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时空演进及其驱动机制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l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西部地区2008—2018年产业生态化水平,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总体水平在时序上稳步提升,并且区域间差异不断缩小,产业生态化的空间格局表现出极化效应和近邻效应突出、梯度递进趋势明显的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外资利用水平、城镇化水平、环境治理能力对产业生态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创新水平则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未来西部地区应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扩大高水
其他文献
我国西部地区在诸多产业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并逐步具备了对外投资的动机和条件。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中,西部地区应积极通过对外产能合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延伸并形成新动能创造条件。东盟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日益密切,是西部深化产能合作的重要区域。由于西部各省(市、区)与东盟国家间经济发展存在较大不均衡性,在产业结构、营商环境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因此西部与东盟的产能合作应该基于人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相似性以及投资合作相互吸引力来筛选产能合作的重点国家并按照有效路径加以推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初中寄宿制教育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寄宿制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在农村的基础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文以农村初级中学的寄宿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并对其现状做出分析,找出影响寄宿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寄宿制学校;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