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滞苏润江片结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jian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通滞苏润江片结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 (sVCAM-1)、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s ICAM-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于2015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滞苏润江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及疼痛评分。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P<0.05)。治疗后,两组sVCAM-1、sICAM-1及v WF水平、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8、4.690、4.478、15.957,P<0.05)。结论:通滞苏润江片结合甲氨蝶呤能够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内皮细胞功能,且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学位
为了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本文对4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调查研究,从问卷反馈信息来看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优点,也存在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如果应用得当的话会在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要求学校推进与规范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硬件建设,强化培训和监督,确保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
不断提高全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向全党发出的号召。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必须具备此三种政治能力才能胜任工作。高校辅导员"政治三力"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下的风险挑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把握辅导员"政治三力"的深刻内涵,领悟提升辅导员"政治三力"的重要意义,从外在要求、内在动力、实践锤炼上下实功
经长期积淀,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已成为长安大学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本文基于历次校内结构设计竞赛的组织实践,对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探讨.指出其在竞赛组织方面、竞赛与教学环节的互动与反馈机制方面、竞赛与实际工程差距方面、不同专业互补和交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今后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以促进这一赛事的发展和完善.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活动通过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等环节,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丰富校园课余生活.结合自身参赛体会,介绍了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的相关内容,讨论了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的收获和体会识,阐述了活动对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一场制造业"灯塔"风潮席卷全球企业,"灯塔工厂"成为建设新标杆,而"灯塔工厂"作为引路明灯,正带动一批批企业迈上数字化转型之路。自2018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WEF)与麦肯锡公司展开合作,共同发起了"灯塔工厂"(Lighthouse Network)网络项目,寻找制造业中的数字化转型典范,并将这些优秀实践背后的方法路径进行总结,使之成为一个个生动详实的转型案例,供其他制造企业参考
期刊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团队被批准立项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以来,按照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的要求,以"科研促教学,改革促发展"的建设方针,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改革为动力,课程建设为纽带,科研课题为支撑,团队合作机制形成为前提,使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不断改善和优化"的思路进行建设,取得了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重中之重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对于土木类专业来说,《结构力学》课程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就《结构力学》课程已有的一些建设体会给予某些评述,主要将多媒体课件制作、资源库建设、试卷库建设、专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编程、网络答疑等方面具有的一些特点和做法展现给大家,起到一个学习和借鉴的作用.
2021年11月8日,苏州大学未来校区首期启用仪式暨苏州大学—汇川技术未来智能制造研究院揭牌仪式顺利举行。苏州大学—汇川技术未来智能智造研究院是面向未来、面向前沿、引领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学和企业的融合,校区和厂区的融合,专业和产业发展的融合,促进苏州大学的优势学科和汇川技术的重点产业紧密合作,构建产学研平台与高端智造载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