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0110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教学,意识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一)优化创新心理 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三)重视提出问题 扶持创新行为
  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問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
  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其今后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二)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三)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每一个合格的人才!
  作者简介:
  冀雅娟,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高级中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是其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建设的重要基拙,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初中体育教学上。初中体育教学对于当代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培养作用,加强初中体育教学是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共同需求。然而,当代初中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高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造成初中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不能发挥。因此,本文以当前
摘 要:教育体制的革新推动了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良创新,使得越来越多的一线工作者都投入到了教学研究活动中,希望发挥自身作用,为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做出应有贡献。此时,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本学科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关注他们的主体体验以及个性化需求,同时采用赏识教育策略不断触发其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有利于推动学生身体素质的稳定提升,最终实现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赏识
近些年,危险品航空运输量逐年递增,进而出现诸多危险品航空运输违规行为,而相关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了探究危险品航空运输违规行为间存在的
【摘要】语文是一项基础学科,也是一项人文学科,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及实践技能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价值。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知识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对于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锻炼,正如同《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实践也充分证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和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表在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护理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8年9月在我校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腔镜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40例作为
采用YoshimitsuOkada及Steketee的断裂位错模型和汶川地震现有成果,通过坐标转换和合成矢量的方法将断裂位错模型用于映秀一北川断裂、灌县一安县断裂和北川一青川断裂组成的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构成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的原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邓小平对
【摘要】教育对“诗”的追寻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充满诗情的教育往往是成功的教育。数学课堂,也需要我们教师用诗去经营,营造绿色课堂氛围,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设计开放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积极建构 诗意”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诗意 绿色氛围 自主探索 开放评价  数学课上,我以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是让学生去熟记一些公式、概念、性质、法则?不!数学教学应该
《法律解释学》是张志铭教授的代表作,其吸收了哲学解释学和语言哲学的最新智识资源,并借鉴西方法律解释实践的经验智慧,对法律解释学进行了知识体系的建构。从认识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