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概念及其不同的奠基方式——评析舍勒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0425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先天之物等同于形式之物,将质料之物等同于感性内涵,被舍勒认作是康德哲学的基本谬误,并且此谬误根源于康德的两种成见:思维的自发性与感觉世界的混乱无序性。舍勒认为这些成见反映了康德对现象世界的敌视态度和统治世界的心理动机,并据此指责康德的先天性标准具有主观因素。在拒绝康德的哥白尼式转向的基础上,舍勒认为,现象世界的被给予之物本身就存在着本质的先天内涵,进而人类情感本身就具有先天结构。如此,质料先天所建立的情感先天论就与康德的形式先天所建立的理性建构论相对抗。在这种对抗中,对“先天”概念之理解已然从康德哲学向现象学转移,而“先天”的奠基则从主体的纯粹形式转向客体的质料内涵领域。而“先天”需要主体的奠基还是客体的奠基,这就是一个必须和现象学如何实现自身奠基相结合的、更为艰难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丰富的新石器考古揭示中国境内文明起源呈现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天下万国的壮观场面。部族混合杂处与相互交融冲突最活跃的“中原”是当时最先进的地区,长江流域屈居其后。经小统、中统,至秦始皇灭六国,以中原为核心实现“大一统”的局势就水到渠成。实现“大一统”之后,历史的空间运动并没有停止。依靠着“大一统”特有的空间广阔优势,中国古代社会历经多样艰难,周旋于巨大的空间里,用新的发展弥补旧有的不发展,活力始终不衰。说两千年里中国的历史时间“超稳定”地凝固在一个节点上停滞不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借用社会结构变迁理论来说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教育规划纲要》的研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全党全社会智慧的一次生动实践,是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范例。其中,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了由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50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调研组,先后对l1个战略专题的36个子课题、20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充分吸收了
在古典解读成为“大众事件”的时代,如何解读古典也成为社会问题。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解释学,将传统解释学的“含义”“解释”推进为“意义”“理解”,赋予解释学以人文主义精神,但陷入“解释”与“理解”或科学与人文的“二‘解’纠结”。古典解读承载着基于“传统”认同的建构社会合法性的特殊文化使命。古典解读的过程,也是社会的文化同一性和文化合法性重新认同和建构的过程。面对全球化的冲击,迫切需要进行解释学的当代推进,以为基于共同文化认同的新的社会共识的达成提供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基础。“和解”是继“解释”和“理解”之后古
关于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各种教科书都归之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殊不知,这一提法的首倡者恩格斯只是在举例子的语境中才这样说的。因为,马克思自我认定的一大发现——“无产阶级专政”,就没有在恩格斯的“两个伟大发现”说中占有位置。所以,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对马克思盖棺论定的评价是,有“永垂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而言,马克思至少有七个伟大发现:(一)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研究路径;(二)劳动;(三)人类社会历史的工艺学基础;(四)无产阶级专政;(五)劳动
昆廷·斯金纳与菲利浦·佩迪特是当代著名的共和主义理论家。根据他们的观点,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乃是一种独特的自由观。从这一立场出发,他们对其他学者(尤其是自由主义者)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作为自由主义领军人物的约翰·罗尔斯也受到了批判。在斯金纳看来,罗尔斯忽视了公民美德的作用和必要性,从而过分强调了人的自私倾向和包容这种倾向的制度设计,并进而支持一种对公民生活实施最少干预的国家。而在佩迪特看来,与共和主义的“无支配”自由观不同,罗尔斯持有的是一种消极的、“无干涉”的自由观。后者满足于实际干涉的阙如,而前者则要
继续教育是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在终身教育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教育领域,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称“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根据这一定义和我国国情,继续教育是面向已结束了初始的学校教育之后走上社会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导向的教育和非职业导向即以丰富精神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
一、教育投入机制研究 (一)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投入成效、基本经验与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教育投入,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推进了教育公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新的历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更是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
郜元宝认为,今天仍然弥漫着鲁迅与之搏斗的各种“文字游戏”;只有在“文字游戏”停止的地方,我们才可能与鲁迅真实相遇,才会发现,原来他是怎样的无法绕过。孙郁认为,浙东文化对鲁迅早期思想和精神底色有多方面的辐射,而鲁迅的现代眼光则颠覆了这一传统并赋予浙东文化另一种隐含。刘绪源认为,《两地书》是仅次于《野草》的、最能反映本真的鲁迅的书,那种把对虚无与黑暗的反抗作为生命本体的实践,和“察见渊鱼者不祥”的自省,是理解鲁迅的一把重要钥匙。袁盛勇认为,鲁迅思想及其话语实践中的正面和负面因素是难以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应采取
为推进教育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应充分体现教育优先地位;在推进改革中,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在加大投资中,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发展;在落实政策中,稳步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