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之争,还是上下之争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butch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上,“左”似乎一直是个坏东西。比如在中文里,“旁门左道”“左迁”“左嗓子”“左性子”等等,都表明人们对“左”有着某种程度的恶感。
  在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当权,培植了不少吕姓势力。吕后死了以后,太尉周勃夺取了吕氏的兵权,就在军中对众人说:“拥护吕氏的右袒(露出右臂),拥护刘氏的左袒。”结果大家都“左袒”。从此,“左袒”便成了见风使舵、偏护一方的代名词。
  同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社会将“左”视为一种反常行为。左似乎是不好的。法文中“sinistre(灾难)”一词即是来自拉丁文“sinister(左手)”。与此相反,人们无一例外地要用右手敬礼、宣誓;英文里的“right”与法语中的“droit”既有“右”的意思。更是“正确”“合法”“权利”等意义的多位一体。左手是罪恶之手,而右手不仅灵活有力。而且也是高贵的。所以,在西方的教堂绘画中,刺杀者用的是左手,夏娃摘取禁果的手是左手,而耶稣的姿态表明了最后审判青睐右手——他的右手高举,表明自己的选民将进天堂,左手下垂,意味着罪人将被赶到地狱里去。如此一上一下,一右一左。将人类推人善恶的两极。
  正是因为右手对左手的压迫。自17世纪以来欧美一直有着“左手解放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结束“右手的统治”,同样意味着人类在政治观念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意味着人类正一步步走向“左右共治”。如亚里士多德所预言:“右手的优势是因为我们习惯于使用右手。一旦我们习惯于使用两只手,我们就有了两只右手。”
  然而。就在许多国家开始走向“左右逢源”的时候,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右斗争”?这里的“右”指的究竟是什么?它是否意味着当时的中国进入“左手的统治”?
  社会与主义
  显然,兴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反右斗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左右之争”。而是发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上下之争”。不可否认,1949年中国的国家解放并没有必然导致中国社会的解放。全能国家体制的过于强大。主要体现在这个国家的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都被政治组织所吞噬。政治本为“众人之事”,也因此失去其应有之义。
  建国之初的中央集权与公有制道路,实际上暗含了国家對社会的两次“没收”或“充公”。其一是经济上的没收,比如“割资本主义尾巴”;其二是知识上的没收,这就是紧随其后的“反右斗争”。当公有制异化为对民众精神与肉体双双充公的一种国家体制,社会主义同样表现为“有主义无社会”,或者“主义压倒社会”。
  毛泽东曾经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当“百家争鸣”沦落为“两家争鸣”(胜负已成定局),这种主义上的“两极分化”,本质上说是将人类已经取得的文明成果或者知识一分为二,使之裂变为两个截然对立的主义直至“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完全胜出。主义代替知识的结果必然是主义君临一切,并且直接导致“知识被主义所奴役”,导致整个社会知识体系的崩溃与丧失,从而进入一种“无知无识的状态”。或者说,进入一种国家有行动力,而社会无判断力和约束力的危险之境。
  有人说,“反右斗争”就是依靠知识分子中间的左派力量。起来革那些除左派以外的知识分子的命,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一个胜利者”。应该说,从表面上看,“反右斗争”的发起的确像是“左派清算右派”,然而,谁都知道如果只是一个社会内部的观点纷争,绝不可能在中国思想史与社会史上酿成这样一场反智的灾难。正是因为看到国家力量的介入,笔者认为“反右斗争”不是“左右之争”,而是“上下之争”,它突破了左右共谋社会福利与自由的底线。“反右斗争”的结果是主义对知识的流放。是高高在上的国家对生机勃勃的社会的清算,是政府在没收资本之后继续没收知识。其结果是。社会陆续丧失了产生“资本家”与“知本家”的土壤,甚至连最日常的思维体操都开始销声匿迹。政治话语占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不仅失去说不的自由,而且失去了不说的自由。当社会被国家机器化,人们变成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螺丝钉。螺丝钉虽然也有大头儿子一样的脑袋,但它并不用来思考。
  幸运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迷途知返,逐渐迎来了自己的解放。在经济改革的直接影响下,社会力量一点点复苏。
  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改革,左右之间虽然时有争论,但是,时至今日,无论是右派的“反左”,还是左派的“反右”。人们渐渐达成一个共同的底线,即知识必须为社会享有。思想者虽为世所用,然而他们不必“按需思考”或者“奉旨思考”。从这方面说。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左右之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表征,它表明中国社会渐渐具有了西方开放的市场政治中的舆情雏形,在经济市场之后也有了意见市场。失衡的思想
  无论是突破自由底线的极左。还是突破平等底线的极右,都可能导致“堪萨斯暴乱”。“堪萨斯暴乱”出于影片《幸运数字》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谓‘堪萨斯暴乱’就是当所有人向右走时。你向左走。”
  相同的逻辑,当所有人向左走时,向右走的你会被汹涌的人流踩踏。即使方向一致,卷入人群者同样可能因为身不由己而成为没有恶意的踩踏者,并且最终迷失自己的方向。极左与极右所导致的悲剧,就是无数人“同去同去”,他们无不朝着一个方向走。最后都在一个方向中失去了方向。个体的命运,在万众一心(方向)的洪流中从此湮没无闻。
  2006年,笔者在柬埔寨旅行,亲眼见证了这个国家至今未愈的破败以及极端年代留下来的创伤。在首都金边,由于电压不稳,上网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时常有人说,自启蒙运动以来,法国人向这个世界输出的多是包含着危险基因的思想,比如青年时代深受法共《人道报》熏陶的波尔布特,最终在柬埔寨制造了血流成河的人间地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道报》及其宣扬的共产主义必须对此负责。法国生产思想,但不只是生产一种思想,它生产矛也生产盾。   法国有罗伯斯庇尔,也有雨果和夏多布里昂;有萨特,也有阿隆。法国从来并不缺乏极端的思想,2006年底的民意調查显示法国极右翼势力获得超过四分之一的支持率,然而谁会相信今日法国人真会将自己的命运交付给国民阵线?真正重要的是,在这个国家各种观点可以充分表达。所以,法国的自由制度从来没有因为豢养“一个主义”而遭受灭顶之害。
  显然,共产主义思潮流播到柬埔寨,并且导致“南橘北枳”“西风东疯”的危局,完全是因为在柬埔寨本土并没有与之平衡的主义与力量。从这方面说,从制度上保证每个人都能自由思想与自由表达,能够自由组织。是避免一个主义践踏整个社会的唯一可靠手段。
  如上所述,在英语与法语中,“右”还具有“权利”之含义。应该说。一个公民无论是信奉左派还是右派,抑或中间派,这都是个体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在此意义上,“反右斗争”所反对的正是公民自由思考的权利。或者说,反右(Right)的本质就是反权利(Right)。21世纪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政府不可与民争利,同样不可与民争思想,使民众变得无知无为。
  对立之中也有自由
  人。这充满悖论的生物!在大地上生活与行走,见证了许多看似对立的关系。比如早期的人类,站起来行走,头顶星空、脚踩大地,这里便有了“上下”这组关系。在具体的行走过程中,会有前进和后退,如果只知道向前走,不知道转弯,不知道退步,一个人即使体力再好,恐怕也不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同样,说到转弯,便有向左转,还是向右转的问题,其所涉及的便是“左右”关系。
  如果我们稍有一点头脑。能够抱持一点美好的愿望,都不难发现,这里的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并非水火不容。显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他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蹲下抑或跃起,无论方向如何改变,怎样位移,所有“对立”都会回到“统一”的层面,统一到行动者——人这—层面。无论朝着哪个方向前进,人始终如一是出发点。
  换言之。“左右之争”不但不是你死我活的“矛盾”,而且社会需要它们互相救济与协调。在民主国家。左右两派无论怎样互挖墙脚,谁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另一方。因为议会不是战场,议员并不杀戮,理论上。每一个派别都有卷土重来、引领社会的机会。
  一个社会中没有对立的观点。只会一团和气、随大流,这个社会就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与自由。我们讲左右之间“同社会共济”,并非一厢情愿或不切实际地鼓吹合流,而是要坚守这个社会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底线,通过左右之间的充分争论与积极思想,从而超越于左右纷争之上,以达到这个国家向上与向前的目的。
  思想如何解放?
  有时候,政府会站出来鼓励思想解放。当说,世间万物,论及本性,都是倾向于“解放”或者自由的。比如,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便是发乎自然而且美好的自由之声。又比如,有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把一颗种子埋在瓦砾之下的土里,每天浇水,种子便会从瓦砾之下钻了出来。同样,如果把种子装进坚硬的头盖骨里浇上水。种子会有惊人的力量将头盖骨分开。种子的信念。让我们看到自由生长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自然自发的秩序怎样丰富我们周遭的世界。
  思想也是如此。从本质上说,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由思想者。不幸的是,在其成长过程中。一个人随时可能失去自由思想的动力和活力。为什么有人会失去其自然的禀性?显然,这和人的另一个天性有关,即人都有自私或者趋利避害的倾向。如果一个人不但得不到思想自由的好处反而深受其害,他便有可能会放弃这种禀赋的发挥,宁愿让自己的大脑处于一种“被奴役”或者“抛荒”的状态,让私田长草。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跳蚤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让跳蚤跳起来会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过一段时间后,拿掉盖子就会发现,尽管跳蚤还在继续跳,却再也跳不到一米高了,直至结束生命都是如此。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跳蚤们已经调节了自己蹦跳的高度,而且渐渐适应了这种情况,愿与盖子“白头偕老”,不再改变。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心理学家将这种“跳蚤效应”解释为“习得性无助”。简而言之。长期积累的负性生活经验,会使人丧失信心,继而丧失创造力。韦尔奇说,世界是弱者的,因为弱者学会了适应。这话并非全无道理。但是,这种适应绝不应该是上述跳蚤式的适应。
  由此不难发现,影响一个人思想自由的东西主要表现为两个盖子。一是实体之盖,这是外部环境,包括制度设计、文化传统、当下有着怎样的风俗或者偏见等等,这一切都会影响到一个人对思想自由的发挥;另一个则是虚拟之盖,它像一张无形之网。通过自我设限或“体制化”(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概念)在心理上束缚每一个人,让这些人成为自律与“绝望”的牺牲品。这也是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有些人仍然保持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思维定式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人一方面自己赶不上时代潮流,客观上也限制了其他不受“虚拟之盖”役使的人们追赶时代潮流。
  鉴于虚拟之盖与实体之盖的存在,解放思想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其一是个体层面,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与心灵层面的呵护与建设。帕斯卡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自由思想同样是人性的一部分。解放思想同样意味着人性的复苏。尽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但在任何时候、任何不自由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要积极地维持心中的光和热,使自己处于一种“思想解放”的状态。惟其如此。他才有可能和环境保持一个良性的互动,不至于在环境有积极变化时,失去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成为新时代的落伍者,甚至在不觉中拖时代进步的后腿。
  其二则表现为对制度环境的改善,解决“表达自由”的问题。正如婴儿生来会啼哭,尽情表达是符合人类的本性的。而且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角度来说。来自民间的草根思想、观念不仅不需要“解放”,反而会对来自公权部门的具有强制性的“解放”抱持一种谨慎的态度。思想是一种自发秩序,在社会领域,权力不能越俎代庖。正因为此,政府倡导思想解放。其意义更多在于从行政层面凝聚“改革共识”,以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而对于社会而言,其所希冀在于政府在思想解放方面不设禁区。   进一步说,思想解放的获得,有赖于人心与制度等方面的共同建設。最好的结果莫过于,让自由思想成为一种价值观,让自由表达成为一种可选择的生活方式。
  草色遥看近却无。历史的波澜壮阔。无不源于日常的积累与生长。当我们回顾自小岗村农民按下血手印以来中国流行与风尚之变迁,亦不难发现,这个社会早已通过其润物无声的点滴之功走到了官方号召的“思想解放”这一宏大历史叙事的前面。
  思想自由是第一生产力
  人类文明起源于人的两个本能。其一是性欲,有性欲,才有人类;其二是思想,有思想,才有文明。然而,在国家与主义至上时,身体和思想却只能处于双双没收的状态。正因为此,当历史步入柳暗花明,性自由与思想解放总是成为引领开放社会的先锋。
  2006年,温家宝在与文学艺术家们谈心时谈到“钱学森问题”——“现在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原因。其一,许多人并不具备独立人格;其二,虽有思想,却缺少公共空间。即所谓“传播真理难于发现真理”。
  前者,不能独立思想者,虽然以思想为业,多因不能行使自己的大脑主权而失去创造力。其结果只能是抄袭成风,人云亦云汗牛充栋。就像法国影片《新桥恋人》所揭示,一个连自己都不拥有的人,怎配拥有爱情?这种自弃难免演变为一种病态——自暴自弃的男主角渴望身边罹患眼病的女人永久失明,希望能以共同沉沦或同遭不幸的名义与其“门当户对”、长相厮守。至于后者,当归咎于当下半封闭、半垄断的文化与信息传播体制。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常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印象。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经济狂飙突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的过度开发。然而,尽管“血浆经济”的存在表明过度开采同样牵涉到对国民身体的开发,但思想作为一种“奇妙的能源”却在一定程度上被浪费了。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少不了脑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不同在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使用有个透支与稀缺的过程——今日世界,从原油、铜到黄金,甚至包括粮食,能从地里刨出来的都在涨价。而人脑却是取之不尽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脑力开发得越多,今世与后世的积累也就越多,不开发反倒被浪费。
  思想自由是第一生产力。两百年前,思想家圣西门曾生动设喻:“假如法国突然失去了自己的50名优秀物理学家,50名优秀化学家,50名优秀诗人,50名优秀作家,50名优秀军事家和民用工程师……法国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同样表示。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既然独立思想者是一国最宝贵的财富,那么重建社会的第一步就是让每位公民都有条件、有能力拥有自己头脑的主权。国家的崛起,必先决于国民的崛起。任何致力于焕发本民族创造力的政府,理应不遗余力地促进各个领域杰出头脑的崛起,不断发现社会、培育社会,激发社会创造。而社会解放,既意味着社会努力从国家体制中尽力抽身,也意味着在自强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借此完成人之上升与社会之上升。回顾20世纪的历史得失。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开放社会的形成,更是避免一个国家“盲目崛起”及“一崛不振”的不二之途。
其他文献
曾因严重违纪而被中央开除党籍、撤销正省级待遇的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在河北主政期间,置党纪政纪于不顾,酿就了迫害反腐勇士郭光允的惊世大案。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还制造了一起为泄私愤、迫害无辜媒体人的冤案,此案内幕骇人听闻,在纠正过程中曾惊动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多名高层领导。    埋下祸端    1996年2月16日(农历腊月廿七日)晚,石家庄市亚太大酒店的一雅致包间内,灯火辉煌,一场答谢宴会正在欢
国民党甚至蒋介石本人屡次通过朱家骅给陈独秀“巨额资助”“医药费”,表面看来是没有政治用意的,甚至在陈独秀逝世时,在何之瑜的《先生逝世前后用费收支表》中。还有这样的记载:  膊(殡)仪费收入部分:  蒋先生5000元  陈立夫先生2000元  ……  这种现象。从1932年陈独秀被捕到1942年去世这十年间国民党在陈独秀身上下的功夫来考察。不能完全排除他们对陈的“期待”,当他们弄清楚陈已经与拥有红军
一张图看清事业单位改革后退休金变化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一定要慢慢成长。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一定要慢慢成长。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当兴趣班成为“信仰”  不论孩子已经有多出色,家长们仍然期待神一般的培训班,神一般的辅导老师,孩子则
山西忻州保德县位于晋西北,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理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贫困人口多。为了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近年来,该县民政部门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为中心,从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入手,全面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促进该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思路,加强领导,确保各项社会保
近日,湖北省作协主席、作家方方曝光诗人柳忠秧贿选鲁迅文学奖,柳忠秧连同其诗作成为热点,鲁迅文学奖也再次被人讨论。时评人羽戈认为,鲁迅本人如果参评“鲁奖”,从体裁、评选标准、指导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注定无法获奖。鲁迅与鲁迅文学奖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后者只是假借了前者之名,其实质却与前者无关,甚至构成了对前者思想的背叛和侮辱。  方方与柳忠秧之争,虽乌烟瘴气,却有一点十分明晰:他们都无比看重鲁迅文学奖的光
政策    网吧播影片不再免费 北京网吧拟收0.15元/天/台    今后网吧和长途车播放影片将很可能不再有免费的“午餐”可吃。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已经制定了一套《电影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使用费收取标准》,拟在今年对国内网吧、长途车等播放国产影片的场所收取版权费用。此外,该协会未来还计划将宾馆视频点播、网络盗版视频点播等纳入收费体系,国产电视剧以及进口影视剧也将逐步纳入该协会收费管理。  以北京为例,
他出身美术世家,却是中国创作影视配乐及歌曲最多的、涉猎各种音乐体裁广泛的电影作曲家,他的作品,既获得国内外多个奖项,也为群众广为传唱。  从《黄土地》《红高粱》到《好汉歌》《大宅门》,从交响乐《世纪交响》《和平颂》再到第29届奥运会歌曲《盛典》,赵季平的音乐创作既是通俗的民族的,又是流行的和无国界的,他因此也被誉为“最具东方色彩和中国风格的作曲家”。  在赵季平的案头,有一本被他视为珍贵之物的手绘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山集团)是山西焦煤集团的子公司,总部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其前身为1956年1月成立的西山矿务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壮大为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发展,跨地区跨行业,产权多元、产业多元、产品多元的大型国有能源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拥有全国最大的燃用洗中煤坑口电厂。企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社会贡献卓著,社会形象优良,党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桃姐》,是一部探讨老年人生命关怀问题的影片。生老病死,是人生无法回避的命题。当人慢慢走向衰老,对身体无法掌控、力不从心之时,陪伴会变成一种很需要的心情。古人云:死生亦大。生与死作为生命最重要的两端,现代社会“生”比“死”在心理、观念、法律等诸多层面得到更大关注,尊重自当别论。曾经的“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变成了如今二胎生否之论。“老”岂是“生”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  养儿防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