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全球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体为科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尤以<5岁的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发病高峰期主要为5~7月,冬季的发病较少见,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通常在1周内消退。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肌炎、脑炎、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预防 控制传染
关键词 流感 防治 中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31.152 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流感)波及范围之广造成经济损失之大,位于传染性疾病之首,自19世纪以来已出现过4次全球性大流行,最严重的一次(1918~1919年)全世界界死亡人數超过2000万人。而我国几乎年年都有局部暴发或流行。在这种情况下,抗流感药物及治疗方法亟待发展,而在甲型H1N1流感肆虐的
摘 要:以黄牛后腿肉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加工云南牛干巴,分别在腌制前、腌制中期、腌制后期、成熟1 个月、成熟2 个月和成熟3 个月6 个加工阶段取样,用离子色谱法分析测定其生物胺含量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云南牛干巴样品中共检测出7 种生物胺,分别是腐胺、尸胺、组胺、亚精胺、苯乙胺、精胺和酪胺。在各个加工阶段,精胺的含量都是最高的,最大值为(227.05±18.57) mg/kg,其次是腐胺与酪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