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在食品 检验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中国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的食品检测过程中,液相色谱技术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可以实现判断与定性分析检测的紧密结合,还可以同时分离食品中的多种物质,完成对各种物质的判断和定性分析,对于提高检测的实际效果而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充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检测优势,不断发展此类检测方法,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和准确度。作为食品检测技术人员,也应具备足够的液相色谱技术知识并在食品检测中有效运用,从而确保食品检测能够更理想地完成,实现食品检测更好的发展。
  一、液相色谱技术介绍
  液相色谱技术最初是在试管中加入碳酸氢钙来分离色素,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技术改进,已逐渐运用于诸多行业。高效率液相色谱是色谱分析的一个支系,以液体为流动相,借助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有机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有机溶剂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固定相的离子交换柱中,柱内的成分被分离出来,送入检测器进行检测,并对试样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检测,具有压力高、剖析速度高、效率高、敏感度高、运用覆盖面广等特性。
  1.检测特性。(1)以液体为流动相,当它流向离子交换柱时,由于摩擦阻力很大,为保证其流速,必须对载液加高压。(2)高压使载液流速加快,检测分析率不断提高,样品的分析时间最多不超过2小时,甚至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3)在整个分离过程中,由于固定相和流動相可以独立选择,流动相采用新型填充材料,提高了离子交换柱的柱效,分析能够以比传统方法更高的效率完成,蒸馏设备的效率也比其他方法提高了一倍。(4)紫外光检测器的应用,提高了分析检测的灵敏度。(5)适用范围广,可应用于70%以上有机物的色谱图,特别是对高熔点、生物大分子、旋光性强、耐热性差的化学物质的分离分析优势更明显。(6)高效液相色谱还有离子交换柱,可连续使用,不破坏样品,购买方便。
  2.不足之处。液相色谱技术会导致柱外效应,在供试品注入检测器的整个过程中,假如流动相产生变化,一旦触碰到柱子外的空间,如连接管、检验池等,分离出来的化学物质便会蔓延或停留,影响离子交换柱的灵敏度水平,导致分析效率低下。
  二、液相色谱技术应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1.高压水泵。增强高压水泵原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其输出工作压力应保持在40-50MPa,同时必须配备单脉冲控制板,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高压水泵输出的可靠性。用于液相色谱检测的输液泵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恒压输液泵和恒流输液泵,恒压输液泵主要是保证工作压力的可靠性,恒流输液泵则主要是保证液体流量的可靠性。
  2.流动相储罐。在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流动相储罐是关键的机械设备,能够为食品检测提供优良的保证和适用范围。流动相储存罐主要包括锥形瓶和电磁搅拌器,试验前必须逐渐抽真空,保证有机溶剂罐处于真空泵状态,目的主要是防止试验中出现气泡,减少连续检测的频率。只需排出气体即可维持真空泵状态,更能保证检测的可靠性。
  3.检测器。在液相色谱检测技术中,检测器属于比较重要的机械设备,也是完成食品检测的重要保证。在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应用的整个过程中,相关检测器必须具有很强的灵敏度,并且在特异性检测的整个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现阶段液相色谱检测技术中使用的检测器种类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是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
  三、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1.食品营养元素检测。(1)维生素。维生素是动物和人类必需的有机物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以轻松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物质,大大缩短检测时间。
  (2)碳水化合物。液相色谱技术能够对糖分中的蛋白和酶进行区别,只需要选用高效率液相色谱-PITC衍化法对蛋白进行水解反应再剖析,全部检验过程时间较短,敏感度高。
  2.食品添加剂检测。我国较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苯甲酸、脱氢乙酸等,合理使用添加剂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超标添加却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现阶段,我国已广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多种添加剂,整个检测过程可靠、简单,不易造成交叉型环境污染。
  (1)甜味剂。甜味剂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可以增强成分的甜度,常见的甜味剂包括甜蜜素、安赛蜜和阿斯巴甜。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可以快速检测甜味剂,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
  (2)黑色素。黑色素可以改善成分的原始色调,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黑色素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不科学的应用反而会损害人体健康。食用黑色素分为纯天然和人工两种,其中,天然黑色素价格昂贵且性质不稳,人造黑色素价格相对低廉,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以检测纯天然和人工黑色素成分。
  (3)抗氧化剂。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具有阻断或减缓食品空气氧化和霉变、提高可靠性、延长贮存期的作用。根据超声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钛氧化物胶体脂质体,采用超声波酸洗钝化活性,与十八烷基二甲基氯硅烷键合,得到钛氧化物胶体的相反固定相,精度较高。
  (4)香料。香料可以增强食物的香气,是食品领域常见的添加剂。有些食物在味道上有缺点,香料可以掩盖其令人不适的味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完成对香料成分的高质量检测,具有快速灵巧的优点。
  3.食品微生物菌株及化合物检测。食品原料中存在多种微生物菌株,其中一些对身体有益,而另一些微生物菌株或其化合物则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以检测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化合物,进而得到各种微生物的种类、比例和成分,最终对微生物进行鉴别,区分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成分是否超过国家或行业标准。
  4.农业饲料残留检测。在食品原料的种植过程中,各种肥料和饲料很可能会残留下来;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不规范的做法,食品也极有可能产生有毒物质。根据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水解串联质谱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残留的甲基对硫磷、吡啶、氟苯等200多种农药残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对海产品中64种饲料残留进行检测。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农用饲料残留物的检测效率。
  四、提高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应用效果的质量控制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食物的需求逐渐多样化,需求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些要求,食品中添加的成分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隐患也越来越明显,这就对食品安全检测和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以检测食品添加剂、营养元素、有害成分等,准确度高,操作简单实用,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另外,我国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涉及多个层面,比如过分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重金属超标,农业地膜和畜禽粪便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农业饲料残留超标等。为了保证我国食品检验工作的合理实施及其进度,必须尽早构建健全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积极主动借助智能科技,健全食品安全方面的技术管理体系,积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优秀技术,合理提高食品安全技术管理能力。
  作者简介:王英(1970-),女,山东东营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影像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肺腺癌(LUA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38例LUAD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其中EGFR突变型为126例(男54例,女72例,中位年龄62岁);EGFR野生型112例(男68例,女44例,中位年龄6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产芽孢,多以芽胞形式分布于土壤等自然界中,也存在于人、动物及其肠道中,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能够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动物坏死性肠炎的食源性疾病。《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标准对产气夹膜梭菌的要求是,从一批样品中采集5件样品,每件样品的采样量是50mL,均不得检出。《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16)规定,
经济全球一体化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的要求逐渐提升,在有效助推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相关食品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具有检测过程简单、灵敏度高、便于携带以及安全性能强等优势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逐渐应用于食品检测中。本文简要概述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特点,并从检测食品质量、食品安全以及未来发展情况三个方面,深入探究
摘 要 针对初高中文言文阅读学习的不同要求,语文课堂的教学,必然要为初高中衔接作相应的学习引导,不妨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为一试例,此课为普通高中课程准標教科书《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首篇。作为高中文言文的第一课,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不妨再细一些、实一些、广一些、深一些,这会让即将到来的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有个良好的标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更深入地落地生根,更高标地生发生长。  关键
核桃别称为胡桃,属于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核桃仁中具有较高的油脂含量,通常情况下在65%左右,因此经常用来榨油。核桃油的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矿物元素和类黄酮等等。但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含量高达90%甚至更多,其氧化稳定性较低,很容易在储藏时氧化酸败,并散发出难闻气味,极大地影响核桃油的风味及品质,也不利于核桃油的存储。因此,为了保证核桃油产品的高品质,需要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