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寻找蒋方舟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年少成名,她变得过于早熟;为逃离现状,她到东京一年回望过往
  张蕾 蒋方舟
  1989年生,青年作家。自7岁开始写作,少时因出版散文集《打开天窗》和小说《正在发育》而成名。代表作有杂文集《邪童正史》《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小说集《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等,近日其新作《东京一年》出版。
  一个作家最出名且持续出名的作品是自己本人,自然不是一件荣耀的事,蒋方舟也常常受此困扰。近些年,她心中时不时会冒出“逃离”的念头——逃离现有的生活,逃离现有的写作状态,以及写作带来的名气——但囿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动身。直到两年前,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她到东京生活一段时间,她想都没想就应下了。
  就这样,蒋方舟在东京度过了自己的2016。这一年,她以“外国人”的身份在东京走街串巷,逛美术馆,看花火大会,和陌生人喝酒、聊天。这些日子都被记在日记本上,最近整理成书,书名就叫《东京一年》。回顾这一年,蒋方舟最大的感触是“东京拯救了我”。她所说的拯救,并不是东京把她变成了一个新人,而是更像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一个专注的、自我的、骄傲的、年轻的蒋方舟。”蒋方舟对《环球人物》记者解释说,从少年时就开始的写作生涯给她带来了声名,也让她被迫生活在人们的注视下,变成一个疲惫的、有很多标签的、被人推着走的“神童”作家,“东京一年把我从疲惫和加速的生活中解放出来。”
  在东京,一场文艺巡礼
  没有目的,没有准备,蒋方舟将自己完全放逐在东京。她清楚地记得到东京的第一天,基金会工作人员把她接到招待所,她放下行李倒头就睡,接连睡了两天,其间仅有的一次出门,是走了100米到便利店买水。没有网络,语言又不通,初到东京的她感到有些惶恐。
  “就像是某个游戏的开头,自己被扔到了一个未知之地。”蒋方舟回忆说,但正是这种陌生感和未知感,拉扯着她走出房间到外面去。
  她很快就过上了一个独身文艺女青年最理想的生活:去世界最大的一条旧书街——神保町淘书,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在表参道的根津美术馆,她看到中国北齐和唐朝时期的雕塑;到三岛由纪夫文学馆看作家的原稿;寻觅《失乐园》里男女主角殉情之地轻井泽……这一年几乎成了蒋方舟的一场文艺巡礼,在对景观和历史的凝视之外,她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有一段时间,她住在皇居附近。那里恰好是东京的跑步圣地,据说村上春树也在此出现过。蒋方舟特意买了跑鞋和运动服,晚上绕着皇居跑步,想着是否能偶遇村上春树,结果发现大部分男的都和村上春树差不多,“就像是在和一堆村上春树的克隆者同时跑”。她一边观察这些跑步者,一边思索为什么这么多人爱跑步,因为“需要跑步这种宗教般的欢愉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在东京都美术馆,蒋方舟偶遇画展《梵高和高更——现实与想象》。整个展以两个画家同居的62天为线索,讲述他们的人生。从画展可以看出,梵高嫉妒高更的才华,“像贪得无厌的血蛭一样寻求赞同、爱和理解”。这故事让蒋方舟感到惊恐,她开始思考,“或许有才华的人应跌跌撞撞地独行,可以相望,但不必相遇。”
  在这一天天的记录中,蒋方舟發现了一个“在别处”的自己,“我总觉得自己发生了某些难以言喻的细微变化,这变化让我觉得短暂脱轨的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像是游到了海面上透口气”。
  时刻提醒自己必须继续“天才”下去
  回到北京,蒋方舟还常常怀念在东京的日子。在她看来,东京一年之于她,除了发现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意义是和过惯了的生活、和早已熟悉了的自己拉开距离,回看过往——过去20多年成长和写作的轨迹。“在回望中,我更加肯定当初的选择,也庆幸年少时所经历的一切,包括成名之后的赞美、质疑和批评。”蒋方舟说。
  不到7岁时,一个夏日的夜晚,蒋方舟被母亲告知,刚刚颁布了一个“法律”:每个小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必须出版一本书,否则就会被警察抓走。父亲是一名铁路乘警,顺手拿出一副手铐,假装扣在她手上。她吓得大哭起来,在泪水中写下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总共600多字,花了整整8个小时。妈妈看完后,对她说了4个字“你是天才”。
  这4个字改变了蒋方舟此后的人生道路,“既是鼓励,也是诅咒。我被指定为天才,所以我要有能力成为天才。”童年时的她,观察着自己和周围人的真实生活,并将之写进自己的文章中。一天,同班一个女生抱着她,并对她唱“我要和你睡觉”。她用文字讲述这件事,还写下自己当时的一个疑问:啊!我是同性恋吗?文章后来发表,大人们读后非常吃惊,甚至愤怒。“我由此被认定是一个思想肮脏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作为作家的艰难。”
  在写作的道路上,蒋方舟按照天才的步伐行进着。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在小学毕业前完成出书的愿望。12岁那年,她开始写专栏,突然有一天发现报纸上一个整版都在写她,说她的文章语病连连,语言太随心所欲,“我意识到自己出名了,虽然是质疑和批评。”
  也是在那一年,她的散文集《正在发育》出版,之后《青春前期》《邪童正史》等陆续出现,几乎是一年一本的速度,在进入大学前已出版9本书。她也因此被贴上“神童”“天才少年”等标签。
  “时常觉得自己像个马戏团表演者般被围观,是一个站在低处的被参观者。”众人瞩目的感觉让蒋方舟有一种压力,时刻提醒自己必须继续“天才”下去。更难过的是,成名让她在同学间显得格格不入,大家都排挤她,她常常为自己感到羞耻。
  她在孤独中继续写作,但始终难以逃离公众的审视,用她自己的话说:“每走一步都有收获,每走一步也格外引人注意。”
  上大学被清华破格录取的争议,毕业后担任某杂志副主编的“狗屎运”,文章由母亲代笔的传言,及至后来,她主持访谈节目,自曝“相亲史”,包括今年初在谈话节目中直言“自己还是在两性市场被挑选的状态”,一言一行,随时都能起风波。
  如今再回首过往,蒋方舟放下了那些纠结、怅惘,她说自己是幸运的——无论学业、事业还是写作都是顺利的。“我从不曾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或许有些事情在别人那里是失败,但都是我不在意的。至于那些争议和质疑,我庆幸自己能够在人生的早期就面对。”   一旦陷入爱情整个人就变得“很少女”
  蒋方舟现在27岁,成名已近20年,凡是和她接触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她为人处世的练达和成熟。采访当天,我们到达时她正在处理其他事情,谈话的间隙,她时不时向我们递过来一个微笑,表达歉意。等到采访结束,拍完照片,她会问“还有什么需要做的”。
  她不喜热闹,但又害怕冷场。和陌生人见面,参加聚会或者是公开活动,一旦在场的人不说话,她会通过各种方式填充沉默,包括自黑和“呕吐式自曝情史”。她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及幼儿园时“青梅竹马”的玩伴,还有自己暗恋过的人。
  就在这次采访中,她笑嘻嘻地跟记者坦言,一旦陷入爱情整个人就变得“很少女”,“就像喝了酒一样,陷入到狂喜中去”。特别是在刚交往的第一周,她会强迫性地分享自己的爱情故事给周围的人。有一次,刚陷入爱情的她在会议上遇到朋友,就把人硬拉过来听她讲恋爱的始末和细节,对方后来不得不以上厕所为由摆脱她。
  她甚至常常用“谄媚”来形容自己,“我9岁写东西出名,被人喜欢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这个阶段特别长,说难听点就是圈粉。”
  而在谈及曝光度高、上节目多时,蒋方舟直言“为了赚钱,有房贷要还”。凭借多年积蓄,她在清华大学附近贷款买了一处房子,母亲提早退休搬来和她同住。从童年开始,她的稿费就慢慢地化为家中的各种物件,衣柜、电脑等。她本人没有太大的物质欲望,但喜欢为父母花钱,买车、买房等,“快乐的程度要比给自己买东西大得多。”
  尽管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但写作仍是蒋方舟生活的重头戏。不去上班时,她会在早上9点左右起床,早饭后到附近咖啡廳写作,一直写到下午6点半。她希望在正当年的时候能成为一个笔耕不辍的小说家,“因为不写小说就不能自称作家”。
  两年前,她出版了自己的短篇小说集《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有人称赞,但更多是质疑。当时,有网友在知乎上发起一个话题:蒋方舟为何写不好小说?后来蒋方舟自己还跑去回答,她说症结不在文笔和思想性,而是写作时摆不正自己的角色。“到底是把自己放进主角的角色发声,还是做一个隐蔽的上帝?我写时一直是前者。”
  归根结底,蒋方舟承认自己太年轻,人生阅历浅。为此,她一度焦虑过、迷茫过。东京一年的发现自我之旅,让她找回那个年轻自信的蒋方舟。她开始将目光放在当下,想要写一部能够代表时代精神的作品,“像余华的《活着》那样”。
其他文献
成都又火了。5月16日至22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开幕,无数亚洲美食来到巴蜀,但其中最受食客欢迎的还是地道的川菜。川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有54种烹调方法、上千款经典名菜,享誉天下。此次活动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菜品之一是肥而不腻、色泽红亮的回锅肉。  做回锅肉要先将猪肉煮熟或蒸熟,切成片或块,然后再次放入锅中,加作料进行翻炒,因此取名“回锅”,有还原、再次烹调之意
清华大学明斋建于1930年,有一种静谧之气,但楼外的路上也不乏往来的车辆。在这里做学问的人,心境想来是介于庙堂与江湖之间,正如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给《环球人物》记者的印象。  作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蔡继明为这次采访提前准备了一沓文件材料,其中包括一份《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修改建议》。此次个税改革受到社会高度关注,2018年8月31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大家好,我是身在朝阳,心系大咖的朝阳咖。  随着6月进入尾声,魔幻的2020年终于过完了一半。这半年,爱看热闹的朝阳咖过得挺没滋味,奥运推迟、G7峰会推迟、OPEC会议推迟,无数活动因为疫情一推再推。本以为上半年看不了啥世界级的活动了,万万没想到红场阅兵在6月24日举行了。看来这种大事还是得普京打头阵。  其实回顾普京的这半年,总共露面没几回,但次次都是政坛顶流级曝光宣传。  年初,没有任何先兆,
12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持续近一个月的“黄背心运动”发表全国讲话。他批评暴力行为,承诺尽快恢复秩序,并宣布明年起调高最低工资。  在有着“大变化、大发展、大调整”特点的21世纪上半叶,国际风云似乎注定“黑马”频现,“黑天鹅”四飞。2017年5月,时年39岁的政坛新秀马克龙横空出世,击败极右翼候选人勒庞出任法国总统。有着“不左不右”的标签,甚至被誉为“21世纪肯尼迪”的马克龙光环闪耀。然而,仅
崔传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给原本喜迎春节的全国人民添了不少堵。但中华民族的团结,也往往在危机降临的时刻凸显出来。勇敢的医护人员和媒体工作者都值得赞美,而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的表现也是一个亮点。  根据媒体统计,截至2月2日,捐款金额在2亿元以上的中国企业共有10家,其中阿里巴巴10亿元,蒙牛6.6亿元,百度和腾讯各捐3亿元。而捐款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总共119家,其中除了知名企业
左:刘长春是“中国奥运第一人”。中:刘翔是中国田径首位男子奥运冠军。右:苏炳添是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中国人。  百米赛道,是中国“飞人”梦开始的地方。  1932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站上奥运会百米赛道,为中国速度按下启动键。2004年,刘翔在110米栏决赛夺冠,成为中国田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2021年,苏炳添打破亚洲纪录,首次闯入奥运男子100米决赛。  从洛杉矶到雅典再到东
7月13日, 在德国的国宾馆梅泽贝格宫,德国总理默克尔(右)与意大利总理孔特举行会晤。此次会晤旨在呼吁欧盟应迅速采取有力行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危机,尽快就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达成一致。默克尔说,欧盟27国领导人目前对“恢复基金”的态度差别巨大。孔特也发出警告,如果欧盟不能迅速对危机采取应对措施,欧盟内部市场将会很快崩溃。默克尔表示,德国与意大利各自做出了让步,但要各成员国就“恢复基金”
他是英国传奇歌手 创下全球唱片销量超1亿张的佳绩  12月26日早上醒来,我照例靠在床头打开微信,一位英国友人的信息映入眼帘:“乔治·迈克尔,一路走好。”我心里猛烈地一颤。对于如我这样旅英多年的中国人来说,对迈克尔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当我们还是懵懂少年时,他是第一个来华演出的欧美流行歌手,也成为中国摇滚乐的启蒙者;当我们来到英伦求学、工作后,又可以每天听着他的歌和音乐。这成为我和身边几乎所有朋
一辈子有很多夏天,但没有一个夏天像今夏,尤其对毕业生来说。无毕业服、无毕业照,甚至无毕业典礼,如果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么首届“三无毕业生”应该是最难的一届。  7月11日,哔哩哔哩网站上(bilibili,以下简称b站)以一场线上的夏日毕业歌会,弥补了毕业生们的遗憾。  办晚会“出圈”的b站,这一次依旧“不走寻常路”。  地方选在了唯美的海边,实景录制,超清画面,沉浸式的体验。人员上,
8月7日,两家游客在北京野生动物园游览时因琐事发生厮打。动物园微信公号在通报中写道,厮打场面引起“大量游客和附近动物们”的围观,“部分动物家庭在兽舍内纷纷效仿,场面一度失控”“打架不好,特别不好”。网友热议  ①动物们也能看马戏团表演了。  ②这是“00后”写的通报吧,太可爱了。  ③下手之前查对方健康码了吗?解词人 王言虎  动物园互殴引发动物效仿,丢人丢到家了。这则新闻有两个传播的关键要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