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3月3日,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称,继首次实验验证了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可行性,在300公里真实环境的光纤中实现了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教授、刘洋研究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再次合作,实现509公里真实环境光纤的双场量子密钥分發(TF-QKD)。该成果成功创造了量子密钥分发最远传输距离新的世界纪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3日,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称,继首次实验验证了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可行性,在300公里真实环境的光纤中实现了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教授、刘洋研究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再次合作,实现509公里真实环境光纤的双场量子密钥分發(TF-QKD)。该成果成功创造了量子密钥分发最远传输距离新的世界纪录。
其他文献
癌细胞如何在缺氧条件下增殖,宇宙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宇宙中的那么多星系该如何描述,锂电池开启电子设备便携化进程……10月初,2019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得主陆续揭晓,9位科学家分别獲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2019年10月7日至9日,随着2019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陆续揭晓,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上再次闪耀光辉。 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
★出版信息 书名:《征战超级稻——袁隆平爷爷带我去探索》 作者:莫小阳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荣誉簿 2018年,获第七届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2018年,作为《科学家带我去探索丛书》(4册)之一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内容速览 本书以小学生丁丁和菲菲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袁隆平爷爷到海南繁育基地参与研究为线索,介绍了水稻的杂交优势、传统杂交水稻的研究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首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自2005年11月17日在长沙召开,转眼已过去十年。回顾十年来走过的历程,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我国民间科技创新力量是一个庞大的、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它包括民间发明人与科学研究者、民办科研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他们凭着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自主选题、自筹经费、自由探索、自行开发,克服诸多困难,不知疲倦地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与创新创业活动,为我国科技进步
人们常说“一孕傻三年”,但并不真的认为这句话会有科学依据。由于激素水平急剧上升,怀孕的确会带来剧烈的心理和生理改变。虽然人们已经知道一些幅度更小的激素改变可以调控人脑的结构和功能,但怀孕对母亲大脑的结构改变,人类迄今尚不清楚。 荷兰莱顿大学研究人员艾瑟琳·霍克泽玛及其同事设计了一项前瞻研究计划。团队跟踪25位初次生育的母亲,在她们怀孕前后进行了检查,以表征怀孕导致的脑灰质结构改变。与19位初次做
俄罗斯国家技术创新“Autonet”工作组主管顾问叶夫根尼·别良科日前表示,俄罗斯2022年将出现可以清扫路边汽车下方冰雪,且不划伤汽车的無人扫雪车。 别良科表示,扫雪车将配备人工智能设备,设备上将输入autodata网站的数据,之后人工智能依据这些数据做行动决策。俄罗斯国家技术创新 “Autonet” 工作组目前正在审议相关项目。 别良科称:“技术能够完全避免划伤附近停放车辆的车门。”具体而
不得不说,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真的挺“聪明”——从有“智慧芯”的足球到球场内的裁判辅助,再到场外的观看体验,很多亮眼的科技元素渗透到了绿茵场,就像那些精彩绝伦的进球一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于6月14日至7月15日举行,本届世界杯的看点除了球星炫酷的球技、热情的球迷、绿草如茵的球场之外,还有比赛中用到的黑科技。 “智慧芯”足球抢风头 除了精彩比赛外,作为球场上的关键道
近日,北京大学张泽民研究团队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申占龙课题组等,在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及靶向髓系免疫细胞治疗机理方面取得进展。 张泽民团队与合作者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微环境,特别是浸润髓系细胞类群首次进行了系统性刻画,分析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类群特征、谱系发育及其与T细胞和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肿瘤微环境是免疫治疗的“战场”。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瓶颈是对影响
近日,美国科研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张力活塞”,动力是传统活塞的3倍以上,且最多可节能40%。 传统的活塞结构中,刚性的活塞紧贴在缸体内壁上前后运动,動力来自活塞两端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差,但活塞与缸体间的摩擦力常导致密闭性变差,能耗和反应速度也受到影响。对此,研究人员将可压缩折叠的活塞结构置于密封的柔性膜中,以替代传统的刚性活塞,这种柔性活塞无需与缸体接触,从而消除了大量摩擦力。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
地震学家通过将水听器安装在深海中的漂浮物上,探测发生在海底的地震,并利用这些信号窥探地球内部。 帮助开发这种“监听”地震的漫游装置(MERMAID)的普林斯顿大学地震学家Frederik Simons说,他设想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支由成千上万个此类漫游装置组成的“舰队”,这些装置还可用来探测雨声或鲸的叫声,或者配备其他环境或生物传感器。“我們的目标是探测所有的海洋。” 几十年来,地质学家一直把地
更精准、更智能:以“小”研究撬动“大”福祉 70年,我们的生活可以发生怎样的改变? 三湘四水,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湖南的水环境,从20世纪50年代的“淘米洗菜”,到20世纪60年代的“水质变坏”,再到20世纪70年代的“鱼虾罕见”,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洗不净马桶盖”,直至“新世纪重回水清岸绿来”,生动的民谣讲述了湖南水体环境由好变坏、再由坏到好的演变过程。而民谣的背后,是湖南人民为建设天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