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空 相伴成长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舒心小屋”,开展专业化的心理辅导;构建“舒心课堂”,润泽健康的心理品质;创建“舒心校园”,塑造健全的生命人格;成立“舒心驿站”,共建公益的育人情怀,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舒心;体验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2-0021-03
  【作者简介】1.陈存梅,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凤凰园校区(江苏泰州,225500)校长,高级教师;2.戴卫军,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凤凰园校区(江苏泰州,225500)办公室副主任,一级教师。
  一、舒心环境——温馨的成长乐园
  1.建设“舒心小屋”,提供专业的硬件保障。
  学校投入十多万元建成心理咨询室,设有接待处、个案咨询区、沙盘游戏区、情绪发泄区、音乐放松区等,并购买了沙盘、减压训练仪、抱抱人等设备,为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提供了专业的硬件保障。
  2016年,学校根据儿童的审美特点对心理咨询室外观设计进行改造,让心理咨询室更具有儿童色彩;开通“知心姐姐”信箱,为羞于启齿的学生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增设“心心交流”墙,让学生一吐为快。为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戒备心理,学校将心理咨询室命名为“舒心小屋”,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班会、晨会等平台加大“舒心小屋”的宣传,让学生乐意走进心理咨询室,敞开心扉、寻求帮助。
  2.打造“舒心校园”,营造专业的育人氛围。
  学校重新打造校园环境,凸显儿童主体地位。学校一楼大厅不定期布置心理主题橱窗,如“我是小学生啦”“我的情绪我做主”“自信而独立的我”“爸爸妈妈,我需要你们的爱”“我的理想我的梦”等,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自我调节方法。教室走廊、前后楼之间的长廊放置心理健康知识展板,让学生遨游于心理知识的海洋。学校以“舒心小屋”为原型,将心理辅导向外延伸,优化教室环境,教室的文化角设有“心灵寄语栏”,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心灵寄语,营造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心理氛围。学校还开通了多个辅导热线,设立年级“心灵驿站”,让师生的心灵贴得更近,让学生的笑容愈加自信。
  二、舒心教师——专业的心理团队
  1.提供机制保障,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
  2016年,学校通过顶层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特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构建了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学校在教师发展上加大投入力度,积极组织教师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目前,学校已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12名,并由此辐射到各个年级组,以专业引领带动更多的教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学校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教师发展方法,特聘泰州市阳光心理服务中心理事长李如齐教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顾问;多次邀请姜堰区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教师到校指导,让学生感知不一样的自我。为了让教师掌握更多心理辅导技能,学校多次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到上海、苏州、南京等地参加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活动、沙盘游戏培训、心理剧观摩等。
  2.常态化的工作,开展持续的心理辅导。
  每天午休、下午活动课,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会在“舒心小屋”接待学生的个别来访,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利用校园广播,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将心理健康观念融入师生的学习生活;每学年开展一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指导班主任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对特殊学生建立跟踪档案并定期疏导;及时解决学生电话热线、“知心姐姐”信箱求助的问题。
  同时,心理咨询师承担各年级的团体辅导任务,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共性问题: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开展“学校真美丽”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针对二、三、四年级学生的同伴交往问题,开展“有缘相识”“寻人活动”等团体辅导,让学生体验主动与人交往的乐趣;在五、六年级开展“身体探秘”活动,带领学生认识的身体变化,消除心理的紧张感和羞涩感,在活动中悦纳自我。学校还建立了个人与年级两个层面的学生健康发展档案,在年级组心理健康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筛查,展开个案跟踪,做好特殊学生的心理预防和心理干预工作,并形成个案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以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三、舒心课堂——融合的课程实施
  1.自编心理健康校本教材,指引心理课堂有效实施。
  学校以省编心理健康教材为依托,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情感调控、个性与社会性三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围绕“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自编了体验式心理活动校本教材,为心理健康课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指引:低年级,让学生认清自我、不忘初心;中年级,让学生懂得感谢环境、寻求支撑;高年级,引领学生树立理想、培养韧性。
  2.开展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015年春学期开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列入课表,兩周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已正常化实施。校园电视台《探微课堂》开辟了“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专栏,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共性问题,录制心理专题情景剧《爱的传递》《身边的感动》《诚信》《放飞梦想》……各班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取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3.全学科渗透心育,适度拓展学科心育空间。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学校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实施课堂观察,关注心育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适度渗透。教师根据各自学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语文教师通过讲解课本中的人物、古诗古文、名言警句等,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面对困难勇敢坚毅的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和学习的目标;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做题、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团体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其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腹式呼吸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以及考试带来的紧张情绪。   四、舒心活動——多彩的心灵舞台
  1.开展“在场体验”活动,经历多样的情绪体验。
  学校定期开展各类“在场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成长的乐趣,提升心理品质。每周五下午的魅力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独立、学会交往、体验挫折:纸浆社团的学生从制作纸浆到上色、创作,不但需要耐心、细心,更需要个人专注和同伴的合作;足球、篮球社团在一场场的对抗中培养学生坚忍顽强、团结合作的精神;葫芦丝、陶笛古筝等音乐社团需要学生的脑、手、眼协调,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放松心情。魅力社团为学生提供情绪宣泄的渠道,让他们更加自信阳光。每学期一次的研学旅行,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中放松心情,认识家乡、认识自己。
  2.借力“智慧阅读”体验,构筑健康的生命底色。
  学校以“我阅读我阳光”为主题,通过读一本好书,说一个成长故事,参加一次自我展示,激发学生求知欲,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师每学期都为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低年级学生以绘本为主,如《青蛙费洛格》《小猪变形记》等,让学生了解有关自我成长的知识,感知自己的外貌、情绪、性格等;中年级学生以儿童文学为主,如《米小圈上学记》《淘气包马小跳》等,让学生从文学故事中感受亲情,学会人际交往,接纳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高年级以名人传记为主,如《贝多芬传》《梵高传》等,让学生在榜样的故事中树立人生目标,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
  3.举办主题开放活动,形成心育的辐射效应。
  “点亮‘心’空”主题开放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缩影。舞台展演阶段,专题片《点亮“心”空》介绍学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系列举措;心理剧《转念之间》以真实的案例为原型,再现了学生成长历程中的“荆棘”以及学生在教师疏导后再次拥抱自信的阳光姿态;心理沙龙“沟通让家更幸福”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家长互诉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与不易,泰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李如齐教授现场释疑解惑,从合适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为家长点亮“心”空;心理叙事故事“奔跑的蜗牛”呈现学生坚韧品格的历练;诗歌诵读《阳光下成长》展现学生的美丽与自信。
  五、舒心驿站——温暖的心灵港湾
  学校组建“舒心服务”工作驿站,在“姜堰新父母学校”的指引下,牵手深圳“幸福家”家庭研究院,与学校家委会、社区协作,定期开展“舒心服务”公益行动,将心理健康由“教育”转为“服务”。
  基于“幸福家”开发的积极心理学场景式体验模式,学校拟定“舒心服务”六大行动计划:“我运动我舒心”,心理健康特色项目——手指操易于互动,愉悦身心;“我表达我舒心”,三分钟朗诵与演讲,消除学生胆怯心理,让学生勇于表现、乐于表达;“我交往我舒心”,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生活我舒心”,“爱心妈妈”走进结对帮扶的家庭,关注弱势儿童生活;“我生日我舒心”,十岁成长礼引领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梦想;“我观影我舒心”,组织学生定期观看心理电影,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直面生活。
其他文献
【摘 要】师生共研是指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宏观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自行设计、自主探索、自觉参与的研究形式。师生共研作为新型的校本课程实施方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校本课程;师生共研;心理品质;从众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2-0056-03  【作者简介】陈晓芳
1961年1月的一天,钱三强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非常严肃和秘密地告诉我,希望我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事情。钱先生与我的这次谈话,改变、决定了我此后的人生道路。  我的青少年時代恰逢抗日战争时期,是在沦陷区天津度过的。日本鬼子的横行霸道、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深刻的惨痛印象。我在青少年时代就爱科学,也立志长大要科学报国。但是我的性格内向,喜欢安静,更喜欢基础科学研究,对应用研究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共产党人立足赣闽边区,开辟了全国最大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但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失败,变本加厉推行所谓的“杀死政策”和“饿死政策”,企图断绝白区对苏区“粒米勺水之接济,蚍蜉蚊蚁之通报”,让苏区军民“不战而自亡,未剿而先灭”。由于地理和战争环境的分离阻隔,中央苏区各地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财政上依然处于各自为政的分散混乱
为了增进省内外学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交流,促进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促进师生心理品质的提升,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主办的“2018心理健康教育年度峰会”将于2018年3月在江苏苏州举办。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让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参与进来,组委会经研究决定,公开征集年度优秀心育论文,接受年度优秀心育个人、年度优
美国著名汉学家欧文·拉铁摩尔曾说过:“学生运动是现代中国发展的潮汐表”。1948年中国“反美扶日”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并由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上海的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他们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不但坚决反对美国扶植日本战后复兴,而且同国民党上海当局的反动行径进行了英勇斗争,充分展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崇高爱国精神。“红五月”期间的“反美扶日”活动  战后初期
【摘要】从朋辈辅导的概念、特点、基础理论上看,中小学实行朋辈辅导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也符合中小学生心理特点。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根据学校特点、学生情况,开展朋辈辅导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朋辈辅导;九年一贯制学校;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0-0007-03  【作者简介】吴菁,
主持人語   绘本故事图文结合、语言简洁,蕴含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儿童甚至成人的心灵。儿童通过绘本故事投射自我、发现自我、觉察自我、表达自我、建立自我,获得心灵的疗愈。   绘本故事是心理健康教育宝贵而丰富的资源,可将绘本故事融入小学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在绘本故事中认同和投射、体验和感悟,满足内心的成长需求,获得积极情感体验,懂得欣赏自己,学会爱人与
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2020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会议发布的新闻稿,29次提到“稳”字。我们看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用的是“稳中求进”,这一次则用“稳字当头”,更强调、更突出“穩”的重要性,可以说“稳”字将成为2020年宏观政策的核心目标。  我觉得进行这个调整的
【摘 要】自2012年教育部修订并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现实问题。秦淮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充分利用行政力量,形成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方法与内涵,积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在区域性推进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心理辅导中心;区域性;发展性心
李汉俊  “今或无人忆及李汉俊矣”。这是茅盾在李汉俊牺牲多年后缅怀他时发出的感慨。相较于“南陈北李”的佳话美谈,李汉俊这位茅盾口中“品性、学问实有足多”的马克思主义播火者、中共一大代表,知之者不多。李汉俊作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最初发起者之一以及筹组中共一大的主要联络人,其历史贡献如毛泽东签发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中所写,“查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矢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