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zr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民主参与性,成为了公民政治参与和利益诉求的有效途径。但是,政治传媒化的逐步形成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许多领导干部在与媒体打交道时暴露出了媒介素养的缺乏,在处理一些事件上尤其是突发事件不能運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最终使事件性质恶化,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害,也导致了自己政治生涯的终结。
  关键词:新媒体;领导干部;媒介素养
  一、新媒体以及新媒体对政府行政管理的冲击和影响
  (一)新媒体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时代悄然到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新媒体定义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新媒体应该是数字媒体或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新媒体使每位公民都有机会成为一个新闻机构,成为传播的主体,他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发布新闻,表达观点。
  (二)新媒体对政府行政管理的冲击和影响
  随着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网络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名流和突发事件当事人更愿意选择通过网络媒体介入公共事务,话题也开始从日常琐事转向社会事件。但是,由于信息的复杂、多元性,辨别信息的真实性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信息失真对大众的误导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这给政府维护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媒体信息鱼龙混杂,有效信息固然很多,但无效甚至是有害信息也不少。尤其要防范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通过媒介传播一些虚假信息,误导民众,激起矛盾,造成社会的混乱与动荡。而失真信息的传播,使一些潜在的矛盾受到煽动而爆发出来,危害社会稳定,事件的善后、安抚等工作,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也就增加政府管理的成本。
  二、领导干部应对媒体时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干部在认识与把握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上存在偏差
  许多领导干部在同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没有正确认识自身与媒体的关系,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由于党性修养不高,公仆意识不强,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对待政府与媒体的关系还停留在传统的认识上,把媒体单纯地看成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的宣传工具,甚至认为干部与媒体是领导与被领导的行政隶属关系,在与媒体的交往中采取"斥责、抓捕"等极其粗暴的应对手法,这都大大伤害了媒体工作者的感情,导致媒体与政府的对立。
  (二)领导干部新媒体理论知识的匮乏,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新媒体
  就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媒体素养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较年轻的领导干部虽然掌握应对新媒体的理论知识,但是表现出实践经验的不足,部分老领导干部在应对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广播新闻有一定的经验,而对电视直播和网络媒体等新媒体较为生疏。部分党政干部新媒体理论知识的匮乏,不善于运用新媒体来引导社会舆论,就很容易犯错误,不仅使社会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所加剧。
  三、领导干部应对媒体需要具备的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市场化,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与社会大众的关系日益紧密,大众也希望得到最直接、最真实的讯息,这就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行为主体通过媒体建立与社会大众交流、沟通的桥梁。
  要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第一要正确认知媒体,转变对待媒体的传统认识,而且要选择具有一定公信力、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作为公关对象。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媒体公关办公室,设置具有专业媒体素养的公关人员。其次是要在新闻发布会、通风会、通报会等活动中与媒体建立起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争取有利的舆论环境。
  (二)提高突发事件中应对媒体的能力
  面对突发事件,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规范突发新闻处置的程序,分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媒体方式、方法。首先是事件前期:应准确及时发布信息。只有及时发布信息,才能把握舆论的主动权,只有准确发布信息,才能提高舆论公信力。滞后和虚假的信息只会破坏政府的公信力。其次是事件中期: 新旧媒体配合并形成正确引导舆论走向的合力。最后是事件后期:利用媒体重塑形象和声誉。危机本身就包括危险和机遇,对于政府来说,可以通过化解危机而塑造政府的形象,实现由危转机。
  (三)应对记者采访的能力
  采访是与媒体面对面就某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沟通、交流的大众传播方式,也是政府向公众传递信息,展示观点,树立形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而记者则是这个途径中的必由之路,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记者,不能轻视记者甚至是回避记者,一定要耐心、坦然、真诚地面对记者。领导干部在面对采访这个环节时,应做到:一要了解记者的采访意图,要明确受访的目的,确定自己公开信息的底线;二要以平等、谦逊、积极的心态接收采访,在采访中表现出自信和真诚。三要回答问题开门见山,通俗易懂,直切主题,不讲官话套话;四要准备好应答敏感性、刺激性问题。
  (四)塑造自身良好的媒体形象的能力
  媒体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领导者形象传播的主要途径。领导干部在公共媒体中的形象一旦被公众所认可,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而且还可以提升政府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
  领导干部应注重从四个方面塑造自己良好的媒体形象:第一视觉形象,面对不同的场合和主题,领导干部应选择合适的穿着,树立简洁、得体的良好形象。第二是行为形象,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要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思想与感情,提高表达的效果。第三是理念形象,领导干部要根据自己的性格与工作特点,把自己富于个性化的形象展现在媒体与公众面前。
  四、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自身的新闻意识,学习媒体专业知识
  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提高对于新媒体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其社会影响,从而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的执政策略、方式和方法。各级领导干部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认识,不断地学习掌握新闻媒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全面地了解新闻媒体的运作方式和工作程序,逐渐适应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传播的转变。
  (二)把新闻素养纳入领导干部选拔以及考核内容。
  媒介素养应纳入我国公务人员的选聘、任用机制。在国家、省市的公务人员考试中,考试内容要包含新闻传播知识,在公务员上岗前要加强媒体专业认知的训练。在考试中,不仅要让考生写微博,更要让考生去回应别人的微博,这样的回应过程,才最能考察出官员微博运用的素养。
  (三)开展多样的培训形式,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媒体打交道的经验
  从高层领导干部到基层领导干部,从党政机关发言人逐渐过渡到党政机关各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系统的媒介素养培训。一是让媒介素养教育专题走进课堂,成为常规培训的主要内容;二是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和媒体资源,举办短期培训班,普及媒介知识和训练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技巧;三是邀请新闻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业人员,对领导干部进行面对面地指导;四是开展应对媒体情景的模拟演练,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让领导干部设身处地地接受媒体访谈。总之,要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樊金山.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自身媒体执政力[J].攀登,2010,(6).
  [2]廖剑.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能力研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3]田萱.党政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J].新闻知识,2012,(1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1/t20140116_43820.htm
  作者简介:吴迪(1988.12-),男,中共党员,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
其他文献
期刊
小组教学可以有效地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给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密切接触、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培养健全人格、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合作
新课改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教学机械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教育理念,打破了学生被束缚教学的局面。本文从新课改带给高中数学教学的改
全面实施新课改以来,笔者先后任职于四所学校,始终坚持“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教学、亲情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号召带领教师全员参与“争做专家型校长,创办特色学校”活动,在工
“美好”两个字既简单又复杂,人人都渴望过上美好生活,“美好生活”是一种概念式的存在,它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实现美好生活的原因有很多,道德因素是实现美好生活的一个方
四川省大英县蓬莱镇中心学校(原蓬莱镇小学),创办于1906年,是川中历史名校。学校下辖7所中小学、一所公办幼儿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科技创新等都走在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使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够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专业型和应用型人才,但由于职业教育生源不同于普通高中,因此管理上有较大困难,职业教育中的班主任工作更是难上加难。通过多年和班
幼儿期是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幼儿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需要,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望和独特的认知方法。特别是幼儿在语言方面是敏感期,对于汉字的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