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我们 一定要走别人的路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_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离高考结束已有一段时日,回想起高中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往事历历在目,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仿佛经历了很久很久,又好像就在昨日一般。
  高考结束后,依旧是准时在那个时候醒,按时在某个时间点睡,只不过心境已完全不一样了。至少没有到那种白天累得一挨枕头就可以睡的地步,不会再有哈欠连天抱怨怎么睡都睡不饱的烦恼。相反,竟然会失眠。回想起自己经历的这些年,思绪不断,感慨万千。
  带着对高中生活的向往和初中时的那股锐气冲进高一,拥有着最遥远的梦想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横冲直撞,又渐渐地懂得去适应,适应身边各种各样的人,适应不会再对自己嘘寒问暖的新老师,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树立各种阶段性小目标,在激励和打击中坚定前行,在懵懂和适应中度过了高一。印象最深刻的是,因为家里离学校较远,又不想住宿,每日晚自习后已是深夜,但爸爸还每晚都来接我。在那寒冷的冬夜,冷风呼啸,我一瞬间明白了什么是爱。
  高二时混混沌沌,锐气与棱角早在刚进高中时已经变淡磨平,变得圆滑与润泽,开始不思进取,表面忙着准备学业水平测试,忙着提高自己的劣势科目,却又鲜少付出行动,缺乏斗志;仍然忙里偷闲地玩着新出的网游,追着几部精彩的小说。靠着优势科目撑着,吃着那点老本,也能得到一个中上游的成绩。于是便沾沾自喜,颓废地度过了高二。
  关于高三,在我看来,一般会出现三类人:一类人整天无所事事,混混沌沌,处在完全放弃的状态,堕落到下游;一类胜而不骄,败而不馁。一次次与老师斗,与作业斗,与考试斗,其乐无穷,因为有良好的基础,感觉不是特别努力,但分数却总是给予其乐观的回应,处在上游;还有一类人玩过了高一高二,决定拼死奋战最后一年,然后经历一次次的打击,在逆境中成长,在困境中坚强,在绝望中拾起希望,期待涅槃重生。最后又分裂成两种类型:一种笑到最后,一种一蹶不振。在成绩没出来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但我认为,谈起我的高三,我至少可以不后悔,因为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
  “我的高三”,每次想到这几个字,我都会不自觉地轻轻微笑,因为我曾给它投入了我的心血与精力。于是那些回忆便如同开了闸门的洪流一般,浩浩荡荡,滚滚而来,有悲有喜,有欢笑也有泪水。
  想起刚进入高三前的那个暑假,我和爸爸说想一个人住在学校附近,好好学习。爸爸什么话也没说,第二天便在周围给我找了一套房子。一来为了培养我的独立意识,二来也是为了让我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于是我开始一个人住。为此,我感动良久,总想着一定要好好回报所有为我付出过的人。凭着一腔热情,甚至在无比炎热的盛夏,我还一个人跑去教室里自习。尽管最后不了了之,我却从中懂得了,做事不能只凭着头脑发热而不切实际地去做,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是不行的。要知道,有时候,坚定不移的意志比一个完美的计划更重要。
  记得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紧张了很久,心中忐忑不安,一直没有胆量去看成绩,后来还是从好朋友口中得知了结果。依旧是中等偏上,比我想象中的差了许多。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成绩波动,再加上劣势科目总不见提高,而优势科目竟呈下降趋势,这让我无所适从,但因为一个人住,所以也无从倾诉。我算是体会到了绝望的味道,真心有过不想再奋斗的消极情绪。
  当夜晚躺在床上因为各种烦心事而彻夜未眠时,我忽然记起哥哥说过的话: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后。所以得学会自我调节,若是觉得无人关怀,记得我与你一路同行。
  一瞬间,那些一直关怀我的面孔一张张浮现在我眼前。眼泪倏地就涌出来,从眼角流到两鬓,而后渗入枕头。第二天起来时,枕头湿了一大片,心情却轻松不少。那天晚自习后,我便一个人背着书包绕着操场跑圈,帆布鞋踏着塑胶跑道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声响。
  跑到汗流浃背时,所有放不下的事情在心率加快后,都变得云淡风轻,仔细想想,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虽不至于完全不在乎,却可以冷静分析原因,坦然地去面对。我想多年以后,我依然会记得那“嗒嗒”的声音,以及这段在逆境中自我调节、与惰性抗争、与无知拼搏的岁月。
  “三模”结束后,离高考仅剩数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变得坦然起来。老师给我们看了上一届学长学姐给我们拍摄的激励视频。其中有一首歌的歌词,我如今还记得:“因为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天黑时我们凝望同一片星空,没有追求和付出哪來的成功。谁说我们一定要走别人的路,谁说辉煌背后没有痛苦,就算为了梦想而付出,再苦也不停止脚步……”
  高三,总会有一些人热血沸腾,而我认为,用“刻骨铭心”来形容都不为过。高三就像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总能给人以激励与鼓舞。正如作家七堇年所说的那样:我们高三的全部意义并不在于这个炼狱般的高三,但却需要这个炼狱般的高三来锻造并加以诠释。
  在这段值得终身回忆的美好日子里,我伤心过,难忘过,笑过,哭过,任性过,放弃过,也坚持不懈过,这段日子充满了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我也曾在课桌上写下那句“量变的积累便是质变的飞跃”,我也曾与人约定“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也曾将我们组更名为“瑯琊”……
  这样不一样的战场,虽然硝烟弥漫、锣鼓喧天,但这段奋不顾身的时光却是那般美好。纵然尘满战袍,一路坎坷;纵然马革裹尸,历尽艰辛;纵然魂归狼烟,亦九死而不悔。我们依然要相信,岁月静好;我们依然可以流着泪,微笑着说一声:明天,你好!
其他文献
海南一考生  真题  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或许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
保持特色  名言速記:春天的特色只有在冬天才能认清,在火炉背后,才能吟出最好的五月诗篇。——海涅  旺众公司是德国一家专门生产机场行李车的公司,其技术含量看起来并不是太高,然而全球有50%的机场都在使用旺众公司的产品,其产品远销世界130多个国家。其实,旺众公司的成功理念非常简单,那就是“只做研发者,不做效仿者”。  旺众公司的创始人名叫弗莱德·旺众,一开始只是一名普通的锁匠。1928年的一天,弗
虽然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没有把文章开头、结尾的好坏明确定为评分点,但在实际评卷过程,开头与结尾的好坏,对评卷老师产生的巨大影响却是公认的。  专家们强调,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结尾要有力,而且长留余味。试想,开头和结尾给予阅卷老师的印象都是良好的,还愁得不到高分吗?  凤头篇: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好的开头犹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令人钟情。倘若人云亦云,看了开头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版图中,有质朴浑厚有气势恢宏的唐代文化,有内敛精致的宋代文化……近期,一部讲述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到“仁宗盛治”故事的电视剧《清平乐》热播,收获了不俗的反响。有观众评价道:“场景布局考究,画面华美,随便一截图就是一幅画,很有古韵。”  在宋文化题材创作的这一波热潮中,各色人物承载的故事讲述与文化傳承使命、字里行间透露的处世哲学与骨气品性等,是剧集兼具美学神韵和精神内涵的高层
我曾经有一个同学,她高考失利后,并没有太过沮丧,而是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复读中。她曾形容,那是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岁月。一方面,她要面对来自家人的反对,朋友的不支持,外界的不看好;另一方面,她还要扛住来自学习上的压力,不断地查漏补缺,进入疯狂备战期。  整整一年,她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把书藏到被窝里,打着手电筒,一遍又一遍地背单词,一次又一次地记文言文,默写一个又一个细胞结构、光电效应
这是一场用12年时间作为铺垫的远途,直至到达彼岸的那一天。久历寒霜苦,方闻有清香。  门  所谓高考,是一座雕栏玉砌的龙门,虽然看起来金碧辉煌,入口却极其狭窄,仅允许少数人鲤跃化龙,可在潭中等待的,却是千百万尾渴望登上龙门的鲤鱼。他们用12年的时间积蓄力量,用尽全力摆动身躯脱离水面,等待着那场一年一度的风雨。  贾岛说:“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物有不平则鸣,而那些坐在高
1  5月底的一天早晨,我照常打开朋友圈,对昨日要闻进行火速浏览,海量信息鱼贯而入,绝大部分从眼前过滤后,直接被永久性删除。当我漫无目的地滑着屏幕进行翻看时,一条满覆震惊和灰色的链接强行走入了我的视线。  手抖动的刹那,时间已然静止,心猛地被盖上一顶大钟,四周黑漆漆一片,让人感觉压抑与不安。页面弹出的那几秒钟,思绪如涌来的江水,翻卷着时光里的故事。  打开的水滴筹页面,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求援信息,字
每个人都应当拥有一个“第二世界”:或笔走乾坤,或茶消日月,或卷收晴雨,或墨行龙蛇,或琴动山川,抑或只是闲对晨昏。给自己一个自由广袤、丰盈跌宕的时空,半为驰骋,半为停靠。  不论生活此刻,是许你得意潇洒,免你半生流离,还是降以荆棘载道,委以前路未卜,都不过是一时之境。无常为常,命运的晴雨,多半是出其不意地来去匆匆。不变为变,当自己的“第二世界”万籁俱纳、万象俱容,人生处处便是刚刚好的此时此地。  究
2020年5月5日,在长征五号B火箭的托举下,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出了探索浩瀚宇宙新的一步。  新一代载人飞船外形优美大方,采用两舱设计,返回舱为倒锥型钝头体气动外形设计,它是整船的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居住的地方。新一代载人飞船堪称“太空巴士”,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新一代载人
69岁的冼联广,8岁时便跟着父亲到木材市场学习挑选木头。从学习挑木头,到开界、开片、开条、打顶、磨圆、刮磨、捆扎,繁雜的工序他做了60多年。  从爷爷开始,到父母亲这一辈,再到如今两鬓渐白的冼联广,世家筷子已流传了三代。当地政府曾提议为冼联广的手工木筷这一手艺申请非遗,但因为人手不足的原因,再加上害怕辜负别人的期待,他拒绝了这一殊荣。  一辈子只做好每双手工木筷,其他不过是身外之物,百年执着,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