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融合的作用之我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112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融合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融合的作用。
  【关键词】创设情景;加深理解;突破重点;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66-01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全国课改的热潮,卢氏教研室推出了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核心理念的“五环—探构”课堂基本教学模式。面对课改潮流,我不甘落人后,积极地进行尝试和实践。多次走出学校,去镇中、育英、灵宝听课,去卢氏一高参加了“高效课堂和学科指导团实操提升”培训会,去灵宝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实效课堂与新课标导向”培训会,专家们精彩的发言、独特的见解、富有活力的课堂,使我对课改的认识逐渐明晰,更加坚定了我进行课改的信念,更加坚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素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从而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促进了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解决了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化
  根据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充分的交互性能来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执教《苏州园林》时,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苏州园林,凭自己的生活积累想象不出苏州园林的美。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就像一幅古朴优美、自然典雅的水墨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来感受它的魅力。(播放视频)精美的视频,图、文、声、像并茂,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身领略了苏州园林美独特的风景,生动形象地画面一下子抓生了学生的眼球,他们对苏州园林立刻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学生配合来完成。教师在教学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多媒体呈现文字、图片等素材。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传递信息。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特定的意境中,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皇帝的新装》是一篇活泼的童话,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也加深了学生对童话情节的理解。又如在教学《春》这篇抒情散文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兩图、春风图、迎春图五幅画面,又插入了欢快轻松的春的乐曲一《春天在哪里》。这样,把学生带进了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优美情境之中,使学生的各种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天的美景,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蕴含的知识多,写作方面可供学习借鉴的地方也不少。如经典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进中举》《故乡》等。可讲之处太多了,讲作者,讲背景,讲字词语法,讲谋篇布局,讲中心思想,讲艺术特色。总想面面俱到,把所涉及的知識都教给学生。这样,有时一周才学完一篇。本以为学生理解很到位,掌握很扎实。结果,一做题,答的一塌糊凃。实际上,这样的面面俱到,长时间的学习一课,已让学生对文章缺乏新鲜感,已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不能保证教学进度。真是费时费力,还没有效果。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语文课堂需瘦身。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找准教材的最佳切入点,大刀阔斧把讲授内容化繁为简,长文短教。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目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如:教学传统篇目《社戏》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课件,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指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煤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在兴趣盎然的轻松氛围中突破了文本的难点。
  四、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我在上《国宝——大熊猫》时,首先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释题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题目是《国宝——大熊猫》,很显然,介绍的是大熊猫,那为什么要加上“国宝”二字,还要放在“大熊猫”之前?学生回答出是显示出大熊猫的珍贵,然后我顺势引导,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那它的珍贵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学生观看了大熊猫的一些图片及视频,再让学生去读课文,探究答案。在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把握课文之后,接着我启发学生品析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在合作探究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出了它可爱、机警的特点。其中你最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请梳理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修辞。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语文学科课程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们完全相信,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将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已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会广泛运用于其它学科。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雾霾现象频发,大气PM2.5污染严重。室外大气颗粒物可通过通风、渗透等途径进入室内,而人们日常有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所以室内PM2.5的暴露风险也就更大。因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知识产权。企业想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不被淘汰,就要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好创新。本文针对目前烟台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
系统地论述绿色制造的基本体系和结构,讨论清洁机械加工的主要内容,指出实现清洁机械加工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阐述开展清洁机械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企业产品竞
随着我国空气质量逐年恶化,雾霾天气不断加剧,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控制引起人们重视。目前VOCs的控制技术主要为燃烧法、吸收法、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是工厂化主栽品种之一,随着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所产生的金针菇菌渣数量也剧增,金针菇菌渣的再利用成为研究的热门。本文针对金针菇工
污染物进入水环境造成水生态系统紊乱,破坏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我国的湖泊中已有75%受到污染,饮用水、工农业用水都受到影响。农药和重金属是最重要的水环境污染物,水环境污染
【摘 要】田径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涵盖内容丰富,对项目的技术要求较高,也对学习该项目的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高校田径课程一方面教授学生专业技术,锻炼其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却忽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因此,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施田径课程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探讨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适应时代与学生发展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