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对青枯病的抗性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茄子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和经济作物,也是仅位于马铃薯、番茄、辣椒之后的第四大茄科作物;由茄科雷尔氏菌引起的茄子青枯病是当前茄子产业重要的毁灭性病害;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茄子抗青枯病种质资源收集鉴评、创新利用、遗传定位、分子标记开发、功能基因挖掘、抗病育种应用等研究,茄子抗青枯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是当今世界上植物抗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文章在茄子主要的青枯菌致病类型、抗青枯病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种质资源筛选与遗传规律研究、QTL定位与分子标记开发,抗病基因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以及基于多组学分析茄子抗青枯病基因挖掘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系统阐述了当前茄子青枯病研究的现状.随着茄子基因组、重测序、转录组等多组学数据的完善,以及新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以栽培种茄子为抗源的种质资源创新和基因挖掘、基因编辑以及分子育种的研究和应用等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揭示茄子抗青枯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解决抗青枯病难题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降低设计的4JH-270型棉秆粉碎还田机在作业时机架易发生共振问题,使用SolidWorks建立机架有限元模型,使用ANSYS模态分析软件求解出机架的有限元模态振型和频率,并进行模态试验分析来验证有限元模态的准确性.通过分析机架固有频率与外部激振频率对机架进行结构优化.在机架上增加两块支撑架、两块钢板、一根方钢和一块配重板,并将每根横梁厚度减小1 mm、其余各梁厚度增加1 mm时,机架的前4阶模态频率均避开了外部激振频率范围.对优化后的机架进行静力学分析,所受最大应力为77.295 MPa,远远小于材
在夏玉米各主要生育阶段不同类型倒伏造成的产量损失差异很大,因此明确不同阶段倒伏类型发生规律是开展倒伏灾害研究的基础.本研究将夏玉米倒伏类型划分为“根倒伏”和“茎倒折”2类,利用2003—2019年鹤壁市品种区域试验中12个年份的典型灾情数据,初步构建了夏玉米主要生育阶段倒伏类型特征曲线,并根据2013年南阳市倒伏调查结果,分析抽雄期前后倒伏类型变化特征,对初步构建的倒伏类型特征曲线进行“抽雄前”和“抽雄后”的分段修订,建立了倒伏类型分段线性模型.为便于实际应用,利用分段线性模型模拟结果构建新数据序列,对其
为进一步研究提升自走式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工作性能,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与试验结果,以样机前进速度、纹杆-杆齿组合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和打捆装置主动带轮转速为自变量,籽粒破碎率、碎芒率和成捆率为响应值,依照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各因素与籽粒破碎率、碎芒率和成捆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籽粒破碎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纹杆-杆齿组合滚筒转速、脱粒间隙、样机前进速度和打捆装置主动带轮转速;对碎芒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纹
南瓜为葫芦科南瓜属草本植物,起源于美洲大陆,是一类重要的园艺蔬菜作物,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且栽培面积广泛,是世界南瓜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南瓜主要有3个栽培种被大面积种植,分别为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其中中国南瓜的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肉用中国南瓜包括食用嫩瓜型和食用老瓜型.近5年来,我国南瓜研究者围绕中国南瓜产业发展新需求开展了系列工作,在基础研究、育种技术以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从中国南瓜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定位、克隆及分子机理研究、品质性状评价指标及检测技术研究
近几十年来全球生态退化问题较为突出,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迫在眉睫,但已有的修复工程往往对各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的协同特征和有机联系缺乏关注,生态修复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应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角度,实现从追求单一目标到考虑要素相互作用,从关注局地到关注跨区域影响的转型,这对旱区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邓蕾、上官周平研究员分别从全球尺度系统研究了森林、灌木和草地三个主要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碳氮循环对干旱的响应机理,
期刊
蒲瓜属于葫芦科葫芦属栽培种,适应性较强,生长期较长.其肉质软滑味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回顾广东蒲瓜60年育种研究的历程,这是广东蒲瓜品种从农家种向一代杂种发展的重要时期.广东蒲瓜育种起步晚,前期进展慢.20世纪60年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省开展蒲瓜资源调查及地方品种整理研究工作,至90年代中期共向国家种质资源库上交蒲瓜种质资源16份,占全国蒲瓜收集资源总数的6.6%,处于蒲瓜育种研究的起步阶段.2000年后广东各地先后育成了美丰一号、美绿一号和粤丰一号等蒲瓜常规品种,以及早蒲2号、永乐、青秀、短瓠
水稻粒重是决定水稻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20年对水稻粒重的研究方兴未艾,运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手段对水稻粒重和粒型进行研究,目前已有多条复杂信号通路调控途径被揭示.水稻粒重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人们对水稻种子细胞发育过程细胞分裂、分化及灌浆的动态变化研究和认识.迄今为止,包括泛素化途径、G-蛋白偶联途径、激素调控途径、光合作用调控途径、表观调控途径和micro RNA调控途径等大量决定水稻粒重相关基因已被克隆和鉴定.综述了近年来对于参与水稻粒重影响因素及不同信号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分析多个利用现代基
推广应用直播稻以替代水稻传统育苗移栽的栽培方式,是解决经济效益低、水资源浪费、温室气体排放严重等目前水稻产业面临的一系列严重问题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国直播稻推广迅速,但限制直播稻推广的诸多关键制约因素,如杂草难以控制、直播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倒伏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选育早期活力强、耐厌氧和低温发芽、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是解决水稻直播关键制约因素的材料基础.水稻基因库中存在大量相关优异性状和功能基因,鉴定和应用这些功能基因,通过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培育适应直播的水稻品种,是突破目前直播稻推广和应用瓶颈的关键.但
芋作为一种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被称为第五大根茎作物,具有重要的食疗和医疗价值,近年来芋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市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对芋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芋的起源与分布,芋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分类,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芋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芋的病害研究,以及芋头的利用及功效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芋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芋头的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保持总体上升的趋势,但是优异种质鉴评技术与基础研究较薄弱,芋种质创
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的植物细菌性青枯病(Bacterial wilt)素有“植物癌症”之称,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目前,青枯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抗青枯病番茄品种表现出与劣质农艺性状连锁遗传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且番茄青枯病抗性主要为数量遗传,不利于优良抗病品种的选育.根际微生物参与调控植物免疫系统,提高寄主植物青枯病抗性,反之,寄主植物的健康状况也能够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根际微生物在番茄青枯病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抗青枯病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