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训练”的说法耳熟能详。而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用“语文实践”取代“语文训练”?
  
  答: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实践育人环节上却重视不够。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过于重视“双基”,导致语文教学进入“唯知识论”“唯训练论”的误区。二十世纪末,“语文课要不要训练”成为争议话题,“语文训练”一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语文课从此又陷入过于重视“感悟”、“实践”力度不够的误区。直到201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公布后,“语文训练”终于被“语文实践”彻底取代而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重视“语文实践”也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使然。由于“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且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和媒介,所以必须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掌握语言文字这一载体和媒介。
  另外,“语文实践”凸显了主动性,是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比如,阅读过程中的感悟、理解、分析与综合都是主体主动参与的“语文实践”。而“语文训练”主要依据范式,机械模仿,是“语文实践”的一种低级形态,是被动接受的活动,与“语文实践”强调主动参与有着本质区别。因而,新课标强调“语文实践”,是对“语文训练”的超越与进步。
  那么,如何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力戒只听不说;2、力戒只读不写;3、力戒重知识、轻能力;4、力戒重“语”轻“文”;5、听说读写齐头并进;6、从“语文实践”中来到“语文实践”中去。
  
  责任编辑/苗 培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的改革,给小学教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在生本理念下,能够让小学教学实现最大优化。尤其是数学课程教学,不仅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模式也被有效的运用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过程中,真正的实现共同成长和发展,学生的整体数学知识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本文针对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