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1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育要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课堂中。用生活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赋教学于生活的内涵,使教学过程焕发生活的气息,变枯燥乏味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的奥秘。
  【关键词】数学课 焕发 生活 魅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这也就要求数学教师注重“生活化”的教学,用生活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赋教学于生活的内涵,使教学过程焕发生活的气息,变枯燥乏味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的奥秘。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上出的效果不同,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要将枯燥无味、抽象化的数学课上的生动有趣,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接受数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我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张大嘴巴哈哈笑,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这样的教学使孩子们觉得数学学起来很有趣。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数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如教学“长方形边长计算方法”时,我出示“运动会”多媒体画面,播放优美的旋律,以充沛的感情亲切地问:“大家还记得上次校园运动会的事情吗?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当时快乐的场景好吗?” “同学们给老师拍了张照片,老师非常喜欢,想给它镶条漂亮的花边,这条花边至少要多长,该怎么计算?”这样,就把孩子极其感兴趣的“运动会”与数学新知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园地,学生不再觉得学数学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会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会了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而不是把数学当成脱离实际的“经卷”去苦读研习。
  三、数学巩固生活化,让学生运用数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是一样的性质,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必须服务于生活。”学生在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巩固应用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例如:在教学“有关6的除法练习题”课中,学完例题后,然后让学生用身边的事物来编一组包含除关系的应用题。老师举例说,如:我们班有42名同学,每6人一组,可以分多少组?这样一来,学生活跃起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用看到的感受到的身边的事物来编题,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个练习本2角钱,我有8角钱,可以买多少个本子?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共有6只耳朵,每人2只,有几个人?他们编题引来大家的一阵欢笑声,随之也开阔了大家的编题思路,学生新奇的发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手、眼、脚等都可以用来编应用题。这样一来,学生沸腾起来了。小手举满了整个教室。于是我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你编我听,同时也掌握了编题的技巧。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性,现代数学就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符合他们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符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而用生活情境化的数学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斌《推敲新课程课堂》(数学卷)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7)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其他文献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内容。一个人的思维品质,体现了他的思维水平、智力和能力的差异。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必须抓住培养思维品质这个突破口,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完善思维品质,这样才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设疑联想,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在进行思维活动时,能避繁就简,迅速对问题做出判断较快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知识越丰富,联想越
从寻找信息系统外包企业双方利益均衡点出发,建立了信息系统外包双方在外包过程中由于业务上、技术上相互影响时的决策模型,并给出了信息系统外包双方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
【摘要】本文主要考究先秦名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哲学思想。“白马非马”出自公孙龙的《白马论》中,本文以这个命题作为论述对象,以表达笔者自身的见解。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就先秦名家进行概述;第三部分介绍公孙龙子其人及其主要思想;第四部分从笔者的视角论述“白马非马”的命题;第五部分为结语。  【关键词】名家 “白马非马” 诡辩论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公孙龙  一、引言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