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阅读课堂教学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none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三四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我们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抓好阅读课堂教学,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过渡;关键;明确目标;改进方法;提高质量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非常关键的,是由词句向篇过渡的时期。教师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它既可巩固一、二年级学过的词句知识,又可为五、六年级掌握并提高阅读分析、谋篇成章的能力打基础。
  有些教师教学时,不考虑课文的深浅难易,不想学生的实际,热衷于千篇一律地串讲课文内容,教师逐词逐句地答问串讲,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意性强,缺少思考价值。学生忙乎被动应答,占用了学生自觉读书、独立思考的时间,教与学的效果都很差。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目的,对三四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没有正确而全面地理解。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摸索出如下几种阅读方法,做为教育战线的同行们,谁不想抓好课堂教学?谁不想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呢?不妨也来尝试一下。
  一、抓好关健词语教学
  三四年级前期的识字教学任务自然很重。也就是说,三四年级前期的阅读教学还延续着一二年级的的情形。完成这一过渡的关键是让学生把低年级字词教学中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学字词的过程中,通过多次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能力,提高字词教学的质量。例如,“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节选自(《美丽的小兴安岭》)要使学生理解这段内容,必须抓住“葱葱茏茏”、“严严实实”、“封”、“挡”、“遮”这些重点词语进行分析,通过对词语的解析,让学生体会到夏天森林枝繁叶茂的特点。再如,《李时珍》一课的第四自然段,教师要紧紧抓住能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词语去分析:“亲自采药”、“不怕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走遍名山”、“饿了,吃干粮”、“天黑了,在山上过夜”、“走上万里路,访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等。通过对这些词语的解析,一个“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疾苦”的古代伟大医学家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从人物整体形象着眼,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无论是对提高阅读水平,还是对学生理解掌握写人文章的整体结构,都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围绕中心句教学
  所谓中心句是指表达某一自然段中心意思的语句。围绕中心句分析课文就能达到突出重点并兼顾其它的目的。例如,《松鼠》一课的第一段主要写松鼠外形的美丽。“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是第一段的中心句。我们分两步进行讲析。首先,让学生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分析作者从几方面写松鼠的美丽。学生不难找出有关描写松鼠形体美丽的词语。这样,学生既了解这一段是怎样写松鼠的外形美,又初步理解各个句子都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描述的。课堂教学,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句与段的关系加以经常训练,就能培养学生围绕中心分析理解文内容,并且培养学生运用中心句进行写人叙事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段中分层的能力
  一个自然段,往往从几个层次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去“描述”。培养学生段中分层很有必要,其目的就是训练学生读懂一段话,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去进行。1.浏览,了解段的主要内容;2.细读,弄清段中共有几句话,弄懂每句话的意思;3.精读,分析全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句子的意思合并层次。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地爬到沙滩上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寸步难移了”。这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是写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第二句写海龟最有趣。第三句写每年四五月间海龟爬到沙滩上产卵。第四句写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寸步难移。每句话意思弄明白了,全段的层次就清楚了。共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一句,描述贝壳;剩下几句是第二层,写海龟。
  四、形成段的概念
  段是反映作者记叙事物结构层次的标志。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前期正处于由自然段的认识过渡到意义段的认识的阶段。要抓住重点篇章的重点段进行阅读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获得段的认识,形成段的概念,为分段、总结段意做准备。教学时,教师宜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三年级不能向学生提出分段、总结段意的要求,课堂阅读教学,作业设计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能超前,明确中年级前期的教学重点,遵循教材,组织教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段的训练扎实有序地进行。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总分结构,然而课后习题却是从内容入手,让学生作段的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内容,课文第二自然节有一句“小兴安岭的树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与课文的第三至第六自然节分别描写春、夏、秋、冬树木的景色是总分关系,是围绕第二节的“小兴安……的,诱人的”这一句来写的。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逐步学到段落的知识,形成段的概念。这样,循序渐进,为按意义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做好准备,从而顺利实现向篇教学为重点的高年级阶段过渡。
  小学三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抓好阅读课堂教学,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一课一练,课课有成效。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课主要目的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能使学生读懂简易的英语读物,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学英语分两大步,第一步是学英语,第二步就是用英语,而且没有第二步不行。第二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读英语,即读和自己的生活有关的文章。因此,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培养学生的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的新意义已经真正在实施“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教”的内涵包括:指导学生解读文本;教会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和生活;启发学生创造性的领悟文本和人生。这不仅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也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懂得学,成为会读书的人,而不是所谓的扛书人。“教,是为了不教”是让学生在语文这门永远也读不完的学科里学会自主,找到自我。  关键词:教 不教 独立 自主 启发 形神兼备  
摘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作为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 可见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劣极大制约着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并且应主动参与研究的问题。本
《陌上桑》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上,最受人们称道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而这种手法,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的。  文章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光彩夺目,其中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诗句没有一字写到秦罗敷的美貌,而人物的品貌,风流风采尽现。仿佛一位端庄美丽,清水芙蓉一般的脱俗女子“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期刊
摘要:新的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够提高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及教师的创新能力。本文通过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认识,简单的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教学法 应用价值 策略  在职业教育中有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供新的教育策略,不断提高职校生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新领域,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过去,语文教师对如何上好综合性学习课,指导学生搞好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也做出一些尝试,但由于没有实践的深入研究和系统的理论指导,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效果不佳。据调查,许多教师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做,还没有深刻理解综合性学习的真正含义,不能联系本校本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