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卡尔维诺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大作家之所以被誉为大作家,他首先是“物质”的,也就是书架上有那么署名相同的一摞厚厚的著作。它们相当的体积不容我们不使用“巨著”来加以形容。搬动它们是件苦力活;而阅读、喜爱以至研究它们有如工程,旷日持久。大作家们总是以一大排纸质书籍的视觉形象来直接震撼人心。当然,这一沉重的物质存在,或使人敬而远之,或使人倍感亲切,此当因人而异。伊塔诺·卡尔维诺就是这样一位“大作家”。
  卡尔维诺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我最早读到他是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本译作。九十年代,他曾因出现于王小波的“师承名单”而再度被热情提及。之后,卡尔维诺的遭遇和大多数经典著作类似,即排列于书架之上,使用纸张的黄脆和灰尘来强化其“经典”形象了。鉴此,我们似乎能够发现一点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即当某本书或某个人被译介而来之初,国人趋之若骛、争相购阅,此风一过,回归冷清。与其说这些来自西方的文学巨匠们影响了中国,不如说他们只是巧妙地形成了中国的阅读时尚,构成一个时代的文化景观。这确实颇为“幽默”。上述所谓“旷日持久”也往往仅局限于极少数真诚的热爱者。从热闹的公众场合和耀眼的镁光灯下最终抽身而出,可谓是文学艺术的“宿命”,它们无法取代太阳普照全球,但却在深夜的枕侧案头照亮了忠诚者的思想,仅如一盏光线柔和的台灯。文学巨匠们似乎早已料到,他们不可能让全世界的读者来长久地选择他们,而只能被心灵对应者作为终生选择。我对卡尔维诺的喜爱正是如此。
  在我看来,卡尔维诺是一位通过小说及其他作品阐述寓言的大师。他以自身的现世存在,预言了过去的真实和未来的可能。他那种过去与现在、内心与外部、幻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独特的风格为我们的文学视界开辟了新的疆域。其思维的活跃和想象力的丰富,以及寓言本身的多义能指性,让我总想到“高智商”这个词。好像确实没有比卡尔维诺更具备“智商”的文学巨匠了。他的小说、笔记,似乎均处于整个文明的末端,以回首的姿态给我们人类几千年来的文艺生活加以脚注,而对未来的展望正是此一姿态内应有之物。
  也就是说,卡尔维诺首先是一个文化大师,他的作品几乎体现了现有的一切人间智慧,不仅文学艺术,也涉及古老宗教和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在卡尔维诺那里似乎也仅是手段,是他的一柄得力的劳动工具,以此挖掘出一条通幽曲径,或是通往光明万丈的真理天堂,或是探寻幽暗真切的人性地狱。而这条曲折的小径本身,它的直接和迂回,它的走向和形状,便在努力之中具备了智慧的力量和“思维的乐趣”(王小波语)。
  乐趣,或趣味,确实是卡尔维诺文字的一个极大特点。对读者而言它可能显得尤其重要,它是我们进入卡尔维诺文学世界的一具便携式阶梯,即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它,然后攀栖于卡尔维诺那棵枝繁叶茂的树上并像那位可爱而又偏执的男爵那样拒不落地。卡尔维诺轻巧、活泼、灵动的语言方式,可以使我们毫无障碍并津津有味地抵达作品内部和思想深处。我们在阅读中,似乎可以感受到那个已死于1985年的意大利文学大师在文字背后充满睿智的微笑——他那上扬的嘴角如此迷人。
其他文献
新兴产业的重复、雷同建设应引起重视。去年9月份我国公布燃料电池汽车扶持政策后,各地发展氢能的热情高涨,至今已有20多个省份、40多个地级市发布氢能规划,规划的产业规模达上万亿元,已建成30多个氢能产业园区。目前来看,规划的燃料电池、车、站的数量远超市场容量,产业趋同、产能过剩的风险加大。  氢能如此火爆是有原因的。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能源革命已成席卷全球的大趋势。去年,我国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
期刊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市郊,宽广的戈壁滩上分布着一片片银光闪闪的“反光镜”,形成一座“太阳岛”,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这里已经并入国家电网,意味着中国每个家庭使用的电都有可能来自德令哈。这里就像是一座里程碑,在青海乃至全国清洁能源发展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热示范项目拥有多个国内“第一”——国家能源局批准的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中首个开工建设、并网投入运行
期刊
图片|广州市科协  八旬高龄的李立浧,身材高大,嗓音洪亮,着灰黑色西裤、熨帖的白色衬衫,显得身姿格外挺拔,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子干练担当的劲儿。接受采访的前夜,他乘坐夜间航班,从南宁出差回来,接下来还要奔赴鞍山、许昌、南京、西安等地,考察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以下简称昆柳龙直流工程)主设备研发的最新进展。  这样的“魔鬼行程”,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若描绘出—幅李立浧的生活
期刊
伦敦时间2020年5月6日,中科大2010级少年班校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95后”博士生曹原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连发两篇石墨烯论文。  其实,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网站连发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论文,并专门配发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Eugene J. Mele对这一重大突破的评述。曹原也因此成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期刊
“以前200多公里路200多个弯,七八个小时才能到,路上有滚石,脚下是悬崖,谁不怕呀。随着电站建设有了专用公路,开得快4个多小时就到了!”当地司机朱师傅言语间透着喜悦,大山深处与外界的通道正在被打开。  从海拔近千米的梅子坪观景平台俯瞰,壁立千仞间的金沙江被围堰截断,由左右导流洞而下。2019年,乌东德水电站正处于全面施工高峰年,大坝浇筑高度已过百米、二道坝全线封顶、左岸地下电站6台机组全线封顶、
期刊
石油是当代工业的血液、社会稳定的基石、国家兴旺的命脉。  “石油”一词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书中对石油的描述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这种物质的记录。自从发现石油,人类对石油的应用就一直没有间断过,直到今天它的应用更是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航空航天,小到衣食住行。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与石油产品的亲密接触。既然石油这么重要,与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那我们是否了解我们这个亲密的伙伴呢?
期刊
欧阳予在秦山核电站现场。图片|国际能源网  1927年出生的欧阳予就像是裂变的中子、原子,直至耄耋之年依然不断释放出令人惊异的能量。  在年逾古稀之时,欧阳予还在全面主持连云港田湾核电站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工作,欧阳予深情地说:“中国核电事业前景广阔,现在,我最想干的是,抓紧时间培养出一批中青年核电设计和经营管理专家。”他还曾由衷地感慨:“虽然我的一生可以说是‘跑步人生’,眼下我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