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出减少,使血中尿酸浓度增高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目前现代医学常用别嘌呤醇、丙磺舒和秋水仙碱等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故中医药治疗痛风显示出一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痛风的研究,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在临床上取得令人乐观的成果, 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可喜进展,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就痛风性关节炎近几年的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痛风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出减少,使血中尿酸浓度增高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1]。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累及的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多见,一般下肢多于上肢,小关节多于大关节。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痛风在我国发病率已上升至7.6/10万,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尤高[2]。
目前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使用秋水仙碱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一系列的毒副作用使治疗难以延续[3]。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痛风的研究,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由于中医药治疗手段多样,临床上取得令人乐观的成果, 本文就痛风性关节炎近几年的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1痛风关节炎的病机分析
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钠盐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好发于远端单一关节,最常见为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受寒、劳累、饮酒、高蛋白、高嘌呤饮食或穿紧鞋、外伤、手术、感染等为常见的发病诱因[4]。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痹证之“热痹”、“历节”的范畴。有外感和内伤之说,即外有风寒湿热(毒)之邪,入侵机体,使脏腑功能发生紊乱或常因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兼因外感风邪,侵袭经络而成;或素体阳虚,卫外不固,诸邪所致,使脏腑损伤,湿、痰、瘀等病理产物阻碍气机,留注关节,以致气血凝滞,运行不畅,闭阻不通,不通则痛。《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记载:“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主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名历节”。“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有学者研究认为本病外因为平素过食膏粱厚味,以致湿热内蕴,兼受风寒外邪,侵袭经络,寒邪化热,温热炼津生痰,流窜肢节、阻滞气血经络,使脏腑功能受损;内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和脾气虚弱,亦可由其他疾病内耗所致脾气虚弱或劳倦、情志所伤[5]。
2中医治疗辨证论治和专方治疗
中医将痛风关节炎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四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属于中医湿热型痹证的范畴,治疗法则当以清热利湿、祛风通络。裴长艳[6]治疗该病以健脾除湿化瘀为主,在古人的祛风除湿,退热宣痹之法基础上,要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全方面的治疗。范琴书[7]将本病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和痛风性肾病4期。急性期系寒湿久蕴不化,郁久化热,湿浊瘀血闭阻经脉,流注关节,方用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间歇期以脾虚湿困为主,可用三仁汤合升阳益胃汤加减;钱卫东, 钱小奇是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病因病理机制、现代中药药理配制而成。悉通颗粒临床研究证实悉通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证 60 例,能明显降低尿酸,临床总有效率达 88.3%[8]。段富津教授[9]依据本病湿热痰瘀之病理,治以清热除湿,化瘀解毒为主,自拟痛风方:苍术、黄柏、薏苡仁、粉防己、羌活、姜黄、赤芍、川牛膝、甘草。郑培林、马中夫[10]提出:调补脾肾,化痰散结,利湿祛毒,通络止痛之治疗大法,自拟痛风灵汤,药用大黄、车前子、穿心莲、山慈菇、百合、牡丹皮、防己、独活、茯苓、泽泻、白术。宋平应用痛风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分别采用痛风胶囊、痛风定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尿酸浓度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由显用痛风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其中治愈68例,占85%;好转7例,占8175%,无效5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1.25%[12]。
何泽民[13]用降浊活血益肾汤治疗痛风,方药组成:车前子15g (包煎),金钱草20g,萆薢10g,薏苡仁20g,泽泻10g,苍术10g,防己8g,怀牛膝15g,赤芍 12g,当归15g,牡丹皮10g,桂枝 10g,淮山药15g,土茯苓20g,山茱萸10g,木瓜12g。每日1剂,水煎2次,兑匀分早、晚饭后2次温服。通过临床观察降浊活血益肾汤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能够降低血尿酸和改善症状。黄建华等[14]临床使用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其治愈率为87.67%,具有良好的疗效。张爱国等[15]。在临床上运用清络祛风汤合五虫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全部病例均经治疗 3 个疗程, 于停药3 个月后评定疗效: 显效61例(62. 9 %), 好转27例(27.8%), 无效9例(9.3%), 总有效率为90.7 %。罗英丽治疗组采用自拟痛风汤,同时选用外洗中药;对照组采用消炎痛,饭后服,碳酸氢钠。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9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16]。杨强自拟中药内服方,同时以凉血活血、消肿止痛为法拟方制成自制消肿定痛膏,两药配合治疗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82例,共治愈59例,好转23例,总有效率100%[17]。
3中医药的其他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痛风关节炎上方法多样,除了方药外,还有中药外敷、针灸、针罐、火针疗法、梅花针配合放血、穴位注射等。潘红玲等[18]用刺血疗法加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每周放血2次,4次为 1个疗程。临床观察治疗50例1个疗程后,有效率达到100%。李小宏等[19]使用针刺配合药物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新癀片,每次2~4 片,磨粉,加醋调和,以消毒棉签外涂于关节红肿部位,然后外敷一层约2mm 厚的南天仙子,以消毒纱布包裹。每日换药1 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针刺患侧太溪、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丰隆,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每日1次,10 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有效率为96.4%。奚玉凤等[20]利用中药灌肠配合针刺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连续治疗 15天后观察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6.87%。
李扬缜[21]采用刺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治则是,泻热解毒,清热利湿,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选用照海、太冲、丘墟、地五会、足临泣、解溪、委中及足背部瘀阻比较明显的经络,每次选2~3穴,针后加拔罐,并留罐1 5分钟。3天刺络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2例,有效率达96.9%。王黎明等认为炽热的体针可使局部病变组织炭化、灼伤,起到比较持久的刺激作用,从而激活全身免疫系统,使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加快,加速炎性组织的清除吸收[22]。傅渊等[23]以金黄散外敷并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急性发作42例,局部以金黄散外敷,内服方药:黄柏、苍术、防己、萆、生薏苡仁、防风、威灵仙、忍冬藤、牛膝、地龙、泽兰、红花、赤芍。结果治愈35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2%。
祖国医学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得到控制后,因为湿邪黏滞重浊,非短期内能完全清除,故在坚持治疗的中医药,应注意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认为[24]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少量蛋白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根本上解决代谢综合征;增加每天摄水量,保持每天尿量2000ml以上;急性期冷敷可缓解疼痛,绝对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中药配伍灵活组方特点,使之能够切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通过针对不同的患者和症状,采取适合不同患者的治法,不仅在临床上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并能够减轻西药治疗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笔者认为中医药实为治疗痛风关节炎使之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菊,肖来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542-1543.
[2] Gu Ping. Health examination peoples hyperuricemia cases in Guangzhou city and the related disease analysis[J]. China Tropical Medicine, 2006, 6(6): 1082.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1.
[4]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62
[5] 侯凤珍.痛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内蒙古中医药,2007,(7):657-658.
[6] 裴长艳.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进展[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8):38-40.
[7]范琴书.痛风病机与分期证治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2):74.
[8]钱卫东, 钱小奇. 悉通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证60例〔J〕. 江苏中医, 2007, 39(10):37-38.
[9]赵书锋,龙旭阳,段富津(指导).段富津教授治疗痛风经验[J].中医药信息,2006,23(1):45.
[10]郑培林.马中夫治疗痛风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8.
[11] 宋 平. 痛风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2):46.
[12] 由 显.痛风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698.
[13] 何泽民.降浊活血益肾汤治疗痛风45例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5):455-458.
[14] 黄建华,陈金春,黄建武,等.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医正骨,2007,19(5):57.
[15]张爱国,张铭杰.清络祛风汤合五虫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97例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1):22.
[16] 罗英丽.中药内服加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0):39.
[17] 杨 强,谢慧臣.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2例[J].中医杂志,2008,49(12):1064.
[18] 潘红玲,许天兵.刺血疗法加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中医研究,2007,20(1):49.
[19]李小宏,卢圣锋,李常度.针刺配合新癀片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8 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7,23(2):19.
[20] 奚玉凤,刘媛媛,邹婷.中药灌肠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中医外治杂志,2007,16(3):16.
[21]李扬缜.刺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中医针灸杂志,2006,26(2)
[22]王黎明,李萍,王延玉等.火针配合拔罐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7例.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
[23]傅渊,黄光明,徐志荣.金黄散外敷并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急性发作4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93.
[24]姜林娣,Peter Tugwell.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处理中的循证医学观点[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2):120.
【关键词】痛风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出减少,使血中尿酸浓度增高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1]。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累及的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多见,一般下肢多于上肢,小关节多于大关节。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痛风在我国发病率已上升至7.6/10万,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尤高[2]。
目前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使用秋水仙碱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一系列的毒副作用使治疗难以延续[3]。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痛风的研究,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由于中医药治疗手段多样,临床上取得令人乐观的成果, 本文就痛风性关节炎近几年的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1痛风关节炎的病机分析
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钠盐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好发于远端单一关节,最常见为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受寒、劳累、饮酒、高蛋白、高嘌呤饮食或穿紧鞋、外伤、手术、感染等为常见的发病诱因[4]。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痹证之“热痹”、“历节”的范畴。有外感和内伤之说,即外有风寒湿热(毒)之邪,入侵机体,使脏腑功能发生紊乱或常因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兼因外感风邪,侵袭经络而成;或素体阳虚,卫外不固,诸邪所致,使脏腑损伤,湿、痰、瘀等病理产物阻碍气机,留注关节,以致气血凝滞,运行不畅,闭阻不通,不通则痛。《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记载:“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主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名历节”。“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有学者研究认为本病外因为平素过食膏粱厚味,以致湿热内蕴,兼受风寒外邪,侵袭经络,寒邪化热,温热炼津生痰,流窜肢节、阻滞气血经络,使脏腑功能受损;内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和脾气虚弱,亦可由其他疾病内耗所致脾气虚弱或劳倦、情志所伤[5]。
2中医治疗辨证论治和专方治疗
中医将痛风关节炎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四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属于中医湿热型痹证的范畴,治疗法则当以清热利湿、祛风通络。裴长艳[6]治疗该病以健脾除湿化瘀为主,在古人的祛风除湿,退热宣痹之法基础上,要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全方面的治疗。范琴书[7]将本病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和痛风性肾病4期。急性期系寒湿久蕴不化,郁久化热,湿浊瘀血闭阻经脉,流注关节,方用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间歇期以脾虚湿困为主,可用三仁汤合升阳益胃汤加减;钱卫东, 钱小奇是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病因病理机制、现代中药药理配制而成。悉通颗粒临床研究证实悉通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证 60 例,能明显降低尿酸,临床总有效率达 88.3%[8]。段富津教授[9]依据本病湿热痰瘀之病理,治以清热除湿,化瘀解毒为主,自拟痛风方:苍术、黄柏、薏苡仁、粉防己、羌活、姜黄、赤芍、川牛膝、甘草。郑培林、马中夫[10]提出:调补脾肾,化痰散结,利湿祛毒,通络止痛之治疗大法,自拟痛风灵汤,药用大黄、车前子、穿心莲、山慈菇、百合、牡丹皮、防己、独活、茯苓、泽泻、白术。宋平应用痛风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分别采用痛风胶囊、痛风定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尿酸浓度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由显用痛风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其中治愈68例,占85%;好转7例,占8175%,无效5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1.25%[12]。
何泽民[13]用降浊活血益肾汤治疗痛风,方药组成:车前子15g (包煎),金钱草20g,萆薢10g,薏苡仁20g,泽泻10g,苍术10g,防己8g,怀牛膝15g,赤芍 12g,当归15g,牡丹皮10g,桂枝 10g,淮山药15g,土茯苓20g,山茱萸10g,木瓜12g。每日1剂,水煎2次,兑匀分早、晚饭后2次温服。通过临床观察降浊活血益肾汤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能够降低血尿酸和改善症状。黄建华等[14]临床使用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其治愈率为87.67%,具有良好的疗效。张爱国等[15]。在临床上运用清络祛风汤合五虫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全部病例均经治疗 3 个疗程, 于停药3 个月后评定疗效: 显效61例(62. 9 %), 好转27例(27.8%), 无效9例(9.3%), 总有效率为90.7 %。罗英丽治疗组采用自拟痛风汤,同时选用外洗中药;对照组采用消炎痛,饭后服,碳酸氢钠。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9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16]。杨强自拟中药内服方,同时以凉血活血、消肿止痛为法拟方制成自制消肿定痛膏,两药配合治疗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82例,共治愈59例,好转23例,总有效率100%[17]。
3中医药的其他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痛风关节炎上方法多样,除了方药外,还有中药外敷、针灸、针罐、火针疗法、梅花针配合放血、穴位注射等。潘红玲等[18]用刺血疗法加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每周放血2次,4次为 1个疗程。临床观察治疗50例1个疗程后,有效率达到100%。李小宏等[19]使用针刺配合药物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新癀片,每次2~4 片,磨粉,加醋调和,以消毒棉签外涂于关节红肿部位,然后外敷一层约2mm 厚的南天仙子,以消毒纱布包裹。每日换药1 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针刺患侧太溪、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丰隆,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每日1次,10 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有效率为96.4%。奚玉凤等[20]利用中药灌肠配合针刺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连续治疗 15天后观察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6.87%。
李扬缜[21]采用刺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治则是,泻热解毒,清热利湿,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选用照海、太冲、丘墟、地五会、足临泣、解溪、委中及足背部瘀阻比较明显的经络,每次选2~3穴,针后加拔罐,并留罐1 5分钟。3天刺络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2例,有效率达96.9%。王黎明等认为炽热的体针可使局部病变组织炭化、灼伤,起到比较持久的刺激作用,从而激活全身免疫系统,使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加快,加速炎性组织的清除吸收[22]。傅渊等[23]以金黄散外敷并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急性发作42例,局部以金黄散外敷,内服方药:黄柏、苍术、防己、萆、生薏苡仁、防风、威灵仙、忍冬藤、牛膝、地龙、泽兰、红花、赤芍。结果治愈35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2%。
祖国医学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得到控制后,因为湿邪黏滞重浊,非短期内能完全清除,故在坚持治疗的中医药,应注意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认为[24]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少量蛋白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根本上解决代谢综合征;增加每天摄水量,保持每天尿量2000ml以上;急性期冷敷可缓解疼痛,绝对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中药配伍灵活组方特点,使之能够切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通过针对不同的患者和症状,采取适合不同患者的治法,不仅在临床上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并能够减轻西药治疗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笔者认为中医药实为治疗痛风关节炎使之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菊,肖来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542-1543.
[2] Gu Ping. Health examination peoples hyperuricemia cases in Guangzhou city and the related disease analysis[J]. China Tropical Medicine, 2006, 6(6): 1082.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1.
[4]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62
[5] 侯凤珍.痛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内蒙古中医药,2007,(7):657-658.
[6] 裴长艳.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进展[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8):38-40.
[7]范琴书.痛风病机与分期证治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2):74.
[8]钱卫东, 钱小奇. 悉通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证60例〔J〕. 江苏中医, 2007, 39(10):37-38.
[9]赵书锋,龙旭阳,段富津(指导).段富津教授治疗痛风经验[J].中医药信息,2006,23(1):45.
[10]郑培林.马中夫治疗痛风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8.
[11] 宋 平. 痛风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2):46.
[12] 由 显.痛风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698.
[13] 何泽民.降浊活血益肾汤治疗痛风45例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5):455-458.
[14] 黄建华,陈金春,黄建武,等.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医正骨,2007,19(5):57.
[15]张爱国,张铭杰.清络祛风汤合五虫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97例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1):22.
[16] 罗英丽.中药内服加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0):39.
[17] 杨 强,谢慧臣.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2例[J].中医杂志,2008,49(12):1064.
[18] 潘红玲,许天兵.刺血疗法加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中医研究,2007,20(1):49.
[19]李小宏,卢圣锋,李常度.针刺配合新癀片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8 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7,23(2):19.
[20] 奚玉凤,刘媛媛,邹婷.中药灌肠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中医外治杂志,2007,16(3):16.
[21]李扬缜.刺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中医针灸杂志,2006,26(2)
[22]王黎明,李萍,王延玉等.火针配合拔罐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7例.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
[23]傅渊,黄光明,徐志荣.金黄散外敷并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急性发作4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93.
[24]姜林娣,Peter Tugwell.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处理中的循证医学观点[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