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标下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规的地理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追求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表现在常规课堂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没有活力,更缺乏积极性。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地理课堂必须要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即让学生走进自然并且亲身感受自然,关注社会并且初步学会主动参与到社会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正好与新课程理念吻合。
  【关键词】素质教育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 新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94-01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提出地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大力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注重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倡形式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交流合作、积极探究、自主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践行课标的这一理念的有效手段,如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实验、观测、调查、考察、和地理专题研究等。新课程计划规定下的地理课程,不仅有一贯的学科课程,在此基础上还规定了活动课程因此,虽然学科课程没有包含实践活动,但实践活动往往以另一种形成呈现。一般来说,活动课程主要是指,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情况下,由学校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开设相关课程体系,并要求课程体现开放性和实践性,强调自主与探究。这种特征下的实践活动,无疑成为一种必要、有效的配套工程,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实施素质教育都是极有效的途径。
  一、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丰富了地理学科课程,同时也是地理学科课程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与课堂地理课形成了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关系:常规地理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从事探究活动,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大自主的探究活动空间;在常规地理课中掌握的学科知识,可以通过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去体验知识的迁移、运用;常规地理課中常有的局限之一是“易使地理学习停留在书本上”,而地理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地理活动课中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营造常规地理课中所欠缺的学习研讨环境等。
  二、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围绕地理学科某一内容而开展的一项本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但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地理被视为小科,所以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更是被忽略,开展情况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能否保障学生的安全
  学生的社会、家庭环境、人身安全等也影响、阻碍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高,教师人员又极其有限,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的安全。如学校组织学生考察野外地形地貌、参观气象台等实践活动时,学生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家长、社会对课外实践活动课存在争议。
  2.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并未真正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学校对于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缺少必要的规章制度,大多学校无法保障课外实践活动课的课时,课外实践活动课时被学科课程替代的现象严重。对于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很多学校缺乏深入了解,仅仅将其理解为“游玩”。总之,让领导重视它,把它真正纳入教学计划,是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开展和发展的一个难题。
  3.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成果难以评价,教师积极性不高
  素质教育不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视的是关注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但是,由于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社会舆论、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的支持,与考试指挥棒之间也有一定的偏差,并且没有真正与教师的评优、评先和晋级等挂钩起来,因此无法真正、全面地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
  4.现阶段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不能全面提升所有学生的素质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课时的限制性,教师在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时,过于注重活动成果,往往只让少数能力强的学生参加;还有就是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时,很多学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加,迫于中考的压力,能够选择参与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只有少数学生。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是大众教学,开展中应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有的放矢让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真正地“活”起来
  地理教材依据《标准》设置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这种课型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托,通过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1.培养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课的兴趣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学校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提倡学生走进自然、走入社会,让学生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正好与新课程理念的吻合。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地理实践活动方式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目标,确保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之前,必须先制定明确、具体的活动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所谓强调地理实践活动课的“开放”,其实是在一定限制之下的“开放”。如果没有既定目标的约束,这个实践活动很可能形成“混乱”。怎样才能既“开放”又不“混乱”呢?前提是要让每一次实践活动开展前教师都要先设计活动方案,依据目标设计探究问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考察,探究、分析归纳,然后得出所要的结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加强过程引导,注重成果评价
  在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和评价也是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方面。通常,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设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或者分组探究。因此,即使学生们探究相同的问题,也因为不同个体的思维方式不同,出现千差万别的探究结果。这就使得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方向,引导学生从正确方向进行探究,并且对不同的探究结果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评价,让不同思维个体都能获得正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王积学.《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与设计浅析》《中文信息》2014年3期
  [3]赵丽娜.《浅谈地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现代交际:下半月》2011年11期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本文以滑步推铅球技术的教学步骤为主线,对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探讨分析和总结,特别对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间的合理转换进行了细致的的研讨,强调了加强心理训练,调整好心态对提高滑步推铅球技术水平有很好的作用。创新出的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观念和教法,为铅球教学提供借鉴及帮助。  【关键词】滑步 铅球技术 速度转换  【中图分类号】G8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78-02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探究式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特点。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
【摘要】孔子的思想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其中存在很多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对现代体育教育的开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将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相融合,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本文主要对建立在孔子体育教育思想之上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孔子 体育教育 思想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核电厂大修是核电厂运维中的重要工作,由于核电厂属于复杂庞大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加上辐照影响和核安全性的要求,使得大修管理的难度较大。探讨研究了核电厂大修的特点、难点
【摘要】在我国语文这门学科一向被认为是德育的辅助工具,它不仅肩负着教学生知识和语言能力的使命,而且对于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语文的社会教化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新课标要求下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要求 高中语文教育 价值观念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