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来源 :中国学校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现状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关系,为预防儿童虐待和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年3—4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充市2所高校918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儿童期虐待经历及健康危险行为。使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至少有1种健康危险行为的人数为720(78.43%)名,暴饮暴食人数最多(595名,64.81%)。吸烟、一次喝≥5瓶啤酒、打架斗殴、自杀意念人数依次为146(15.90%)、271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同伴教育干预模式对改善中小学生青春期知识信念行为的效果,为探讨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法抽取重庆市綦江区2个乡镇,随机分为干
目的评价学龄期留守儿童的膳食多样化得分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留守儿童合理膳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8月对2009年在江苏射阳建立的儿童出生队列中501名9~10岁儿童进行调查,问卷询问儿童留守情况与其他基本信息,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膳食资料。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的标准计算膳食多样化得分(dietary diversity score,DDS10和DDS)和食物多样性得分(food variety score,FVS);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11-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重庆市4个区县抽取8 449名初、高中生进
青少年期社会信息加工相关脑区逐渐发育成熟,对来自同伴、家庭及外界的社会环境因素尤为敏感。本文概述了青少年社会关系与身心健康的关联,及全球较典型的青少年心理社会支持(干预)项目,提出重新审视青少年期社会关系的变化特征及重要意义,为青少年提供广泛的心理社会支持,倡导更多旨在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改善亲社会行为和情绪控制能力的社会心理干预,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促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