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田径运动文化的完整性内涵及其理性回归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文化的视角阐述了田径运动文化的三层次结构。研究认为:田径运动文化具有完整性特征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田径运动文化传承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持这一完整性的文化内涵;同时,为促进田径运动的普及,有效传承田径运动文化,深入探讨了田径运动文化的回归路径。
  关键词:田径运动;文化;传习;完整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662(2015)09-0045-04
  在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人们锻炼热情急剧高涨的今天,纵观田径运动,在人类的现代生活中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历经数千年风雨磨砺的田径运动似乎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究其原因,正如学者熊茂湘所指出:分析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果仅仅从一些客观方面找原因或过多的把责任归于偶发因素,不深刻剖析我们的主观心态,不从文化的角度反思,不反省自己,显然不是理性思考。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田径分析它的文化内涵,使人们更加了解田径运动的文化与价值,以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田径运动文化的理性回归。
  1.田径运动文化的完整性内涵
  文化是人类后天获得的并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事物。一般来说,它包括紧密相连的3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田径运动文化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生产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人们也无时无刻不在创造和发展着这种文化。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仅仅将其视为一项身体技能的运动,也就是说,仅仅认识了田径运动文化的物质层面,而忽视了文化的制度和精神层面的性质和内涵,缺乏对田径运动文化的整体性认识。因此,以文化的3层次结构为出发点,论述田径运动文化的完整性内涵。
  1.1田径运动外层文化 外层文化指物的部分,亦称做文化的物质系统,即带有人类创造色彩的物质实体,主要包括:田径运动项目文化、田径运动人员素养文化、田径运动器材和设施文化、田径运动外环境文化、田径运动商品与传媒文化及相关学科文化等。
  1.2田径运动中层文化 中层文化指一定的社会制度体系、组织形式及人际关系等,亦称社会关系系统,主要包括:田径运动的学习和练习、竞赛制度、田径运动项目传授者的职业要求、田径运动的社会组织形式等。
  1.3田径运动内层文化 内层结构是文化的内核,是某种心理状态,决定着文化的性质,主要包括:田径运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田径运动的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以及与田径运动有关的宗教情绪民族心理等。
  2.田径运动文化传承过程中完整性的保持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田径运动具有其自身完整的结构,在田径运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任何片面的行为都会割裂其完整性结构,阻碍人们对其的传承和发展,失去其原有的魅力。本文将依据田径运动文化3层结构,对如何保持田径运动文化传习的完整性进行阐释。
  2.1外层文化的保持
  2.1.1多种途径展现田径运动项目文化,加大田径运动宣传力度 田径运动学习中,应通过多种途径使学习者了解田径运动丰富的项目文化,如国际田联为促进田径运动普及而针对少年儿童推广的少儿田径和各级政府组织为提高老年人健康设计的各种形式的趣味田径,通过对不同形式田径项目的了解,促使学习者正确看待田径项目的实际价值及其对于整个社会的积极影响。此外,针对一些开展范围较广、普及度较高的田径项目,应该进行更为深入的介绍,如优秀运动员事迹、典型的技术流派、在本国及国外的开展情况以及正在举行的大规模竞赛的赛况等,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增加学习者对项目的认知,提高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能够自觉参与、享受其中。
  2.1.2加强田径运动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和传播 知识是指导人们有目的地去解决实践中诸多问题的关键,对田径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够使学习者充分了解田径运动的实际锻炼价值,通过多学科知识的运用,使田径运动真正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因此,在了解田径运动自身项目文化的基础上,要使学习者掌握各种与之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因此在实践当中,既要重视不同田径项目训练方法、手段及竞赛规则等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各项目相关技术原理的分析和讲解;既要重视对田径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更要重视要结合相关训练学、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等原理向学习者阐释训练控制手段的科学依据,帮助学习者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1.3不断提高文化传习者的素质水平 动机是学习者发起并长久维持某一活动的倾心或意向,是学习者长期从事某一运动项目的内在驱动力。由于任何技术技能均具有明显的外显l生特征,因此传习者自身的素质水平会对田径运动学习者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传习者优美的动作表现能够激发学习者参与其中的热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丰富情感体验;而传习者自身的素质水平(如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则会对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和保持田径运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2.2中层文化的保持
  2.2.1田径知识传授应依据相关的法规制度 法规制度是对田径运动文化传习过程中诸多问题的说明和规定,能够有力地指导具体的实践过程。如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体育为必修课、各种大型赛事的比赛制度、与全民健身有关的制度等。这些制度均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能及其应履行的义务0因此,田径运动知识传授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法规制度,提高田径运动学习者对文化知识的认知程度,如学习者可以依据田径项目等级标准评估自己的技能水平,激发继续努力的斗志,可以通过对大型赛制的了解更好地把握田径运动的技术规范,以此促进田径运动文化的有效传承。
  2.2.2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管理 体育社会组织能够为田径运动文化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持,学习者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体育学会、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体会集体活动的乐趣,并积极分享各自的情感体验,相互鼓励,体会田径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收获。因此,加强各级体育组织的管理,使其能够依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田径活动,并为各种田径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场地便利和器材便利,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学习者真正体会到田径运动所具有的内在价值,这既是践行我国全民健身活动战略的一部分又是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良好补充。   2.2.3重视文化传习者的社会要求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逐渐意识到锻炼、健身对于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渴求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达到强身健体、调节身心的目的。因此,面对不同人群不同的参与目的,要求教练员、教师等文化传习者要随之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使运动技术方法手段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因此,相关组织机构有必要创造各种机会,以满足文化传习者的社会要求,如建立完善的进修制度是提高传授者职业素养的必要保障,再如建立合理客观的评价体系能够有利于对传授者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充分调动他们从业的积极性,为田径运动文化传习贡献力量。
  2.3内层文化保持
  2.3.1强调价值观的引导教育 价值观能够影响人们对田径运动文化的价值判断,是推动一个人从事田径运动的经济的、逻辑的、科学的、艺术的、道德的、宗教的原则、信念和标准,是人们对田径运动表现出某种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根本原因。因此,田径运动学习过程中,传授者应对学习者完成的动作及时给予客观评价,从学习者体会自己的身体感知开始,将其逐渐引导到体会动作中蕴含的“真”、“善”、“美”,以此激发学习者情感的共鸣。
  2.3.2突显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个民族都会逐渐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文化传统,作为历史长河中一种主要生活方式的外显行为,田径运动更是在这种特有文化的熏陶下,打上了深深的独特的烙印。无论是哪个民族,在田径运动文化传习的过程中,各项目都会融入各民族的特殊元素,彰显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因此,田径运动文化传习中,应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项目动作中蕴藏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因素,发掘出不同项目文化的内在价值,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2.3.3注重与哲学、心理、伦理、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的融合 田径运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协作支持,即是说,其它学科知识的文化形成和文化领域对田径运动文化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如各种大型的竞赛会吸引大批人欣赏,有些重大的比赛甚至与爱国主义精神相关;“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也已深入人心;各种相关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广泛流传等会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田径运动和健康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一切所表达出来的社会共识是田径运动文化发展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
  3.田径运动文化的理性回归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尽管内因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但外因同样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甚至会对事物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因此,为促进田径运动文化的有效传承,仅仅对田径运动文化整体性的内在认识还不够,还需要为人们创设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田径运动的充分适宜的外在条件,促使人们的思想有效地付诸于实践之中。因此,体育相关部门在倡导和普及田径运动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还应为人们践行田径运动文化提供各种保障性措施,为田径运动文化的理性回归创造条件。
  3.1校园内田径运动文化的传习
  3.1.1创设各种机会,体验田径运动项目文化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场所,是田径运动得以广泛开展的主战地,而学生作为践行田径运动文化的重要群体,对传承田径运动文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学校具备的时间优势、场地优势及人员优势等,展现出学校在传习田径运动文化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教育功能。如学校积极开展的正常田径课外活动,各个院、系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田径比赛,增加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机会;也可根据季节特点,组织一些长跑活动,制订灵活的竞赛规则,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还可在适当的月份开展“田径活动周”等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并了解田径运动文化。
  3.1.2借助宣传媒介,普及田径运动知识 田径运动知识指与田径运动相关联的一切认识成果,是通过研究、观察、调查、经验等方式获得,对田径运动实践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宣传作用,通过田径运动的宣传,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田径运动知识、践行田径运动实践。如可通过广播、校报的形式介绍田径各项目的发展脉络、优秀运动员事迹、竞赛规则及特点等;还可以通过橱窗展示、印刷小册子的形式普及一些田径运动的锻炼手段、注意事项和常见损伤的康复措施等,使学生多角度地全面了解和熟悉田径运动,这必定会增加他们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热情,能够为学生践行终身体育思想奠定重要的基础。
  3.1.3践行田径运动,挖掘田径运动内在价值 田径运动的内在价值属深层次文化,是田径运动文化的本质和精髓,也是践行田径运动的内在动力,更是传承田径运动文化的重要前提。通过各种活动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能够参与田径、感受田径运动的内在价值。如学校可通过田径运动社团的形式,鼓励学生自己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吸收相关专业或有兴趣的优秀学生参加;还可以组织一些讲座和交流活动,让田径运动爱好者互相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提高学生业余田径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此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性较强的田径运动人才,以充实田径运动文化宣传队伍;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田径比赛,使广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田径运动实践之中,感受田径运动赋予人们的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内在价值。
  3.2社区内田径运动文化的传习
  3.2.1做好文化传播者,丰富田径运动文化知识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社区已成为体育文化氛围最浓厚的场所,同时也成为田径运动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在全民健身热潮不断涌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社区内的广大居民对于健身运动体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这种形势下,社区便为践行田径运动文化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当前,随着健身运动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健身项目种类繁多,社区居民在选择健身运动时,往往优选那些娱乐性和趣味性较强的项目,而对田径运动各项目却较少问津,在这种形式下,社区内组委会一定要扮演好田径运动文化传播者的重要角色,在充分发挥田径运动项目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普及和宣传田径运动文化知识,全面做好田径运动文化传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如可以指派业务性较强的人员专门负责田径运动文化的宣传工作,通过发放传单、小册子、张贴海报的形式普及田径运动文化知识,介绍一些田径各项目的锻炼价值、科学的锻炼方法手段、生理知识、注意事项等,使社区广大居民真正了解和熟知田径运动对自身健康所具有的实际价值。
  3.2.2开展多种形式的田径活动,体验田径运动的双重价值 田径运动文化的有效传承,不仅仅是对其文化外在表现形式的了解和把握,更重要的是促进其内在价值和外在表现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人们在践行田径运动过程中,激发出其内在最为本然的热情,实现促使田径运动文化的长久保持。
  因此,社区组委会应组织多种形式的田径活动,在充分展现田径运动所具有的外在美的基础上,使社区居民体验到田径运动的内在文化价值,促进田径运动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如社区组委会可成立田径运动协会,鼓励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满足广大居民的的锻炼需求。同时,组委会可根据具体情况,向会员收取一定会费,筹集资金,在社区内定期组织小型的田径比赛,制订明确的比赛规则和奖励制度,以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成为协会会员。此外,社区组委会也可选择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组织一些长距离的健身走、跑活动,地点可选择在距离较近的公园或场地等视野较开阔的地点,这样不仅可以使人们的精神高度放松,缓解工作压力,愉悦身心,而且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真正体会到田径运动所具有的原生态的美。
  4.小结
  田径运动历史悠久,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活动方式,田径运动承载了人类对生存和健康的追求以及对身体与精神完美结合的向往。田径运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其文化完整性的深刻内涵,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我们有义务对其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展,而这正彰显出了我们现代人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责任。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