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硅胶植入物周围纤维包膜中巨噬细胞表型的变化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鼠硅胶植入后纤维包膜中巨噬细胞数量及表型变化。

方法

将30只大鼠分为第1天组、第3天组、第7天组、第14天组、第35天组5个组,每组6只。于大鼠背部肉膜下植入10 ml硅胶扩张器,术后上述时间点取材切片行免疫荧光双染色,检测各个时间点包膜中巨噬细胞数量以及M1/M2型巨噬细胞随时间占比变化。

结果

CD68细胞在第1天每个视野下细胞数(65.8±12.9)个明显小于第3天(102.8±14.5)个、第7天(116.8±14.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每个视野下CD68数量明显多于第14天(56.8±12.9)个以及第35天(21.4±6.3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CD68M1型巨噬细胞占比第1天0.48±0.13,第3天0.60±0.13,均大于第7天0.21±0.03,第14天0.17±0.03,第35天0.17±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06CD68M2型巨噬细胞第1、3、7、14、35天占比分别为0.70±0.06、0.60±0.07、0.70±0.08、0.67±0.02、0.60±0.06,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鼠巨噬细胞在硅胶植入后一直存在,早期M1、M2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后期以M2型巨噬细胞为主。

其他文献
3D技术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的缺点,具有非接触、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正逐步应用于鼻成形美容领域。了解3D技术,对鼻再造、唇裂/面中裂鼻畸形修复、隆鼻术、鼻部自体脂肪/透明质酸注射等美容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三维图像处理技术对于鼻成形美容的作用潜能是巨大的,3D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为临床医师及患者所接受。
目的探讨鼻面沟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内眦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整形美容科用鼻面沟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内眦处皮肤缺损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5~75岁。色素痣切除术后3例、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6例、瘢痕切除术后1例。缺损面积0.8 cm×1.0 cm至1.8 cm×2.2 cm。结果10例患者筋膜皮瓣面积最大2.0 cm×3.0 cm,最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体像异常患者在鼻综合成形手术前后的体像变化,评价该术式改善体像异常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整形美容外科要求行鼻综合成形术的141例患者,采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对体像异常患者进行筛查,选取其中86例之前未接受过任何整形外科手术的体像异常患者进行体像认知随访。该86例患者由同一医师施术。统计术前与术后6个月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分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6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乳房切除术(NSM)在乳腺领域的治疗已得到认可,其更好的美容效果使得这种手术方式的应用日益普及。切口选择是影响NSM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合适的手术切口有利于腺体切除,且尽可能保留乳头乳晕区的血供,减少并发症及术后瘢痕。目前,文献报道的NSM手术切口种类繁多,但相关临床研究主要为回顾性研究,且切口选择并非主要研究对象。因此,关于NSM术中手术切口选择并无共识。现就NSM术
近年来,自体脂肪隆乳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单纯隆乳术,乳房再造,假体隆乳术后皮肤覆盖不足等。然而,其安全性尚存争议,主要关注点在于吸脂隆乳术后脂肪成活不良相关并发症导致的影像学变化可能影响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本文从影像学角度对吸脂隆乳术的安全性进行综述。
近年来,线性微整技术,或埋线提升技术,在国内备受关注,作为实现面部年轻化的一种常规手段,线性微整具有侵入性更小、无需缝合、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快、即时提拉效果明显的优点,然而,面部埋线技术并不适用所有抗衰老的年轻化应用中,现就面部埋线的技术原理以及应用,提出"拉""兜""长"技术原理,以此作为埋线提升的基本参考方案,为一线临床工作者提供治疗应用的参考。
目的评价深、浅层脂肪室及不同大小颗粒的自体脂肪填充治疗面部容量缺失性老化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四川华美紫馨医学美容医院美容外科用深、浅层脂肪室及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用于面部容量缺失性老化女性患者126例,年龄34~52岁,平均42.6岁。术后随访3个月至2.5年。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126例患者面部骨骼化外观较前圆润饱满,松垂减轻、皱纹减
目的介绍鼻背眉间皮瓣一期修复鼻背鼻尖部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收集鼻背鼻尖部皮肤组织缺损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38~76岁。鼻尖部缺损9例,鼻背缺损8例。缺损面积15 mm×15 mm至30 mm×26 mm。用眉间皮肤的松弛特性设计鼻背眉间皮瓣旋转修复鼻背鼻尖的皮肤缺损,减少皮瓣供区张力使创面直接缝合闭合。结果17例患者创
目的探讨扩张后皮瓣修复四肢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采用扩张后皮瓣修复四肢瘢痕挛缩患者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1~ 34岁。手术过程包括扩张器置入、瘢痕切除及扩张皮瓣转移。术后常规抗瘢痕治疗。结果30例均完成扩张器置入术将瘢痕切除,直接推进皮瓣或易位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治疗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其中3例
目的探讨正畸患者对自身侧貌突度的感知能力。方法2016年5—8月,调查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符合样本标准的226例患者(男79例,女147例,平均19.3岁)对自身侧貌的关注度。让患者从模板中选出与自身侧貌最接近图片,拍摄其侧貌像,比较患者感知的侧貌与其真实侧貌的差异。结果226例中有147例患者表示注意过自己的侧貌,占65.0%;其中男41例(27.9%);女106例(72.1%),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