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正视差异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正视学生的差异,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群体加以区别的对待,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课堂资源,达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提高的一种方法。之所以近些年分层教学的概念在教育界兴起,是因为分层教学的概念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因材施教的概念有相似之处,更因为分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新时期下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一、分层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极为重要,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重点。而受制于其抽象性,不少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觉得英语很难学,甚至因此产生对于英语的畏惧心理,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英语的天赋。而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实际是上对于这种心态的一个很好的纠正,不仅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较强的分析能力,更能够培养其创新素质,获得较强的运用能力。
  分层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承认学生个体在学习英语能力上的差别,依据基础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是一种差别对待,但是并不带有任何歧视性质,差别对待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分层教学需要综合学生的英语基础以及相应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操作起来确实多了几分繁琐,但是效果却是显著的,教师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合理规划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是规划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合理规划有助于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地分清楚什么目标可以共有,什么目标需要分层。
  例如,在进行高中英语Lesson 4 “city and country”的内容阅读教学过程中,该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含如下几点:一是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总结出文中所隐含的背景知识,由此获取更多的信息;二是根据课后的题目要求,通过阅读找出问题的答案;三是能结合当前所学,口头表达出自身的意见或观点;四是对比别人的生活方式,表述与自身生活有何不同。因此,在这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方式,让英语水平较高的學生必须完成上述几个教学目标,而对于英语水平中等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前两个教学目标。通过采取分层的教学方式,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中特有的图像、声音、视频等手段,将让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变得更加灵活,丰富阅读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学过程的分层。分层教学的实施是分层教学的核心部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将教学的内容划分为了不同的难度层度,对于教学大纲要求的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满足所有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的需求,不至于让两者在能力上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后在此目标上适当增强难度,帮助基础好的同学达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阅读A Pioneer for All People时,老师便可以从图片、标题、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几个部分来解读教材。首先,老师可将阅读材料中的一张非洲埃及的小孩的图片与中国小孩的图片放在一起,并以PPT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老师分层展开教学过程,让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完成下列任务要求,Reading the passage quickly on page 10,an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notes about Yuan Long ping in 6 Minutes.
  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则让其思考下列问题:There is one important person in China,and he is called the father of super rice.Do you know who he is?
  通过分层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全面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
  3.教学评价反馈。教学评价反馈是规划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让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能够有所提高,进行教学评价反馈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通过交谈了解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思维上的发散能力。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越强,说明分层教学的效果越成功。而思维上的发散能力强,则证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塑造。
  三、结语
  创新能力作为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近些年来在教育领域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高中作为学生智力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学生的意义重大。从这一角度讲,实施分层教学不仅是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体系的一种完善,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信随着这一理念的不断完善,分层教学势必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晨,邵晓霞.高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展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12):111-116.
  [2]李艳.新课标背景下农村高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其他文献
黄浩明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教授,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30余年从事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研究、社会组织国际交流,推动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战略的研究和实践。主要著作:《社会组织走出去》《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民间组织操作指南》《跨国公司与公益事业》《中外民间组织交流与合作》《国际民间组织合作实务和管理》等。  对抗疫病与不公,消除贫困与饥饿,是2020年的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主要旋律。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入了
主体间性是现代西方哲学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西方现代哲学家对人类的生存体验和生存意义的重新阐释。主体间性理论最早是由拉康提出来的,在概念的形成历史过程中,事实上涉及了三个领域,从而也形成了三种涵义不同的主体间性概念:社会学的主体间性、认识论的主体间性和本体论(存在论、解释学)的主体间性。主体间性也在现代哲学的发展中影响着人们对生存的理解,像胡塞尔、海德格尔、哈马贝斯等都有各自的见解。本文是基于
产生和型号    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中东战争中,埃及用苏制“冥河”型导弹击沉了以色列的“艾拉特”号驱逐舰,反舰导弹首次在实战中应用即验证了打击水面舰艇的有效性,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军事强国对反舰导弹的研制。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正式开始研发“鱼叉”(Harpoon)系列反舰导弹。麦道公司作为主承包商,在70年代后期即研制成功空舰型“鱼叉”(AGM-84A)和舰舰型“鱼叉”(R
【摘要】愉快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本文结合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探索如何在课堂中贯彻愉快教育理念,提升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  【关键词】中职英语课堂;愉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弊端,要求老师采用新型的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本文将从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及特征、情境教学法的作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三个方面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李惠(197
【摘要】本文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强调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提倡师生之间多向交往模式。  【关键词】人本主义 高职英语教学 多向交往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位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
【摘要】王国维认为李煜“为人君所短,为词人所长”,可以说对后主的评价符合艺术的辩证法。李煜由于生性恬淡,生活奢华,崇尚神佛,喜欢书画,最终使得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正是由于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才促使李煜后期词一改花间词的作风,眼界始大,随性神秀,以悲为美,被称为词中之帝。可以说是成也帝王,败也帝王。  【关键词】李煜;薄命君王;词中之帝  【中图分类号】 I06
小汽车的前窗玻璃相当于一个平面镜,虽然它是透明的,但并非没有反射,车内乘客会由于光的反射成像在驾驶员的前方。由于小汽车比较矮,若前窗玻璃是竖直安装的,则车内乘客的像與路上行人的高度相差不大,这会干扰驾驶员的判断,引发交通事故。  对于大型汽车而言,由于车身比较高,驾驶员的座位也比较高,车内乘客在前窗玻璃上形成的像的位置也比较高,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样的高度,因此驾驶员也就不会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
【摘 要】小学科学中的大部分科学知识是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的实验探究的指导策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优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得以激发,思维得以训练,科学素质得以提升。  【关键词】科学实验;操作能力;溶解  2018年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于10月25日进行全省检测。本次监测,
清晨,当人们漫步于林间小道,可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孔隙倾泻而下,这种现象被称为丁达尔效应。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首先研究了这种现象。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當光线照射在粒子上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四周放射的光,即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或乳光现象。  林间光束的形成是由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