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十大误区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ongqing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了高血压,患者不仅需要医生的合理建议,自己也要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由于和医生交流的时间有限,患者和家人需要学习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澄清误区,防止上当受骗。以下为中国高血压联盟在《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中发布的高血压防治十大误区,以及专家对此的解读。
  误区一:老人血压高点没关系
  病例:我今年74岁了,近年来血压已接近临界值,今年更是跨界达到150/90毫米汞柱,家人都劝我看病吃药,但我觉得,老人血压高点没关系,是这样吗?
  解析:不少人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认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可相应提高。这一错误认识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有些高血压也因此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高于这个标准都应该治疗。
  误区二: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病例:医生给我开了降压药,说至少要1个月才能让血压达标,有哪种降压快、效果好的药吗?
  解析:除了高血压急症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持续、平稳降压才是正确的降压原则,血压达标通常需4~12周。
  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要低于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肾病等高危病人要低于130/80毫米汞柱,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病人要低于130/80毫米汞柱,但血压也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因为血压过低会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误区三: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病例:每年天气转凉,社区医院有很多像我一样来测血压的老人。大伙儿血压基本上都在高压140~150毫米汞柱,低压90~100毫米汞柱。但有些老人说自己有些头晕,后颈部不适,要求输液。
  我的血压在这些老人中,相对而言算高的,但医生总是给我简单开点降压药吃,叫我过几天再来测血压。请问,我该不该主动要求输液治疗呢?
  解析:有的高血压病人想依靠输几天液降压。除了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静脉点滴降压治疗外,一般的高血压是不需要输液治疗的。有的认为输液能活血化瘀,改善循环,预防血栓。其实短暂输液,对预防血栓是没有作用的。
  误区四:保健品能治高血压
  病例:我先生得高血压5年了,他一直担心西药副作用大,总把治愈的希望寄托在保健品上。每次小区有讲座,他准去听,听完还买很多保健品回来。但我听医生说,想控制好血压,不能全信保健品,是这样吗?
  解析:部分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而用非药物方法完全代替药物治疗。实际上,现在许多媒体夸大养生疗法和保健食疗的功效,说可以代替药物治疗,这都是错误的。
  大多数保健品如天然保健食品、饮品以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子、降压鞋垫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还会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最终危害健康。
  误区五:血压高,就紧张
  病例:被确诊为高血压后,我一直担心自己的病。即便医生给开了药,我总是习惯性地频繁测血压,希望早点看到疗效,这样对吗?
  解析:过分关注自己的血压,频繁测血压、调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人的血压水平24小时都是不恒定的,有峰有谷,不同时间段量血压,其数值有所不同,而且也受气候、心理、身体因素的影响。患者不能血压不稳就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量。
  误区六:全凭感觉用药
  病例:我的主治医生最近非常生我的气。她给我开的药,我头晕就吃,不晕就不吃。这次感冒,血压一下蹿升上去,她说这与我凭感觉吃药有关,是这样吗?
  解析: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即使血压明显升高,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血压,仍没有不适的感觉。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病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一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值和用药。
  误区七:血压正常就停药
  病例:经过治疗,去年6月份,我的血压趋于正常,不吃药时高压115~120毫米汞柱,低压70毫米汞柱左右,没有什么明显不适。我就从7月底自己停了药,不知这样做可以吗?
  解析: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停药,这样做是错误的。高血压病人通常需要终生服降压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更严重。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非药物治疗,即健康生活方式的病人可以减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误区八:吃了药就不用改变生活方式
  病例:我是高血压患者,—直遵医嘱吃药。因工作原因,我经常熬夜、喝酒,但每次都想,吃着药呢,不会有大问题,这行吗?
  解析: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则地服药就没问题。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治疗也是综合的,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吸烟、饮酒、食盐量大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会继续损害血管,加重高血压。单纯靠吃药,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必须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误区九:频繁换药
  病例:我是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如今一个月过去了,我在不同医院看了好几拨医生,换了好几种新药,还吃了很多病友推荐的药,血压—直都降不下去,不知为什么?
  解析:不停地换医生,势必会不停地换药:不按医嘱服药,去吃病友或药店推荐的药,也会出现间断用药或频繁换药等问题。
  间断性服药,即血压升高时服药,血压降为正常时马上停药,这样会造成血压大起大落。还有些人服药后,几天没看到效果,就要求换药,使得血压不断起伏,不能有效控制。实际上,大多长效降压药需要2~4周,才能充分发挥降压效果。请遵医嘱规范用药。
  误区十:闷头吃药,不看效果
  病例:我去年年初被确诊为高血压,刚开始吃药,效果不错,但下半年因工作忙。没按时去复诊,吃药后总感觉血压控制不住了,怎么办?
  解析:该患者是典型的闷头吃药,不看效果。降压不仅要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而且要长期稳定。首先,要定期测量血压,检验疗效。其次,降压强调个体化用药,要坚持每天或每周定期测血压、做记录,掌握用药量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最后,要坚持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你的记录,更准确地指导你调药。
其他文献
婆婆来袭,啃小啃得不亦乐乎    月初,是发工资的日子,也是海欣去银行定期存款的日子,一查余额,少了5万块!海欣心头咯噔了一下,这是她和顾伟的联名户头,顾伟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取走这么大一笔钱,这还是头一次,他要干吗?  海欣当即拨去电话质问:“顾伟,你取5万块钱干什么用了?不知道这户头里是我辛辛苦苦攒的房贷月供吗?”顾伟要是能穿越电话线看到海欣的黑口黑面,肯定不会答得这么云淡风轻:“我都这么大的人了
有时老板随便一句话就让人想半天,你有类似的困扰吗?其实当老板突然对你特别关爱时,未必是别有用心,小心自曝短处,坏了前途。不妨看看下面的例子,教你用最安全的方式应对,解读老板的弦外之音。    弦外之音:“工作开展得如何?说说你的看法吧!”  解读:当老板难得这么关心地问候时,他未必想知道些什么,而可能只是想表现友善,然而你的反应却可能使他重用你或开除你。  个案现场:Wendy太累了,那个马桶广告
[关键词]记忆,情感,人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07-0062-03    日本发生地震之后,凤凰网进行了调查:“你认为我们是否应该组织起来向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下图的表格是调查结果:(截至2011年3月14日晚上8点,参与调查人数:1428297人)    一位同事说,我们一些学生听到日本地震消息后叫好,这让笔者始料不及。
关键词 历史试题,命题立意,历史解释,立德树人,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5-0020-06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历史题立足于历史学科必备知识(主干知识),以历史解释这一片片“不是无情物”的“落红”为基础,立意成题,教化为宗,让那些具有典型教育意义和价值养育的“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把立德树人变成一道道可量化、可检测、可考
不锻炼  专家们对932位男性进行的健康调查发现,仅有96人每周固定时间参加锻炼,近68%的人选择“不锻炼”。这样使得男人们很容易疲劳,体形肥胖,大脑思维迟钝,精神压力增加,心神不宁,容易生病。  专家建议:走路是男人最好的运动,每天应该在户外坚持快走30分钟。在家里也可以做俯卧撑、原地踏步走等运动,目的是锻炼你的胸肌和腹肌。  不求医  男人一般有苦自己咽。调查发现,近一半的男人有病时自己胡乱买
[关键词]地域,文化整合,治国方略,调试,读史,明智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 2019 )15-0061-05  近代著史以来,秦汉常被视为一体,定义为中国古代走向封建大一统的重要阶段,“汉承秦制”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细究起来,秦历二世而速亡,两汉则绵延四百余年,个中差距不止一星半点。陆威仪先生在《哈佛中国史》中提到:“秦始皇的统治实际上是一个区域对其
事件:剩女不结婚被家人打断肋骨  小菲今年35岁,未嫁,算是个“剩女”。因母亲经常念叨她的终身大事,她自己就搬出去住了。去年正月初八,母亲很是想念小菲,于是带着小菲的弟弟小明等家人,专程赶到小菲的出租房里劝她回家吃饭。闲谈中家人们都再次劝小菲找人结婚,这把小菲惹怒了。弟弟小明与姐姐吵起来,扇了她几个巴掌,还打了她十几拳。小菲在医院被查出左侧三根肋骨骨折。2012年6月14日,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
2013年6月,我从美国加州玛丽星海洋高中毕业。由于父亲在美国的驻外任期期满,一家人准备回国。在多方的权衡下,父母决定让我回中国念大学。临行前,我和父亲商量,准备在家举行一场“谢师宴”。一来,感谢教育我多年的美国老师;二来,和同学们做最后一次告别。  然而,当我把举办“谢师宴”的想法告知同学罗本时,他“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说:“陈,你来美国几年了,什么时候听说过有‘谢师宴’这种宴会?你还是省省心吧
国庆长假期间,婚宴再次出现“井喷”,参加婚礼、随“份子”成为很多年轻人一个“甜蜜的负担”。与此同时,结婚讲排场、大操大办的风气日益盛行,很多青年结婚成本日趋上涨,昂贵的花费成为许多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婚礼大操大办,这种奢华之风缘何愈演愈烈?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结婚习俗是否也应该随之发展与进步?让婚礼真正回归简朴和自然,我们的观念又该有怎样的转变?  国庆期间,看着有些朋友
一旦准备离婚,涉及财产分割,才发现对方财产的“真空地带”你全然不知。突变降临,家里到底有没有抗击的财力,夫妻俩心中有数吗?老公自己的公司财务与家庭财产有怎样的关系?AA制夫妻真是财务透明吗?情感稳定,就一定没有“财务背叛”吗?     互查对方财产,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怠”还是“好奇心害死猫”?究竟会保护婚姻还是会引爆婚姻?   近日,国内一些城市规定,夫妻双方可以持身份证、户口本和结婚证等证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