容都不为过。高三就像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总能给人以激励与鼓舞。正如作家七堇年所说的那样:我们高三的全部意义并不在于这个炼狱般的高三,但却需要这个炼狱般的高三来锻造并加以诠释。
在这段值得终身回忆的美好日子里,我伤心过,难忘过,笑过,哭过,任性过,放弃过,也坚持不懈过,这段日子充满了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我也曾在课桌上写下那句“量变的积累便是质变的飞跃”,我也曾与人约定“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也曾将我们组更名为“瑯琊”……
这样不一样的战场,虽然硝烟弥漫、锣鼓喧天,但这段奋不顾身的时光却是那般美好。纵然尘满战袍,一路坎坷;纵然马革裹尸,历尽艰辛;纵然魂归狼烟,亦九死而不悔。我们依然要相信,岁月静好;我们依然可以流着泪,微笑着说一声:明天,你好!
高考结束后,依旧是准时在那个时候醒,按时在某个时间点睡,只不过心境已完全不一样了。至少没有到那种白天累得一挨枕头就可以睡的地步,不会再有哈欠连天抱怨怎么睡都睡不饱的烦恼。相反,竟然会失眠。回想起自己经历的这些年,思绪不断,感慨万千。
带着对高中生活的向往和初中时的那股锐气冲进高一,拥有着最遥远的梦想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横冲直撞,又渐渐地懂得去适应,适应身边各种各样的人,适应不会再对自己嘘寒问暖的新老师,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树立各种阶段性小目标,在激励和打击中坚定前行,在懵懂和适应中度过了高一。印象最深刻的是,因为家里离学校较远,又不想住宿,每日晚自习后已是深夜,但爸爸还每晚都来接我。在那寒冷的冬夜,冷风呼啸,我一瞬间明白了什么是爱。
高二时混混沌沌,锐气与棱角早在刚进高中时已经变淡磨平,变得圆滑与润泽,开始不思进取,表面忙着准备学业水平测试,忙着提高自己的劣势科目,却又鲜少付出行动,缺乏斗志;仍然忙里偷闲地玩着新出的网游,追着几部精彩的小说。靠着优势科目撑着,吃着那点老本,也能得到一个中上游的成绩。于是便沾沾自喜,颓废地度过了高二。
关于高三,在我看来,一般会出现三类人:一类人整天无所事事,混混沌沌,处在完全放弃的状态,堕落到下游;一类胜而不骄,败而不馁。一次次与老师斗,与作业斗,与考试斗,其乐无穷,因为有良好的基础,感觉不是特别努力,但分数却总是给予其乐观的回应,处在上游;还有一类人玩过了高一高二,决定拼死奋战最后一年,然后经历一次次的打击,在逆境中成长,在困境中坚强,在绝望中拾起希望,期待涅槃重生。最后又分裂成两种类型:一种笑到最后,一种一蹶不振。在成绩没出来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但我认为,谈起我的高三,我至少可以不后悔,因为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
“我的高三”,每次想到这几个字,我都会不自觉地轻轻微笑,因为我曾给它投入了我的心血与精力。于是那些回忆便如同开了闸门的洪流一般,浩浩荡荡,滚滚而来,有悲有喜,有欢笑也有泪水。
想起刚进入高三前的那个暑假,我和爸爸说想一个人住在学校附近,好好学习。爸爸什么话也没说,第二天便在周围给我找了一套房子。一来为了培养我的独立意识,二来也是为了让我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于是我开始一个人住。为此,我感动良久,总想着一定要好好回报所有为我付出过的人。凭着一腔热情,甚至在无比炎热的盛夏,我还一个人跑去教室里自习。尽管最后不了了之,我却从中懂得了,做事不能只凭着头脑发热而不切实际地去做,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是不行的。要知道,有时候,坚定不移的意志比一个完美的计划更重要。
记得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紧张了很久,心中忐忑不安,一直没有胆量去看成绩,后来还是从好朋友口中得知了结果。依旧是中等偏上,比我想象中的差了许多。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成绩波动,再加上劣势科目总不见提高,而优势科目竟呈下降趋势,这让我无所适从,但因为一个人住,所以也无从倾诉。我算是体会到了绝望的味道,真心有过不想再奋斗的消极情绪。
当夜晚躺在床上因为各种烦心事而彻夜未眠时,我忽然记起哥哥说过的话: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后。所以得学会自我调节,若是觉得无人关怀,记得我与你一路同行。
一瞬间,那些一直关怀我的面孔一张张浮现在我眼前。眼泪倏地就涌出来,从眼角流到两鬓,而后渗入枕头。第二天起来时,枕头湿了一大片,心情却轻松不少。那天晚自习后,我便一个人背着书包绕着操场跑圈,帆布鞋踏着塑胶跑道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声响。
跑到汗流浃背时,所有放不下的事情在心率加快后,都变得云淡风轻,仔细想想,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虽不至于完全不在乎,却可以冷静分析原因,坦然地去面对。我想多年以后,我依然会记得那“嗒嗒”的声音,以及这段在逆境中自我调节、与惰性抗争、与无知拼搏的岁月。
“三模”结束后,离高考仅剩数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变得坦然起来。老师给我们看了上一届学长学姐给我们拍摄的激励视频。其中有一首歌的歌词,我如今还记得:“因为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天黑时我们凝望同一片星空,没有追求和付出哪來的成功。谁说我们一定要走别人的路,谁说辉煌背后没有痛苦,就算为了梦想而付出,再苦也不停止脚步……”
高三,总会有一些人热血沸腾,而我认为,用“刻骨铭心”来形容都不为过。高三就像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总能给人以激励与鼓舞。正如作家七堇年所说的那样:我们高三的全部意义并不在于这个炼狱般的高三,但却需要这个炼狱般的高三来锻造并加以诠释。
在这段值得终身回忆的美好日子里,我伤心过,难忘过,笑过,哭过,任性过,放弃过,也坚持不懈过,这段日子充满了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我也曾在课桌上写下那句“量变的积累便是质变的飞跃”,我也曾与人约定“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也曾将我们组更名为“瑯琊”……
这样不一样的战场,虽然硝烟弥漫、锣鼓喧天,但这段奋不顾身的时光却是那般美好。纵然尘满战袍,一路坎坷;纵然马革裹尸,历尽艰辛;纵然魂归狼烟,亦九死而不悔。我们依然要相信,岁月静好;我们依然可以流着泪,微笑着说一声:明天,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