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下中学音乐教育提升之策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u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不管是什么学科,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中学音乐教育课程也是如此。音乐教育课程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审美能力,教师要以 “审美为核心”, 把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想象与音乐情感联系起来,将音乐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自觉地审美体验过程。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大力改善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就当下中学音乐教育如何提升提出了自己的个人看法。
  关键词:音乐教育;动力;专业素养;课堂教学;拓展
  一、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1)尊重学生真实感受。高中《音乐鉴赏》内容丰富多彩,不同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音乐基础不同,他们对教材作品会有不同的见解,这是正常现象。有调查数据统计,78.6%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音乐的价值在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利用学生对音乐价值认同这一重要的“已有发展区”,在鉴赏过程中,教师有重点地提醒学生注意不同的音乐要素,让学生把自己对作品的真实感受用音乐要素的形式表现出来,即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与音乐的要素联系起来,进而重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扩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挖掘教材隐性内容。音乐教学的内容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音乐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我们必须以教材为基础,适当结合当地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略做调整;教材上提供的内容,不少是具有含蓄的美,如果仅仅是泛泛而听,是无法发现和欣赏它的内在美,这就要求教师反复欣赏,在欣赏中要敢于想象和联想,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钻研和挖掘它内在美的要素,比如,从词的立意美、情绪的意境美、旋律的层次美、音色的对比美、结构的变化美等方面深挖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合乎情理的见解,并把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自然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之中,对学生形成强烈的、新鲜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3) 精选音乐学习方法。音乐教育最终是要以感情来打动人,因此,教学的方法十分重要。比如,我们要向别人介绍梨子的味道,哪怕用上全世界所有的词汇和图片来描述,也不及让他亲自尝一口来得更准确,在这里感性认识起着决定性作用;音乐教学中也要强化感性认识,只有让学生亲自聆听音乐,学生才能判断音乐有没有打动自己;如果打动了自己,是怎样打动自己的;这样才能进行发自内心的表现和评价,而不是重复老师的审美体验。聆听音乐并不是唯一的体验方法,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体验音乐的学习动机,比如带着问题鉴赏音乐、理解音乐后表现音乐、充满激情的创作活动、冷静思考后的对音乐的评价等;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音乐的体验和表现。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观念上转变。从传统的接受教育到自主教育的转变;从照顾少数尖子生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变;从趋同教育到个性发展教育观的转变;从传承教育到创造教育观的转变。教师只有从思想观念上改变自己,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2)教学上创新。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单向活动方式,而应该强调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多边互动能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创造潜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进而设计高效率的教学活动,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3)科研上钻研。就大多数音乐教师来说,普遍存在重教学实践,轻理论学习和研究的现象。这样就无法站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上,分析、研究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使自己的教学发展受到阻碍,后劲不足。音乐教师要适应新型师生关系的需要,必须强化自己的理論研究,要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发现教学中问题的根源本及时解决,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大力改善课堂教学
  (1)研究课堂。今天的课堂教学最迫切的工作是要进行深入地研究,围绕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研究学生,具体是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其二是研究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整体布局,认真分析新课程要求,在全局上准确把握新课程精神,积极撰写新课程研究心得;其三就是营造相互学习的氛围,把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放到桌面上来共同探讨,形成一种以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研制度,向科研要质量。
  (2)管理课堂。要在课堂规范上加强建设,教师要自觉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制定的规章制度、奖惩措施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用规范的要求来保证学生专心学习、积极参与和勇敢表现,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3)激活课堂。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是密切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沟通,要通过音乐活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其二是教师要全面深入地钻研业务,提高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精熟程度,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更自信更灵活;其三是每一位教师要下大力气增强自己的教育能力,要善于观察学生,合理掌握教学节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关的专业技能,同时要谦虚地向周围优秀教师学习,在自我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尽快把学生吸引回课堂。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愿望是我们教育取得成效的最根本的基础,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热爱,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但要合理加以引导,大力改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民主化、趣味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快乐,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最终实现中学音乐教育成绩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蔡觉民.《音乐课程教学理念与策略》,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①,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②,课标中诸如此类的表述,都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需要文化,不能语文、人文有失偏颇。舍人文而求语文,是缘木求鱼。语言文字的运用绝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技能、技巧的问题,而是和思想、情感、个性等人文因素密不可分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深刻的相关性。矫枉不能过正,舍语文而求人文,同样也有语文、人文
期刊
你们知道什么是“唐氏筛查”吗?唐氏筛查是准妈妈怀孕后必须做的检查项目之一,唐氏筛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准妈妈们检测肚子中的宝宝是否健康、是否存在缺陷的重要手段,因此,准
期刊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及习惯的教育。任何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在各方面形成自己的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受益一生,而坏的行为习惯则会让一个人深受其害。因而习惯极其重要,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威力。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年龄,所以这一时期对其进行养成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故而,作为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好的行为习惯为己任,进行深入研究
摘 要:语文是基础学科,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看法,以飨读者。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质教育  一、什么是高中语文素质教育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是高中语文学科实施的以学生为主体,从听说读写诸方面发展语文基本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教育。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关键是通过
摘 要: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结合中职专业特性和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为指导,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与专业职业教学相结合,针对中职学生情况因材施教,上出有中职特色的语文课。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特殊;体现;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 什么是小儿腹泻?rn小儿腹泻是儿科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从《我国2014-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检测现状分析》中我们能够了解到,2014年共有83万人患有腹泻疾病,2015年上升至93
期刊
摘 要:当代社会,父母都在忙事业、忙挣钱,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抚养,虽说挣钱是为了孩子,能够让孩子生活的更好,当然,这是不可否定的,可是对孩子来说更希望父母在身边,对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母从孩子的生活中的缺失和“隔代抚养”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老一辈与孩子在年龄、思想、知识观念上的差距会使教育内容和方法不适合新时代的孩子,因而在孩子走向社会时就很容易留下隐患。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探究性阅读;应鼓励学生进行想象,使学生学会创造性阅读,尊重学生个人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展个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特点;实施个性化;探究想象;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摘 要:党校教育是各级党委领导下,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理论培训的重要部门。新时期党校教育,学员构成复杂、培训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突出党性教育,深化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学习、认识和研究,这就要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也必须紧跟时代,有所突破。本文即从学员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法的新突破等三方面梳理了党校教育的新特色。  关键词:党校;教育;新特色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