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要不要留北京呢?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ba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大四学生,2014年6月份即将毕业,随着日期一天天临近,有个问题越来越困扰我:毕业后我到底是回家乡发展呢,还是留在北京?
  我家在山西一个三线城市,省份不发达,城市更是落后,传媒业也很滞后,对于学新闻的我来说,发展机会不是很大。而北京是首都,又是政治、文化中心,对于我一个学新闻的来说,要想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要想成为一个自己梦想中的伟大记者,北京无疑是首选城市。
  但是我的父母亲朋、人脉关系都在老家,加上从小在那方土地上长大,我对那里也是有眷恋的。而且父母亲安土重迁思想严重,如果我以后在北京定居,他们是绝对不会搬来和我一起住的。曾经我跟母亲谈起这个话题,她毫无表情地回答道:“你出去是自己的本事,别管我们,就让我和你爸相依为命,守在这老房子里好了!”听到这些,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有句老话说得好“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供到大学毕业,我怎么能把他们留在家乡不管呢?而且作为一个男生,我还不得不考虑在北京的生存压力,无法解决的户口,水涨船高的物价以及寸土寸金的房价。这些都让我没有勇气去面对,而水泄不通的道路,严重污染的空气,也让我觉得特别烦躁。
  我到底是该回家乡发展还是留在北京拼搏?是应该为了父母,同时也减轻生存压力,把自己的新闻理想抛开,回家乡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还是应该留在北京,面对挑战,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我第一次感到如此纠结,深切体会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煎熬,虽然是要“舍鱼而取熊掌”,可是又有谁能告诉我究竟哪个是鱼,哪个又是熊掌呢?
  2013年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一年了,希望2014,我能做出一个不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其他文献
恋人和哥们  王小懒夸我是高富帅的时候,我正在请她和万丽吃冰激凌。我知道王小懒一到有人请客的时候嘴巴就特别甜,不过我还是很高兴,因为王小懒能当着万丽的面夸我。  万丽是校花,从大一开始,就有很多男生在追万丽,只是还没有人成功。我很自信,但是,我也很失败,不敢在骄傲的万丽面前表白。通过观察,我采取了另一个方式,先讨好她的闺蜜王小懒。  跟漂亮的万丽比,王小懒就显得很普通,尤其是脸上的雀斑,更衬出万丽
笔者目前在一家外企中国区总部任经理,先后与来公司实习的十几位学生打过交道,  也带过五六位实习生,文中故事全部来自亲身经历。  组织结构图  小思是北京某知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当时刚刚获得保研资格。来公司实习的前两个月,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安排她更新国务院几个部委下属的与企业业务有关的司局、处室的组织结构图,这些信息大多数在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找到。做组织结构图是大型企业与咨询公司安排给新人的必修
莫名其妙便宜吓死你  最近听说伦敦已经荣幸地沦为全世界最昂贵的城市了,说来真是深有体会,所谓的昂贵不是身价贵,而是生活在这座城市很昂贵。在各种高消费中出了名昂贵的要数交通出行了,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出租车亦或是火车。不是都说在伦敦打一次出租车如断一臂嘛!可想而知。记得我和英国朋友说在北京四毛钱坐公交走天下,两块钱能坐地铁无数圈时,他们的眼神分明在诉说社会主义好!英国昂贵的交通费用可算苦了天天坐火车的
大学的宿舍生活,身边时刻都有人观察或者陪伴,这种感觉说来微妙,很别扭、很不习惯。记得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宿舍五个人看起来表现得既客气又亲热,每天都一起早起去食堂吃早餐,然而,不管是卫生间还是洗漱间,相对集中的起床时间都会导致使用紧张。而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住在家里,早晨一个人用两个洗手台,现在让五个人同时挤在那么狭小的一个台盆前,实在很难受,另外,我的动作会比其他人迅速一些,总是在整理完打算出门的
2015由黑苹果青年与飞马旅联合发起的中国大学生创业节,用影像技术、助理陪伴模式与创业岗位呈现,着重展示当今大学生特色创业项目。具体来说,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用视频呈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特色所在;二是用创业者带领一日大学生助理的方式,呈现大学生创业者群像;三是以呈现创业企业岗位的形式,发现大学生心目中具有魅力的创业岗位。通过这三个新角度,大学生创业节以线上线下互动模式,推动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到新水平。
“出国留学、旅行我们会跟外国人打交道,即使在国内上大学,你一定会有外教、会接触到留学生朋友,这些时候你是怎么样告诉他们关于中国、中国人的一切?”于凡说,“这就是公共外交,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我们每个人自觉不自觉地都身处公共外交中。”  于凡是外交学院的大三学生,是学校时事研究会的会长,同时也是这届外赛筹委会中学术组的组长。为了2012年的第11届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的顺利举办,他和同学们“忙
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后,总是有那么一阵儿,一得空就往学校跑,约上还在校的朋友去操场上走走,去万叶亭来一次远眺,去巷子口的小店点一份麻辣烫。而顶要紧的,是去三棵树下坐坐。  以树作为地标,实在是诡异的很。最先是由谁叫起的,也无从考证。只是每个中青人,要碰个头,见个面,总不忘了说一句:“那三棵树见喽。”上学时如此,毕业后亦是如此。然而那不过是三棵再寻常不过的梧桐,下面做了围挡,铺了石子,一棵树下,满
徐一龙,德艺双及格的新闻工作者,真爱并只会这一行。  职业生涯中,我唯一一次和新同事发生抵牾,是因为他装,还要人人都看到。  其实,这几乎是我仅此一次,对“装X犯”不能容忍。一般而言,那些嘲讽“装”的人,反而让我觉得不那么厚道,甚至愚蠢。  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或许知道,一个离开农村的人,重回农村,如果你戴着眼镜,如果你说普通话,反而会让部分乡亲看不惯,甚至引来取笑。他们会觉得你装,殊不知,这不过
说到对海子的印象,我会想起淅沥的细雨中朦朦胧胧的西环宿舍楼。那时我们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每次上完课,或结伴同行,或坐在校车上颠颠簸簸地摇回不远的宿舍楼。海子的脸圆圆的、胖胖的,留点小胡子。他是这样一个人:腼腆,随和,慢条斯理。和海子聊天,我觉得他的逻辑思维反应是不像搞法律的那么严格。海子不是避世的,但是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隔开了他和别人的世界,比如,一起吃饭时眉笑颜开却明显体会到心与心是没有共同的
诀窍:  1.做豆腐饼的肉得细心切成小小丁,豆腐和肉的比例四比六比较合适;  2.葱必须要选择最小的那种小葱,弱弱的,味道不能太冲,有点意思就好;  3.油煎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饼皮就变硬了。  说起来这个摊主老板娘和我还有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亲戚关系,从辈分上来论,我应该叫她表嫂,可是,她儿子却跟我一边儿大,所以有好一阵子,我不知道该叫她姐姐还是阿姨。  豆腐饼的馅儿没什么特别的,豆腐、肉、葱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