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油田改善稠油开发效果配套技术

来源 :特种油气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8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曙光油田以稠油为主,具有油藏类型多、开发特征差异大的特点.自1983年投入规模开发以来,通过开发效果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实现了曙光稠油的高效稳定开发.对曙光油田开发开采配套技术进行了总结,明确了"十一五"工作方向.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国内最新研制的大地电场观测仪器“ZD9A地电场仪”的工作原理,通过分析其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及其对系统工作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最新技术成果的集散式供电、光电耦
根据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海岸阶地面上苔藓泥炭层剖面上、中、下 3层泥炭的14 C数据 ,推得该苔藓泥炭层上段的平均累积速率为 0 .1 95mm·a-1,下段为 0 .0 6 94mm·a-1.由下部苔
8~ 7Ma左右南亚气候的变干是否由青藏高原隆升到最大高度而引发现代形式季风所造成 ,是一个极具挑战的理论问题 .对位于高原东北部临夏盆地 1 5Ma以来地层中的石英砂扫描电子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逐时数字红外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1998年6月18~19日福建省闽北地区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云团发生、发展等演变特征及湿斜压锋区和低空西南急流对中尺度对流云
冷战时期的美国和台湾,在现实危机的趋迫下,双方确立彼此互利的交集,并建立合作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密切,但在追求或维护自身的利益时,也不免引发相互间的不信任和猜
在油气田的勘探评价和开发阶段,储层研究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目的,这是油气勘探开发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体现.在对油田不同勘探开发阶段
综合运用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利用Janson软件的高分辨率储层反演技术,对沈267块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数据体的反演预测.找出了该区沙四段油层顶界储层纵、横向上的空
通过对曙光油田稠油老区开发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影响"十一五"期间稠油老区开发的3大不利因素,即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注汽规模萎缩.根据递减模式图,对主力区块进行开发
在裂缝性古潜山油藏底水运动规律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根据剩余油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油藏挖潜治理,即:针对锥间带剩余油,实施侧钻挖潜;针对目前生产井段
对曙103块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其储集岩以白云岩、石英岩为主,具有裂缝、孔隙双重结构;曙103古潜山的上覆泥岩为其烃源岩和盖层,其储层的发育受古地貌位置、构造位置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