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寻美第5讲帝王陵寝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1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们因何备受瞩目』
  
  帝王陵寝建筑可说是全世界最令人瞩目的文化遗产了。且不说令科学家们津津乐道的埃及金字塔中图坦塔蒙的神秘死亡,近期中国“曹操墓”之真伪也在学术界吵得沸沸扬扬。为什么帝王陵寝如此让人们关注呢?因为它们是当时社会历史最真实的缩影。它们的建筑神秘宏伟,流传的故事惊心动魄,更有大量的稀世珍宝、文物埋藏地下,成为考古最宝贵的依据。
  
  『历代帝王陵寝速览』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上至战国,下迄明清。数千年历史形成了完整的复杂制度和建筑群体。古代君王的宫殿为“前朝后寝”,宗庙为“前庙后寝”,秦汉之时将“寝”从宗庙中分离出来,建到陵墓之侧。这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死观”,即死后人的灵魂或可永存或可转世再生,在阴间仍需维持帝权统治天下的基本观念。“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陵墓尚未发现,但“兵马俑”的发现,已见冰山一角,其宏伟壮观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为防盗墓,秦汉唐以来,帝王往往将墓穴藏于山中,成为“因山而陵”的陵寝型制。经历了宋元之后,明代的陵寝达到了建筑艺术的高峰,如:“明孝陵”和“十三陵”,开创了明清皇家陵寝文化的先河。
  
  『帝王陵寝拍摄技巧』
  
  许多陵园依山傍水,在摄影创作上大有文章可作。将风光和建筑融为一体必将产生富有艺术品位的作品。
  
  1.东陵仙境 刘满仓 摄
  在晨雾掩映中的清东陵犹如仙境一般,侧逆光拍摄,画面空间感很强。高超的风光摄影技巧与帝王陵寝建筑美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2.风雪西陵 王建卫 摄
  雪在风光摄影中很常用,作者选择在风雪中拍摄,使西陵在画面中若隐若现,更加神秘。
  3.明孝陵四方城 曹阳 摄
  仰视视角,配合广角镜头,利用建筑搭建画框,让画面构图简洁而有特色,天空中云的层次表现到位,很好地烘托了主体。
其他文献
一、 镜头    镜头是由多片光学镜片组成的透镜组,被摄影像通过镜头,在相机的胶片(或影像传感器)上成像。  随着现代镜头制造技术的进步,原来的手动对焦传统镜头,许多已经发展成为带有防抖、自动对焦、非球面镜片、消色散能力的多功能高级镜头。    二、 镜头的结构    镜头通常由前镜组、中间镜组和后镜组组成,镜组也是由几片镜片组成的。现代的镜片上一般都镀膜,防止光线折射,可以有效地提高成像的清晰度
人类在170万年前就开始渔猎,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渔文化。据考古学研究,我国渔文化的发端,可以追溯至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鱼骨是渔文化的最早载体。鱼类对先民生产领域的开拓、劳动工具的发明、人类智力的开启、艺术创作的推动等,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先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渔文化遗物,古人“以贝为钱”,影响到“财、贸、贵、贱”等字的形成;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渔文化呈现出千姿
陈碧信图/文    有人说,玩相机者都是“败家子”,指的是搞摄影花费很大,但不能赚钱。然而广州的商业摄影师陈碧信不但没有成为“败家子”,相反,利用摄影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打拼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题材锁定城市风光    1998年,我下海成为一名商业摄影师。开始的时候,我太想赚钱了,什么都拍,广告、风光、建筑和企业宣传等等。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拍出的照片也不好卖。后来发现我拍摄的题材太杂
20世纪初,故宫或因社会动荡、或因经济条件所限,未能得到普遍和足够的维护,残旧状况日趋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承担起对故宫保护和维修的重大历史责任,组建了专门的古建管理部门和古建施工队伍,承担故宫古建筑的管理和维修。半个多世纪以来,对40%的古建筑进行了维修或维护,尽可能完整地恢复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历史原貌,尽可能真实地保存故宫古建的文物价值。  故宫的维修或维护所需的材料,古建筑仿古青砖是
近几年来,图丽公司似乎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超广角镜头的研发里。这是因为APS-C格式数码单反相机因为镜头焦距要乘以转换系数,胶片时代的超广角镜头因而变得不够广了,市场上急需新的针对APS-C格式的超广角镜头来填补空缺,所以各厂家都在这方面加大了力度。图丽显然走在了前列,除了广受好评的AT-X AF 124 PRO DX(12-14 mm 1:4)镜头外,AT-X 107 DX(10-17 mm)和
相信大多数摄影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好容易找到一个有钱又有闲的空当,去某个旅游胜地观光拍摄。时间短暂,可拍摄的题材又那么多,走马观花地拍了十几个卡后,可用的好片子却不多。  摄影师费茂华前段时间到我国宝岛台湾浏览拍摄了一番。在不长的时间内,他拍摄的图片,不能说有多么深刻地表现了台湾同胞的生活、环境现状,但却在光影、取景乃至构图上都有许多貌似“讨巧”却颇具观赏性的照片。他的这种创作思路和方法,相信会为许
人们总喜欢完美无暇的事物,可象征美丽的维纳斯却是断臂的“残疾人”;人们总说红配绿赛狗屁,可大自然却偏偏是红花配绿叶。  自认为分得清楚美丑的你,真的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吗?区分美丑对摄影人有何帮助?    2007年《大众摄影》开辟专栏“美学漫笔”,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子善为您细细道来。  且听第一回书:在此章节中,韩老师首先提出“摄影有美学吗?”,并列举了因摄影人不懂美学而造成的笑话和悬
在数码时代,打印机是摄影作品的终结者。无论是照片时代还是数码时代。最终被展示的是照片(prints)。你的作品艺术价值,构图、影调、都将一览无余地体现在照片上。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市场价值也将由照片本身的质量决定。    在黑白摄影的时代,除了新闻纪实摄影之外,几乎所有的摄影大师都要亲自进行暗房的操作。正如安塞尔·亚当斯所言:“按完快门只不过是完成摄影作品的50%” 这句经典的概括应是每个严肃摄影
在南极拍摄的对象主要是企鹅。在南乔治亚岛有二十多万只王企鹅,层层叠叠、黑白分明,场面很震撼,面对这么多的王企鹅一开始很兴奋,拍了几张企鹅群的全景后就觉得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接下来怎么拍才好,干脆坐在企鹅群边上观察它们,发现企鹅并不怕人,只要你不惊吓它,它会慢慢地靠近你。王企鹅的模样很“绅士”,而且雌雄企鹅会做出很亲昵地动作,我就蹲在地上着重拍这些“花絮”。在拍一对伸着脖子看我镜头的企鹅时,感到有人
还有大约一年零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是摄影术发明170周年的纪念日了。在这170年的历史长河中,摄影已经从一项科技发明发展成了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信息形态。在艺术领域中,摄影艺术更以丰富的光影语言让人们通过图像认识着历史,认识着世界,认识着自己……    尽管我们正处于放眼皆是图像的读图时代,尽管先进的照相机可以让没有任何摄影知识的人拍到清晰的图像,尽管计算机可以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但是,每当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