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我国提出“十二五计划”之后,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也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尚且处在初始阶段,有关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为了能够全面的发展绿色建筑,笔者重点阐述了绿色建筑实施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先开展绿色建筑所面临的挑战,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现状;挑战;建议
一、建设绿色建筑的长远意义
1.1绿色建筑的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指的是能够在建设周期和使用周期中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生态环境改善和人类身体健康提供适用性高、使用效率高的空间,绿色建筑能够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存,提高了对于自然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了传统建对于资源、土地、水和建筑材料的消耗,能够真正的做到提升建筑内部环境,改善其对外部环境污染的建筑,着重强调了健康、适用性和高效性的功能,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概念。
1.2实施绿色建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城县建设存在的一个共同现象就是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低,重数量,轻质量,导致建筑行业的应用程度第,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建筑的使用寿命也受到影响,总体呈现出大量浪费的状况。据统计,我国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钢筋使用量为55kg,比发达国家高出了10%-25%不止,水泥的用量大约在221.5kg,高出发达国家80kg。
为此,高消耗、高污染以及高投资、低效益成为了我国城乡建设的主要缺陷,鉴于目前我国处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改善建筑行业大量浪费的现状,推动城乡发展绿色建筑,改变以往传统且浪费的建设风格,对于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环节经济社会压力以及资源环境压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2.1我国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
当下,我国已经颁布的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建设标准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一标准体系对于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商场以及宾馆等社会生活类建筑的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一共为建筑评价设计了六类指标,包含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这六类评价指标都是绿色建筑的最基本要求,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充分的考虑这六类因素。在标准体系之中,还对这六类指标进行了难度分类,难度较大的是一般项,难度更高的是可选项,而伊有选项则是难度最大的,有资格被称为绿色建筑一定要满足一般向,并获得一星等级,依次往上。
2.2绿色建筑的政策制度
针对绿色建筑发展我国也相应的颁布了一些政策制度,包括《城市绿化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等,这些条例表面上与绿色工程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深入研究之后不难发现,绿色工程可以基本满足这些条例的要求,由此也表明,我国法规体系中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但是字2007年之后,政府在绿色工程方面做了相对改善,提出了绿色建筑创新奖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对建筑工程的改造以及能源利用方面进行了深一层次的要求,并在2010年修订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颁布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制定了一些奖励措施,体现出政府对于绿色建筑的重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也随之出炉。
三、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3.1建筑业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存在错误
建筑业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停留在高科技和高成本的建筑观念之中,这使得建筑业很难完全把握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错误也导致部分地区不愿意发展绿色建筑,认为绿色建筑的市场回报状况是存在较大未知数的,导致绿色建筑项目的筹资出现问题,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不全面导致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不大,使得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阻碍。
3.2对于绿色建筑的监督体系不完善
当前有关绿色建筑的相关制度规范不完善,使得施工单位忽视了绿色建筑的质量保障体系,在设计施工和工程验收方面都存在工作力度不大的状况。此外,每个学术领域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都存在差异,在自己的领域范围内对绿色工程设置了标准,但是各个学科之间的差异无人理会,导致绿色建筑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盲目性。
3.3对于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不完善
建筑行业内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持有不同的态度,主要是因为对绿色建筑的激励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在建筑节能、节水以及环保等方面缺乏有效地财务激励政策,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基于成本控制的目标,常常会忽视甚至是故意不执行绿色建筑的标准,导致绿色建筑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也不能真正的实现绿色工程的社会意义。
四、对绿色工程的发展建议
4.1强化绿色工程的监管制度
在现有的建筑工程监督体系之上,逐步建立并完善绿色工程的审查制度,加强对其规划、设计、立项以及设计、施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将确保生态环境优化作为绿色工程设计施工的先决条件,并在工程审核的过程中加入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建筑予以废除,不能使得施工单位产生任何偷工减料的思想。
4.2绿色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征
根据施工地点的气候、环境以及建筑的特点进行绿色工程的相关设计,将当地的经济状况以及资源利用状况充分地考虑进来,制定出施工方案,并在绿色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注意落实相关标准的要求,因地制宜的进行绿色建筑的施工,并将未来绿色建筑的使用周期和工程的投入产出计算在其中,在此基础上选择最恰当的绿色建筑建设技术,使得相关施工细则更具有针对性,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更好。
4.3强化绿色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激励制度执行效果
为了推广绿色工程的发展,政府应当投入大量的精力,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咨询服务,使得建筑业对于绿色建筑深入了解,加大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并在绿色建筑的财政、税收和金融优惠方面进行激励制度制定,并为施工单位的土地购买、项目审批、绿色信贷等方面推出股利政策,使得绿色建筑的发展得到更优越的金融服务,积极引导建筑行业的了绿色工程建设方向,同时为消费者倾向绿色消费指明方向。
五、总结
为了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改善民生,实现保护环境,建造和谐社会的目标,引导建筑行业向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成为我国优化城乡建设的重要方式方法,为此,建筑业应当抓住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于,推行绿色建筑,促使政府完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积极推出相关政策支付和激励制度,使得绿色建筑能够深入到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中,为我国的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民众生活环境改善做出贡献,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地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40号).http://www.gov.cn/zwgk/2012-08/21/content-2207867.htm.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2]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2008[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2011[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登云路6号运河东苑1-2-1702 电话:13655719793 俞泽
【关键词】绿色建筑;现状;挑战;建议
一、建设绿色建筑的长远意义
1.1绿色建筑的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指的是能够在建设周期和使用周期中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生态环境改善和人类身体健康提供适用性高、使用效率高的空间,绿色建筑能够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存,提高了对于自然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了传统建对于资源、土地、水和建筑材料的消耗,能够真正的做到提升建筑内部环境,改善其对外部环境污染的建筑,着重强调了健康、适用性和高效性的功能,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概念。
1.2实施绿色建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城县建设存在的一个共同现象就是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低,重数量,轻质量,导致建筑行业的应用程度第,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建筑的使用寿命也受到影响,总体呈现出大量浪费的状况。据统计,我国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钢筋使用量为55kg,比发达国家高出了10%-25%不止,水泥的用量大约在221.5kg,高出发达国家80kg。
为此,高消耗、高污染以及高投资、低效益成为了我国城乡建设的主要缺陷,鉴于目前我国处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改善建筑行业大量浪费的现状,推动城乡发展绿色建筑,改变以往传统且浪费的建设风格,对于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环节经济社会压力以及资源环境压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2.1我国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
当下,我国已经颁布的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建设标准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一标准体系对于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商场以及宾馆等社会生活类建筑的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一共为建筑评价设计了六类指标,包含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这六类评价指标都是绿色建筑的最基本要求,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充分的考虑这六类因素。在标准体系之中,还对这六类指标进行了难度分类,难度较大的是一般项,难度更高的是可选项,而伊有选项则是难度最大的,有资格被称为绿色建筑一定要满足一般向,并获得一星等级,依次往上。
2.2绿色建筑的政策制度
针对绿色建筑发展我国也相应的颁布了一些政策制度,包括《城市绿化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等,这些条例表面上与绿色工程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深入研究之后不难发现,绿色工程可以基本满足这些条例的要求,由此也表明,我国法规体系中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但是字2007年之后,政府在绿色工程方面做了相对改善,提出了绿色建筑创新奖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对建筑工程的改造以及能源利用方面进行了深一层次的要求,并在2010年修订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颁布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制定了一些奖励措施,体现出政府对于绿色建筑的重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也随之出炉。
三、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3.1建筑业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存在错误
建筑业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停留在高科技和高成本的建筑观念之中,这使得建筑业很难完全把握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错误也导致部分地区不愿意发展绿色建筑,认为绿色建筑的市场回报状况是存在较大未知数的,导致绿色建筑项目的筹资出现问题,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不全面导致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不大,使得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阻碍。
3.2对于绿色建筑的监督体系不完善
当前有关绿色建筑的相关制度规范不完善,使得施工单位忽视了绿色建筑的质量保障体系,在设计施工和工程验收方面都存在工作力度不大的状况。此外,每个学术领域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都存在差异,在自己的领域范围内对绿色工程设置了标准,但是各个学科之间的差异无人理会,导致绿色建筑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盲目性。
3.3对于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不完善
建筑行业内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持有不同的态度,主要是因为对绿色建筑的激励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在建筑节能、节水以及环保等方面缺乏有效地财务激励政策,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基于成本控制的目标,常常会忽视甚至是故意不执行绿色建筑的标准,导致绿色建筑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也不能真正的实现绿色工程的社会意义。
四、对绿色工程的发展建议
4.1强化绿色工程的监管制度
在现有的建筑工程监督体系之上,逐步建立并完善绿色工程的审查制度,加强对其规划、设计、立项以及设计、施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将确保生态环境优化作为绿色工程设计施工的先决条件,并在工程审核的过程中加入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建筑予以废除,不能使得施工单位产生任何偷工减料的思想。
4.2绿色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征
根据施工地点的气候、环境以及建筑的特点进行绿色工程的相关设计,将当地的经济状况以及资源利用状况充分地考虑进来,制定出施工方案,并在绿色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注意落实相关标准的要求,因地制宜的进行绿色建筑的施工,并将未来绿色建筑的使用周期和工程的投入产出计算在其中,在此基础上选择最恰当的绿色建筑建设技术,使得相关施工细则更具有针对性,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更好。
4.3强化绿色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激励制度执行效果
为了推广绿色工程的发展,政府应当投入大量的精力,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咨询服务,使得建筑业对于绿色建筑深入了解,加大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并在绿色建筑的财政、税收和金融优惠方面进行激励制度制定,并为施工单位的土地购买、项目审批、绿色信贷等方面推出股利政策,使得绿色建筑的发展得到更优越的金融服务,积极引导建筑行业的了绿色工程建设方向,同时为消费者倾向绿色消费指明方向。
五、总结
为了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改善民生,实现保护环境,建造和谐社会的目标,引导建筑行业向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成为我国优化城乡建设的重要方式方法,为此,建筑业应当抓住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于,推行绿色建筑,促使政府完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积极推出相关政策支付和激励制度,使得绿色建筑能够深入到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中,为我国的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民众生活环境改善做出贡献,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地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40号).http://www.gov.cn/zwgk/2012-08/21/content-2207867.htm.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2]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2008[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2011[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登云路6号运河东苑1-2-1702 电话:13655719793 俞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