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高分数才能读好学校,所以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学校和社会同样面对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的挑战。近些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学校强调特色优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方法改进等等展开着一系列的教育及课程改革。但每个学校依然存在学习成绩落后的"学习困难"学生。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呢?笔者在广东某民办学校组织六年级学习成绩靠后的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力测评及家庭调查,经过整理数据,发现该群体学生工作记忆水平显著低下,这结果与过往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心理老师与学科教师共同实施教学调整,从课程设计到教学方法的调整,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关键词:学习困难;智力测验;工作记忆
【中图分类号】G640
一、学习困难的定义
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在1988年把学习困难定义为:学习困难是多种异源性(heterogeneous)失调,表现为听、说、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的明显障碍。
学习困难的诊断标准:
1.智力标准。标准化智力测验成绩智商下限为70-75。若智商低于70者,不属于学习困难。
2.学业不良标准。采用绝对学业不良与相对学业不良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学习困难儿童,学科统测是根据大纲命题的绝对评价,而以低于平均分25个百分等级为划分学习困难儿童的标准是相对评价。
3.学习过程异常。学习过程是学生知觉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学习困难儿童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偏离常态的行为。
学习困难学生,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从狭义上说,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學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将这类学生称为学习能力缺失学生。据调查,学习困难学生占学生人数的5-10%的比例。
二、学习成绩落后学生的学习困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有的研究将学习困难成因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内部原因又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本次实践性探索工作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为主,故选择具体工作对象,并以提高这些学生的成绩,达到升学效果为具体目标开展工作。
对象:广东某民办学校,小学六年级学生,根据开学初摸底考成绩倒数3-7名标准,在12个班中随机选取36名学生。这些学生按该校往年升学比例,考生本校初中部的机会很小,学生和家长升学压力比较大。
1、 实验组学生学习行为表现
使用《中小学生学习行为调查表》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行为、情绪方面均存在明显的问题,如:有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出错、作业磨蹭拖拉、考试紧张等学习方面问题超过50%的学生;有多动坐不住、话多、插话、不能坚持、丢三落四冲动等行为问题的学生也有过半;约30%的学生存在紧张、易怒、爱哭等情绪问题;总体而言,学生身体健康方面情况较好,只有个别学生存在身体不适的问题。
2、智力因素分析
通过智力测验(韦氏智力测评第四版中文版)获得的数据,对总智商和言语理解指数、知觉推理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加工速度指数等进行单个样本T检验,了解实验组与全国常模在这些项目上的平均数是否存在差异。从而了解该实验组的智力水平及智力特点,为教学调整提供客观参考信息。智力测验结果数据表如下:
表1:总智商、四个指数均值和标准差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总智商
36
94.8056
7.65999
1.27666
言语理解指数
36
97.0833
9.00595
1.50099
知觉推理指数
36
97.8889
8.17585
1.36264
工作记忆指数
36
91.0833
9.90058
1.6501
加工速度指数
36
97.7778
11.64256
1.94043
表2:总智商、四个指数均值与全国常模均值T检验结果
检验值 = 100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下限
上限
总智商
-4.069
35
0.00
-5.19444
-7.7862
-2.6027
言语理解指数
-1.943
35
0.06
-2.91667
-5.9638
0.1305
知觉推理指数
-1.549
35
0.13
-2.11111
-4.8774
0.6552
工作记忆指数
-5.404
35
0.00
-8.91667
-12.2665
-5.5668
加工速度指数
-1.145 35
0.26
-2.22222
-6.1615
1.7171
从表1、表2的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常模整体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该实验组总智商平均数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平均数。
进一步比较该实验组学生智力结构四个指数:言语理解指数、知觉推理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加工速度指数的平均数与常模平均数的差异,结果显示工作记忆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既该群体学生的工作记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平均数。言语理解指数边缘显著。
这一结果与过往相关研究结果相符。既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困难与其工作记忆水平低有关,但还没有实践研究获得有效方法提高工作记忆水平来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1974年,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替代原来的"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STM)概念。
实验组学生工作记忆水平显著底下这一结果为后续教学方法调整提供了方向,主要是放慢教学节奏,节省工作记忆空间,降低工作记忆负荷。
3、家庭情况
为收集家庭基本情况而编制的《家庭调查问卷》。该问卷由家长填写。
《家庭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偏低,80%以上的家长学历为中学程度及以下;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只占19%,大部分孩子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成长。
这样的家庭情况显示学生得到的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很薄弱。
二、实践性探索工作与结果
对这36名学生实施智力测验与家庭调查,并组成独立班级,通过对测评结果的分析讨论,全面调整学生一年的教学课程安排,增加语文、数学、英语课时量,增设心理活动课,剔除音乐、美术等科目,保留体育课。
1、36名学生组成独立班级,人数相对普通班较少,教师上课时对学生的关注度提高,且同质性程度高,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教学;
2、师资:负责实验班教学工作的教师减少其他工作量,更专注于实验班教学,同时,各科教师组成工作小组,定期通过交流会探讨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及遇到的个别问题;
3、增加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主科的课时,相比于普通班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放慢教学节奏,降低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所需工作记忆的负荷强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体验,讲求教学策略,通过单元测验自编试卷,降低考试难度,提高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4、增设心理活动课,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分组开展活动,提高合作意识,并帮助学生把团队合作迁移到日常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班级学习气氛。
5、考虑到家长的文化程度等家庭因素,举办多次家长会,增进家校沟通与合作,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和家庭积极影响。包括引导家长结合孩子实际情况抱合理期望,鼓励家长理解接纳孩子等。
经过一年的实验,36个实验对象中有24个成绩取得了明显的提高效果。
成绩提高的评价标准:按开学初摸底考试成绩排名与本校初中录取比例,这些被试都是落选对象,经过一年的师生努力与实践,24个学生顺利升上本校初中。
三、本次实践性探索的效果与展望
这次实践性探索工作的时机是学生本身面临升学,家长对学生升学的存在较大升学较大压力;另外,通過专业测评与分析提出的实验班教学更有说服力,得到家长格外积极配合,有利于创设良好家庭和学校班级气氛。从升学人数的结果看,本次实践性探索工作基本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这些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本次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是不是代表已经摆脱学习困难呢?结果未然。
从测评结果看,学生的智力因素中工作记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从学生只能发展的时间历程看,11、12岁的六年级学生的智能发展已经完成了90%左右。(引6)可塑空间较小。结合孩子学习困难的表现和发现,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实验探索意义更大。但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我们都可以从改变影响学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非智力因素着手,培养学生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牛卫华.张梅玲西方有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0,23(1)
[2]林桂秀陈珊陈大光胡君殷晓荣儿童学习困难综合干预疗效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
[3]周永垒韩玉昌张侃学习困难生认知策略特点与加工水平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5,28(5)
[4]赵鑫张光楠周仁来我国学习困难儿童工作记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09,8(110)
[5]周世杰张拉艳学习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
[6]尹文刚《大脑潜能--脑开发的原理与操作》(P35-50)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第1版
[7]张积家《普通心理学》(P267-318)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版
关键词:学习困难;智力测验;工作记忆
【中图分类号】G640
一、学习困难的定义
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在1988年把学习困难定义为:学习困难是多种异源性(heterogeneous)失调,表现为听、说、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的明显障碍。
学习困难的诊断标准:
1.智力标准。标准化智力测验成绩智商下限为70-75。若智商低于70者,不属于学习困难。
2.学业不良标准。采用绝对学业不良与相对学业不良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学习困难儿童,学科统测是根据大纲命题的绝对评价,而以低于平均分25个百分等级为划分学习困难儿童的标准是相对评价。
3.学习过程异常。学习过程是学生知觉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学习困难儿童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偏离常态的行为。
学习困难学生,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从狭义上说,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學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将这类学生称为学习能力缺失学生。据调查,学习困难学生占学生人数的5-10%的比例。
二、学习成绩落后学生的学习困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有的研究将学习困难成因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内部原因又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本次实践性探索工作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为主,故选择具体工作对象,并以提高这些学生的成绩,达到升学效果为具体目标开展工作。
对象:广东某民办学校,小学六年级学生,根据开学初摸底考成绩倒数3-7名标准,在12个班中随机选取36名学生。这些学生按该校往年升学比例,考生本校初中部的机会很小,学生和家长升学压力比较大。
1、 实验组学生学习行为表现
使用《中小学生学习行为调查表》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行为、情绪方面均存在明显的问题,如:有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出错、作业磨蹭拖拉、考试紧张等学习方面问题超过50%的学生;有多动坐不住、话多、插话、不能坚持、丢三落四冲动等行为问题的学生也有过半;约30%的学生存在紧张、易怒、爱哭等情绪问题;总体而言,学生身体健康方面情况较好,只有个别学生存在身体不适的问题。
2、智力因素分析
通过智力测验(韦氏智力测评第四版中文版)获得的数据,对总智商和言语理解指数、知觉推理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加工速度指数等进行单个样本T检验,了解实验组与全国常模在这些项目上的平均数是否存在差异。从而了解该实验组的智力水平及智力特点,为教学调整提供客观参考信息。智力测验结果数据表如下:
表1:总智商、四个指数均值和标准差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总智商
36
94.8056
7.65999
1.27666
言语理解指数
36
97.0833
9.00595
1.50099
知觉推理指数
36
97.8889
8.17585
1.36264
工作记忆指数
36
91.0833
9.90058
1.6501
加工速度指数
36
97.7778
11.64256
1.94043
表2:总智商、四个指数均值与全国常模均值T检验结果
检验值 = 100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下限
上限
总智商
-4.069
35
0.00
-5.19444
-7.7862
-2.6027
言语理解指数
-1.943
35
0.06
-2.91667
-5.9638
0.1305
知觉推理指数
-1.549
35
0.13
-2.11111
-4.8774
0.6552
工作记忆指数
-5.404
35
0.00
-8.91667
-12.2665
-5.5668
加工速度指数
-1.145 35
0.26
-2.22222
-6.1615
1.7171
从表1、表2的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常模整体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该实验组总智商平均数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平均数。
进一步比较该实验组学生智力结构四个指数:言语理解指数、知觉推理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加工速度指数的平均数与常模平均数的差异,结果显示工作记忆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既该群体学生的工作记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平均数。言语理解指数边缘显著。
这一结果与过往相关研究结果相符。既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困难与其工作记忆水平低有关,但还没有实践研究获得有效方法提高工作记忆水平来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1974年,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替代原来的"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STM)概念。
实验组学生工作记忆水平显著底下这一结果为后续教学方法调整提供了方向,主要是放慢教学节奏,节省工作记忆空间,降低工作记忆负荷。
3、家庭情况
为收集家庭基本情况而编制的《家庭调查问卷》。该问卷由家长填写。
《家庭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偏低,80%以上的家长学历为中学程度及以下;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只占19%,大部分孩子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成长。
这样的家庭情况显示学生得到的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很薄弱。
二、实践性探索工作与结果
对这36名学生实施智力测验与家庭调查,并组成独立班级,通过对测评结果的分析讨论,全面调整学生一年的教学课程安排,增加语文、数学、英语课时量,增设心理活动课,剔除音乐、美术等科目,保留体育课。
1、36名学生组成独立班级,人数相对普通班较少,教师上课时对学生的关注度提高,且同质性程度高,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教学;
2、师资:负责实验班教学工作的教师减少其他工作量,更专注于实验班教学,同时,各科教师组成工作小组,定期通过交流会探讨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及遇到的个别问题;
3、增加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主科的课时,相比于普通班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放慢教学节奏,降低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所需工作记忆的负荷强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体验,讲求教学策略,通过单元测验自编试卷,降低考试难度,提高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4、增设心理活动课,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分组开展活动,提高合作意识,并帮助学生把团队合作迁移到日常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班级学习气氛。
5、考虑到家长的文化程度等家庭因素,举办多次家长会,增进家校沟通与合作,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和家庭积极影响。包括引导家长结合孩子实际情况抱合理期望,鼓励家长理解接纳孩子等。
经过一年的实验,36个实验对象中有24个成绩取得了明显的提高效果。
成绩提高的评价标准:按开学初摸底考试成绩排名与本校初中录取比例,这些被试都是落选对象,经过一年的师生努力与实践,24个学生顺利升上本校初中。
三、本次实践性探索的效果与展望
这次实践性探索工作的时机是学生本身面临升学,家长对学生升学的存在较大升学较大压力;另外,通過专业测评与分析提出的实验班教学更有说服力,得到家长格外积极配合,有利于创设良好家庭和学校班级气氛。从升学人数的结果看,本次实践性探索工作基本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这些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本次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是不是代表已经摆脱学习困难呢?结果未然。
从测评结果看,学生的智力因素中工作记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从学生只能发展的时间历程看,11、12岁的六年级学生的智能发展已经完成了90%左右。(引6)可塑空间较小。结合孩子学习困难的表现和发现,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实验探索意义更大。但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我们都可以从改变影响学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非智力因素着手,培养学生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牛卫华.张梅玲西方有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0,23(1)
[2]林桂秀陈珊陈大光胡君殷晓荣儿童学习困难综合干预疗效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
[3]周永垒韩玉昌张侃学习困难生认知策略特点与加工水平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5,28(5)
[4]赵鑫张光楠周仁来我国学习困难儿童工作记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09,8(110)
[5]周世杰张拉艳学习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
[6]尹文刚《大脑潜能--脑开发的原理与操作》(P35-50)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第1版
[7]张积家《普通心理学》(P267-318)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