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法国箱包品牌DELSEY的一场宣传活动,闫妮回到了家乡。
短发,淡妆,声音低柔,笑容羞涩,与荧屏上风情万种的“佟掌柜”判若两人。这是闫妮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虽然采访时间有限,但闫妮却是有问必答。少了风情,少了泼辣,生活中的闰妮,显得自然而又真诚。
西安女娃一夜成名
2006年,一部自称“将无厘头进行到底”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出现在央视黄金时段。这部以流行文化作为玩笑背景的电视剧,很快受到年轻人的热捧。虽然也招来一些批评,但收视率却节节攀升。而闫妮扮演的“同福客栈”老板娘佟湘玉,更是成为剧中最大的亮点。
佟湘玉虽然不漂亮但风情万种,虽然很抠门但八面玲珑,一时间,她成为观众心目中的最佳老婆人选,而她口中那旬陕西话“额滴神啊”,也成了当年最销魂、最有杀伤力的网络流行语。
《武林外传》热播之后,很多人开始关注闫妮的其他作品,发现她以前拍的电视剧或电影,往往都是一露脸就没了。闰妮不无自嘲地说:“这把年纪才走红算是大器晚成。”
闫妮用“被古城墙圈着”来形容自己18岁以前的生活。那之前,她没离开过西安一步。
闫妮的童年在西安最乱的人民西村度过。在那里,她留下了很多奇怪的记忆:同院一个男孩,高考屡败屡战,永远在非常认真地学习。一天,突然来了一辆警车,把这个男孩抓走了。他把婶婶杀死了。“我至今还记得那个男孩被抓走时的样子——毫无表情,既不恐惧、害怕,也不内疚、伤心。”
还有一个经常跟闰妮一块玩的小女孩,不到6岁就夭折了,孩子的母亲一看到闰妮就哭。“那种乱挺复杂的,不是我们那个年龄能想象的。我明白了一个人遇到重大事情时的眼神,这种眼神是演不出来的。”闫妮坦言,自己小时候比较贪玩,“但一想到如果考不上大学,还有什么出路呢?就拼命学习。”
后来,闫妮随父母从城西搬到了城南西安电影制片厂附近,就读西安四十五中。成为一名演员的梦想,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萌芽。当时,班里的同学有很多是西影厂子女,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中,成为一名演员首当其》中,这种氛围自然也感染了闫妮。高二时,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招生,班上的同学们就一起报了名。闫妮虽然顺利通过了三试,但最终没有等来电影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个大挫折。
1988年,闫妮考入陕西财经学院,尽管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但在那个年代,考进大学毕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毕业前夕,兰州军区战斗话剧团又到西安招生,一听到考上之后会被送到北京学表演,闫妮又看到了希望。这一次,她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当她跟妈妈说想退学做演员,文化水平不高的妈妈对她说了一句话,“你一定要做你自己喜欢的工作”。
1990年9月,闫妮登上了西行的列车,到兰州军区战斗话剧团当上了一名文艺兵。这也是她生平第一次坐火车。两个月后,她和其他“兰州班”的学员一起被部队送到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系学习。
学业结束,闫妮又回到了兰州。在闫妮的记忆中,“兰战”的生活懒散而轻松。“在‘兰战’两年多,没有拍过一部戏,话剧演得也很少,最大的收获就是看了很多电影。”
1994年年底,闫妮调入空政话剧团。那一年,她参排的小品《到北京去》因故没有公演,但她“到北京去”的梦想却真的实现了。
跑龙套12年
从23岁调入空政当演员到因《武林外传》而走红,闫妮用了12年的时间。
在明星辈出的空政话剧团,闫妮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在各种影视剧里扮演小角色。有段时间,她还搭配黄宏、郭达等去各地演小品,演的都是春晚上的作品。“如果再请女明星的话就太贵了,我来顶替,就比较便宜:”闫妮如是说。
闰妮参演的第一个话剧是《湘江,湘江》,戏份少得可怜:她扮演的红军女战士只说了句“红军二班”,就倒地牺牲了。为了让自己“死”得更逼真,闰妮把自己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后来,《湘江,湘江)到国防大学演出,闰妮特地通知老朋友去看,可全剧演完了,她们也没有看到闫妮。散场后,朋友们跑去问闫妮:“怎么没看见你?真急死我们了。”闫妮说:“就是那个脸抹得像黑鬼似的,送干粮袋的那个。”
“因为我这很一般的长相,几乎没有人敢冒险让我当女主角。”很长一段时间,闫妮觉得有戏拍就已经不错了,她跑了很多剧组,戏份都不多,报酬都不高,她却乐此不疲。
1999年,闫妮在电影《公鸡打鸣,母鸡下蛋》中饰演女村长,这是她第一次出演女一号。这部影片不仅获得了2000年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提名和电视电影百合奖的一等奖,也使闫妮终于在圈内崭露头角。导演尚敬正是通过该片看到了闫妮的喜剧才华,便邀请她在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中客串,两人的合作就此开始。
2003年,尚敬执导电视剧《健康快车》,严文秀一角的演员因故不能来了,尚敬在院子里遇见闫妮,就随口说,“闫妮,你来演这个角色吧。”那时“非典”刚过,闰妮在家正闷得发慌,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在《健康快车》中,闫妮收放自如的表演和浓厚的乡土味道,让尚敬心里更有了底。《武林外传》中的“佟掌柜”,就这样锁定了闰妮。
虽然是一个搞笑的角色,闫妮却拿捏的准确到位。按照尚敬的设想,“佟掌柜”应该具有张曼玉在《新龙门客栈》中的那种风骚入骨泼辣干练的味道,但在拍摄中,闫妮并没有单纯地去模仿张曼玉,而是为“佟掌柜”赋予了一种新鲜而独特的表现风格,在万种风情中,又有着喜感十足的卖弄和夸张。这样的老板娘,果然打动了众多观众。
其实,闰妮的演技在同行里早有口碑,多年前,黄宏就跟闰妮说过,“闰妮,你就差一部戏。”谁知,这部戏,闰妮一等就是十多年。
迷糊并快乐着
“其实我的性格跟佟湘玉有点差别吧。”接受记者采访时,闫妮略带羞涩地说。
生活中的闰妮,喜欢素面朝天,跟风情毫不沾边。“佟湘玉爱搔首弄姿,争风吃醋,这些都跟我的生活很遥远。”
认识闰妮的人都说她“迷糊”,经常分不清东南西北,
“无论去哪里,跟闫妮走相反的方向就对了,因为她永远是错的。”在一堆衣服里,她总是能准确地挑出一件最不靠谱的。开车时,她时常会被警察叔叔教育。警察问:“你干吗大白天开着大灯?”她很认真地反问:“大灯在哪儿?”
尚敬说,闰妮永远比别人慢一拍。起合作过小品的郭达则这样评价说:“她好像没有特长,只有特短。人家是丢三落四,她丢五落八。”闫妮的妈妈不无庆幸地说:“幸好你没干会计,要是让你管钱,人家肯定得把你法办了。”
在拍戏现场,闫妮对台词时,也是稀里糊涂闹出过不少笑话,但一站到摄影机前,却能很快进入角色,不管多绕口的台词都能拿下。“小事迷糊,大事聪明,其实是有智慧的女人。”一位合作过多年的 导演曾这样评价她。听闻此言,闫妮又犯起了糊涂,“我真挺纳闷的,他们怎么能把智慧这词用在我身上呢,我怎么会给他们留下那么一个印象?”
闫妮不介意别人用“风情”来定义她。穿上戏服,做好造型,闫妮相信自己就是戏里的人。“风情不风情,不是我表演的,都是人物自己的。如果说一个女演员很风情,就说明她是一个很生动的人。”
《武林外传》之后,闫妮的“佟掌柜”形象深入人心,大家无法想象,除了“佟掌柜”,她还能演好其他角色吗?
其实,角色转型也一度困扰过闫妮。《北风那个吹》中的牛鲜花,清高倔犟,热情如火,性格刚强,又不乏似水柔情,闫妮第一次看到剧本,就爱上了这个角色,但却差点儿被导演拒之门外。
“一开始,导演安建和编剧高满堂都觉得我一点也不像,他们还是觉得我是‘佟掌柜’,担心我一亮相观众就想笑,不过制片人坚持用我。”闰妮跑去跟编剧高满堂和导演说:“高老师,牛鲜花就是我了,别人都演不过我!”这句壮着胆子撒下的狠话,让她最终得到了这个角色。
以出演电视剧成名的闫妮,也渐渐得到电影导演的青睐。导演管虎找闰妮出演《斗牛》中的九儿,最初也仅仅是想找一个调色的人物来增加戏剧感,但看过闫妮对小寡妇九儿泼辣大胆的演绎,管虎不得不称赞道:
“她好像就是那个人,在那个历史中呼吸过一样。她让我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好演员。”
“谋女郎”代言世园会
2009年,张艺谋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开拍一周后,突然换掉了原定的二人转女主角。在副导演尚敬的推荐下,闫妮火线进组。
第一次见到这位著名的陕西老乡,闰妮心里还有点发慌,“他一开口跟我说陕西话,我就踏实了。”她跟张艺谋开玩笑说,“以前的‘谋女郎’都是一个顶一个的漂亮,我长得不好看,不要因为我而玷污了‘谋女郎’这个称谓。”
《三枪》中闫妮饰演的依然是老板娘的角色,一身花红柳绿,敢爱敢恨,与佟湘玉有几分相似。但在开拍之前,张艺谋就跟闫妮交了底,此老板娘非彼老板娘。“这个老板娘必须要有很多内心戏,个性里要有反抗精神。”对闰妮来说,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
《三枪》是一部悬疑喜剧,考验闫妮的却是哭戏。有一场小沈阳所饰角色被射杀之后的哭戏,因为张艺谋自始至终没说一个“好”字,闫妮用不同的方式哭了17遍。“我把我一辈子能哭的方法都用了,整整几天眼睛都是红肿的。”她甚至不知道张艺谋最后用了哪种哭法,“我都忘记是怎么哭的了,那几个月就是又哭又笑过来的。”
《三枪》杀青当天,闫妮一个人在片场呆坐了很久。“如果我20多岁就成名,可能不会遇上张艺谋。我觉得一切都是生活的安排吧,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与张艺谋的合作,对闫妮来说注定是一次飞跃。在获得2010年全球华语榜中榜暨亚洲影响力大典“内地最佳电影女演员”奖后,闫妮不无感激地说:“张艺谋导演为我打开了电影的大门。”
一直到今天,闰妮还会回想起19岁她第一次走进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门时,班主任对他们这些“兰州班”学员的喟叹:“怎么这么土,一个个像洋芋蛋。”走红以后,各类杂志和广告商的邀请如雪花般飞来,可闫妮的生活似乎并没有“洋”多少,她依然是穿着睡衣就走进团里的食堂,而且头发永远是“怒发冲冠型”,以至于发型师好奇地问她,“你为什么每天都能睡出不同的发型来?”
砸对各路媒体的话筒和镜头,闫妮也一直不大习惯。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退缩”与“惧怕”。“如果一定要说有变化,那就是我演了这么多作品,有了一些积淀,我更自信了。”说这话时。闫妮依然是一脸羞涩的表情。
平淡的生活,给了闫妮真实的幸福感,她说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关中女人,真诚而懒散。她最大的爱好是睡觉,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睡着。偶尔也会感觉到压力,但是很快就化解了。对于未来,她从来不愿意多想。“眼下有这件事给你了就把它抓住,我没有什么远大设想。”
作为当下娱乐圈里陕西军团炙手可热的人物,闫妮自然成为所有陕西人的骄傲。前不久,西安市将闰妮确定为2011年西安世园会形象代言人。“闫妮作为一名优秀的陕西籍演员,在全国有较大的知名度和较好的美誉度,也有比较浓厚的地域特点,是宣传陕西、宣传西安、宣传西安世园会的合适人选。”西安世园会举办地沪灞生态区管委会一名工作人员如此解释确定闰妮的理由。
说到这一“角色”,闰妮难掩兴奋之情,“非常高兴为世园会代言,作为咱这儿走出的演员,能为家乡做事,我觉得很自豪。”
不过,对众多喜欢闰妮的观众来说,她即将面世的新作品同样值得期待,那就是刚刚杀青的《武林外传》电影版。对此,闫妮称“有压力”,因为电影不像电视,“电影是要买票去看的,观众的心态肯定会不一样,希望能是一部好电影。”
短发,淡妆,声音低柔,笑容羞涩,与荧屏上风情万种的“佟掌柜”判若两人。这是闫妮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虽然采访时间有限,但闫妮却是有问必答。少了风情,少了泼辣,生活中的闰妮,显得自然而又真诚。
西安女娃一夜成名
2006年,一部自称“将无厘头进行到底”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出现在央视黄金时段。这部以流行文化作为玩笑背景的电视剧,很快受到年轻人的热捧。虽然也招来一些批评,但收视率却节节攀升。而闫妮扮演的“同福客栈”老板娘佟湘玉,更是成为剧中最大的亮点。
佟湘玉虽然不漂亮但风情万种,虽然很抠门但八面玲珑,一时间,她成为观众心目中的最佳老婆人选,而她口中那旬陕西话“额滴神啊”,也成了当年最销魂、最有杀伤力的网络流行语。
《武林外传》热播之后,很多人开始关注闫妮的其他作品,发现她以前拍的电视剧或电影,往往都是一露脸就没了。闰妮不无自嘲地说:“这把年纪才走红算是大器晚成。”
闫妮用“被古城墙圈着”来形容自己18岁以前的生活。那之前,她没离开过西安一步。
闫妮的童年在西安最乱的人民西村度过。在那里,她留下了很多奇怪的记忆:同院一个男孩,高考屡败屡战,永远在非常认真地学习。一天,突然来了一辆警车,把这个男孩抓走了。他把婶婶杀死了。“我至今还记得那个男孩被抓走时的样子——毫无表情,既不恐惧、害怕,也不内疚、伤心。”
还有一个经常跟闰妮一块玩的小女孩,不到6岁就夭折了,孩子的母亲一看到闰妮就哭。“那种乱挺复杂的,不是我们那个年龄能想象的。我明白了一个人遇到重大事情时的眼神,这种眼神是演不出来的。”闫妮坦言,自己小时候比较贪玩,“但一想到如果考不上大学,还有什么出路呢?就拼命学习。”
后来,闫妮随父母从城西搬到了城南西安电影制片厂附近,就读西安四十五中。成为一名演员的梦想,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萌芽。当时,班里的同学有很多是西影厂子女,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中,成为一名演员首当其》中,这种氛围自然也感染了闫妮。高二时,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招生,班上的同学们就一起报了名。闫妮虽然顺利通过了三试,但最终没有等来电影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个大挫折。
1988年,闫妮考入陕西财经学院,尽管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但在那个年代,考进大学毕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毕业前夕,兰州军区战斗话剧团又到西安招生,一听到考上之后会被送到北京学表演,闫妮又看到了希望。这一次,她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当她跟妈妈说想退学做演员,文化水平不高的妈妈对她说了一句话,“你一定要做你自己喜欢的工作”。
1990年9月,闫妮登上了西行的列车,到兰州军区战斗话剧团当上了一名文艺兵。这也是她生平第一次坐火车。两个月后,她和其他“兰州班”的学员一起被部队送到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系学习。
学业结束,闫妮又回到了兰州。在闫妮的记忆中,“兰战”的生活懒散而轻松。“在‘兰战’两年多,没有拍过一部戏,话剧演得也很少,最大的收获就是看了很多电影。”
1994年年底,闫妮调入空政话剧团。那一年,她参排的小品《到北京去》因故没有公演,但她“到北京去”的梦想却真的实现了。
跑龙套12年
从23岁调入空政当演员到因《武林外传》而走红,闫妮用了12年的时间。
在明星辈出的空政话剧团,闫妮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在各种影视剧里扮演小角色。有段时间,她还搭配黄宏、郭达等去各地演小品,演的都是春晚上的作品。“如果再请女明星的话就太贵了,我来顶替,就比较便宜:”闫妮如是说。
闰妮参演的第一个话剧是《湘江,湘江》,戏份少得可怜:她扮演的红军女战士只说了句“红军二班”,就倒地牺牲了。为了让自己“死”得更逼真,闰妮把自己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后来,《湘江,湘江)到国防大学演出,闰妮特地通知老朋友去看,可全剧演完了,她们也没有看到闫妮。散场后,朋友们跑去问闫妮:“怎么没看见你?真急死我们了。”闫妮说:“就是那个脸抹得像黑鬼似的,送干粮袋的那个。”
“因为我这很一般的长相,几乎没有人敢冒险让我当女主角。”很长一段时间,闫妮觉得有戏拍就已经不错了,她跑了很多剧组,戏份都不多,报酬都不高,她却乐此不疲。
1999年,闫妮在电影《公鸡打鸣,母鸡下蛋》中饰演女村长,这是她第一次出演女一号。这部影片不仅获得了2000年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提名和电视电影百合奖的一等奖,也使闫妮终于在圈内崭露头角。导演尚敬正是通过该片看到了闫妮的喜剧才华,便邀请她在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中客串,两人的合作就此开始。
2003年,尚敬执导电视剧《健康快车》,严文秀一角的演员因故不能来了,尚敬在院子里遇见闫妮,就随口说,“闫妮,你来演这个角色吧。”那时“非典”刚过,闰妮在家正闷得发慌,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在《健康快车》中,闫妮收放自如的表演和浓厚的乡土味道,让尚敬心里更有了底。《武林外传》中的“佟掌柜”,就这样锁定了闰妮。
虽然是一个搞笑的角色,闫妮却拿捏的准确到位。按照尚敬的设想,“佟掌柜”应该具有张曼玉在《新龙门客栈》中的那种风骚入骨泼辣干练的味道,但在拍摄中,闫妮并没有单纯地去模仿张曼玉,而是为“佟掌柜”赋予了一种新鲜而独特的表现风格,在万种风情中,又有着喜感十足的卖弄和夸张。这样的老板娘,果然打动了众多观众。
其实,闰妮的演技在同行里早有口碑,多年前,黄宏就跟闰妮说过,“闰妮,你就差一部戏。”谁知,这部戏,闰妮一等就是十多年。
迷糊并快乐着
“其实我的性格跟佟湘玉有点差别吧。”接受记者采访时,闫妮略带羞涩地说。
生活中的闰妮,喜欢素面朝天,跟风情毫不沾边。“佟湘玉爱搔首弄姿,争风吃醋,这些都跟我的生活很遥远。”
认识闰妮的人都说她“迷糊”,经常分不清东南西北,
“无论去哪里,跟闫妮走相反的方向就对了,因为她永远是错的。”在一堆衣服里,她总是能准确地挑出一件最不靠谱的。开车时,她时常会被警察叔叔教育。警察问:“你干吗大白天开着大灯?”她很认真地反问:“大灯在哪儿?”
尚敬说,闰妮永远比别人慢一拍。起合作过小品的郭达则这样评价说:“她好像没有特长,只有特短。人家是丢三落四,她丢五落八。”闫妮的妈妈不无庆幸地说:“幸好你没干会计,要是让你管钱,人家肯定得把你法办了。”
在拍戏现场,闫妮对台词时,也是稀里糊涂闹出过不少笑话,但一站到摄影机前,却能很快进入角色,不管多绕口的台词都能拿下。“小事迷糊,大事聪明,其实是有智慧的女人。”一位合作过多年的 导演曾这样评价她。听闻此言,闫妮又犯起了糊涂,“我真挺纳闷的,他们怎么能把智慧这词用在我身上呢,我怎么会给他们留下那么一个印象?”
闫妮不介意别人用“风情”来定义她。穿上戏服,做好造型,闫妮相信自己就是戏里的人。“风情不风情,不是我表演的,都是人物自己的。如果说一个女演员很风情,就说明她是一个很生动的人。”
《武林外传》之后,闫妮的“佟掌柜”形象深入人心,大家无法想象,除了“佟掌柜”,她还能演好其他角色吗?
其实,角色转型也一度困扰过闫妮。《北风那个吹》中的牛鲜花,清高倔犟,热情如火,性格刚强,又不乏似水柔情,闫妮第一次看到剧本,就爱上了这个角色,但却差点儿被导演拒之门外。
“一开始,导演安建和编剧高满堂都觉得我一点也不像,他们还是觉得我是‘佟掌柜’,担心我一亮相观众就想笑,不过制片人坚持用我。”闰妮跑去跟编剧高满堂和导演说:“高老师,牛鲜花就是我了,别人都演不过我!”这句壮着胆子撒下的狠话,让她最终得到了这个角色。
以出演电视剧成名的闫妮,也渐渐得到电影导演的青睐。导演管虎找闰妮出演《斗牛》中的九儿,最初也仅仅是想找一个调色的人物来增加戏剧感,但看过闫妮对小寡妇九儿泼辣大胆的演绎,管虎不得不称赞道:
“她好像就是那个人,在那个历史中呼吸过一样。她让我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好演员。”
“谋女郎”代言世园会
2009年,张艺谋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开拍一周后,突然换掉了原定的二人转女主角。在副导演尚敬的推荐下,闫妮火线进组。
第一次见到这位著名的陕西老乡,闰妮心里还有点发慌,“他一开口跟我说陕西话,我就踏实了。”她跟张艺谋开玩笑说,“以前的‘谋女郎’都是一个顶一个的漂亮,我长得不好看,不要因为我而玷污了‘谋女郎’这个称谓。”
《三枪》中闫妮饰演的依然是老板娘的角色,一身花红柳绿,敢爱敢恨,与佟湘玉有几分相似。但在开拍之前,张艺谋就跟闫妮交了底,此老板娘非彼老板娘。“这个老板娘必须要有很多内心戏,个性里要有反抗精神。”对闰妮来说,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
《三枪》是一部悬疑喜剧,考验闫妮的却是哭戏。有一场小沈阳所饰角色被射杀之后的哭戏,因为张艺谋自始至终没说一个“好”字,闫妮用不同的方式哭了17遍。“我把我一辈子能哭的方法都用了,整整几天眼睛都是红肿的。”她甚至不知道张艺谋最后用了哪种哭法,“我都忘记是怎么哭的了,那几个月就是又哭又笑过来的。”
《三枪》杀青当天,闫妮一个人在片场呆坐了很久。“如果我20多岁就成名,可能不会遇上张艺谋。我觉得一切都是生活的安排吧,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与张艺谋的合作,对闫妮来说注定是一次飞跃。在获得2010年全球华语榜中榜暨亚洲影响力大典“内地最佳电影女演员”奖后,闫妮不无感激地说:“张艺谋导演为我打开了电影的大门。”
一直到今天,闰妮还会回想起19岁她第一次走进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门时,班主任对他们这些“兰州班”学员的喟叹:“怎么这么土,一个个像洋芋蛋。”走红以后,各类杂志和广告商的邀请如雪花般飞来,可闫妮的生活似乎并没有“洋”多少,她依然是穿着睡衣就走进团里的食堂,而且头发永远是“怒发冲冠型”,以至于发型师好奇地问她,“你为什么每天都能睡出不同的发型来?”
砸对各路媒体的话筒和镜头,闫妮也一直不大习惯。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退缩”与“惧怕”。“如果一定要说有变化,那就是我演了这么多作品,有了一些积淀,我更自信了。”说这话时。闫妮依然是一脸羞涩的表情。
平淡的生活,给了闫妮真实的幸福感,她说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关中女人,真诚而懒散。她最大的爱好是睡觉,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睡着。偶尔也会感觉到压力,但是很快就化解了。对于未来,她从来不愿意多想。“眼下有这件事给你了就把它抓住,我没有什么远大设想。”
作为当下娱乐圈里陕西军团炙手可热的人物,闫妮自然成为所有陕西人的骄傲。前不久,西安市将闰妮确定为2011年西安世园会形象代言人。“闫妮作为一名优秀的陕西籍演员,在全国有较大的知名度和较好的美誉度,也有比较浓厚的地域特点,是宣传陕西、宣传西安、宣传西安世园会的合适人选。”西安世园会举办地沪灞生态区管委会一名工作人员如此解释确定闰妮的理由。
说到这一“角色”,闰妮难掩兴奋之情,“非常高兴为世园会代言,作为咱这儿走出的演员,能为家乡做事,我觉得很自豪。”
不过,对众多喜欢闰妮的观众来说,她即将面世的新作品同样值得期待,那就是刚刚杀青的《武林外传》电影版。对此,闫妮称“有压力”,因为电影不像电视,“电影是要买票去看的,观众的心态肯定会不一样,希望能是一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