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实践语料选自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著作《一切皆有可能》,该书主要介绍了生活在美国伊利诺伊州阿姆干什镇上人们的故事,这个小镇也是主人公露西·巴顿的故乡。露西离家后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作家,十七年后,当她返乡拜访兄弟姐妹时发现这里大多数人生活得并不快乐,他们承担着错误选择所带来的后果,然而他们从未放弃,最终都坚信一切皆有可能。本报告基于《一切皆有可能》中的第三章“破裂”和第四章“敲拇指理论”而写。笔者之所以选这两章,是因为这两部分有多处带破折号的句子,而且其中破折号成对出现的情况最多。破折号作为语言中特有的插入形式,在英汉著作中广泛使用。笔者阅读了一些英语作品及其译作后,发现很多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直接把原作中的破折号照搬到译作中,并未对双破折号做出转换,或者随意将其舍弃或用其他标点符号替代,这很可能影响文本的衔接与连贯,甚至还会导致读者无法理解译作要表达的意思。本实践报告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破折号衔接功能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破折号所引出的语义逻辑关系,将其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分为八类,其中包括列举关系、增补关系、转折或对比关系、解释关系、等同关系、原因关系、结果关系、替换关系。破折号的衔接功能存在差异,因此所采用的翻译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报告主要研究如何翻译语篇中破折号成对出现的句子,并总结出了表达型文本中破折号汉译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即零翻译、增加逻辑联系语、语序调整法。本报告旨在引起研究者对破折号翻译的重视,笔者期望文中的翻译策略能帮助其他译者准确翻译含破折号的文本,进而增强译本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