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84-01
情趣是什么?情趣就是情调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谈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就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术通而未得,悱者口预言而未达”。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的魅力,创设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
一、巧设情境,诱发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如教学“年、月、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艺茹同学今年12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为什么?”学生一下子争论开了,有的说艺茹同学家里穷,过不起生日;有的说她的学习不好,爸妈不喜欢她,不想给她过生日;还有的说她的生日一定特殊,有纪念意义……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情况下,我出示了课题:“年、月、日”,让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进入新知的探究过程。
二、贴近生活,增添情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充满情趣。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先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兑换钱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接着,张贴各种币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紧接着,进行有趣的购物活动。我们准备了很多学生极感兴趣的小礼物,放在教室一角预先备好的四个柜子里,上面标好单价。让学生一手“交钱”,一手“取货”,学生甭提多高兴啦!个个都忙着数钱。我一声令下:“现在开始售货!”学生们有秩序地进行购买:有的买文具,有的买生活用品……不一会儿,东西被“一抢而空”。我趁着学生兴致高涨时,将他们带到一家小商店里,让他们亲自购买自己所需的实物,使他们对人民币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动手操作,激发情趣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创造性活动,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我设计了一道开放型数学问题:有一块长方形空地,长8米,宽6米,现在要在这块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正好占整个花圃面积的一半。请问:该如何设计花圃的建筑方案?请同学们设计美丽的草图,并画出来。问题一提出,学生们“自由组合”进行探索,有的同桌讨论,有的由几个人组合,全班同学焕发出极大的创造激情,自由地、主动地投身于数学活动中,十几分钟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学生们交流得很热烈,设计的方法多达十几种。学生们在这一动手实践中既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又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留出空间。调动情趣
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鼓励学生的创见,有利于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精神的定向和深入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鼓励他们求异。
例如,在教学“分类”,按不同标准来分类时,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相同的铅笔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分法:①按铅笔的颜色分;②按铅笔的长短分;③按铅笔的花纹分;④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⑤按铅笔有没有橡皮头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很多,兴趣盎然。这样教学,学生的单一思维就会向多元化发展,解题方法就会由零散呆板发展为系统灵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创设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充分發挥其主体作用,从而进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责编 罗永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84-01
情趣是什么?情趣就是情调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谈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就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术通而未得,悱者口预言而未达”。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的魅力,创设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
一、巧设情境,诱发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如教学“年、月、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艺茹同学今年12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为什么?”学生一下子争论开了,有的说艺茹同学家里穷,过不起生日;有的说她的学习不好,爸妈不喜欢她,不想给她过生日;还有的说她的生日一定特殊,有纪念意义……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情况下,我出示了课题:“年、月、日”,让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进入新知的探究过程。
二、贴近生活,增添情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充满情趣。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先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兑换钱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接着,张贴各种币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紧接着,进行有趣的购物活动。我们准备了很多学生极感兴趣的小礼物,放在教室一角预先备好的四个柜子里,上面标好单价。让学生一手“交钱”,一手“取货”,学生甭提多高兴啦!个个都忙着数钱。我一声令下:“现在开始售货!”学生们有秩序地进行购买:有的买文具,有的买生活用品……不一会儿,东西被“一抢而空”。我趁着学生兴致高涨时,将他们带到一家小商店里,让他们亲自购买自己所需的实物,使他们对人民币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动手操作,激发情趣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创造性活动,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我设计了一道开放型数学问题:有一块长方形空地,长8米,宽6米,现在要在这块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正好占整个花圃面积的一半。请问:该如何设计花圃的建筑方案?请同学们设计美丽的草图,并画出来。问题一提出,学生们“自由组合”进行探索,有的同桌讨论,有的由几个人组合,全班同学焕发出极大的创造激情,自由地、主动地投身于数学活动中,十几分钟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学生们交流得很热烈,设计的方法多达十几种。学生们在这一动手实践中既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又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留出空间。调动情趣
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鼓励学生的创见,有利于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精神的定向和深入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鼓励他们求异。
例如,在教学“分类”,按不同标准来分类时,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相同的铅笔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分法:①按铅笔的颜色分;②按铅笔的长短分;③按铅笔的花纹分;④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⑤按铅笔有没有橡皮头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很多,兴趣盎然。这样教学,学生的单一思维就会向多元化发展,解题方法就会由零散呆板发展为系统灵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创设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充分發挥其主体作用,从而进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责编 罗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