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与低碘量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中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选择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PAE)患者9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9岁。前瞻性随机分为A、B、C 3组(n=30),行CTPA检查。A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40 mL(碘质量浓度350 mgI/mL),注射速率4.0 mL/s。B组: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35 mL(碘质量浓度300 mgI/mL),注射速率3.5 mL/s。C组:管电压80 kVp,对比剂30 mL(碘质量浓度270 mgI/mL),注射速率3.0 mL/s。3组均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A组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B组、C组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重建。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及客观评价。记录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值和碘量。在轴位图像测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的CT值。结果 3组图像背景噪声、SNR、CNR及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测得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接受碘量分别高于B组(25.00%)和C组(42.14%)。与A组相比,B组和C组ED分别降低了38.09%、51.99%,SSDE分别降低了37.96%、48.39%。结论管电压80 kVp、对比剂30 mL(碘质量浓度270 mgI/mL)、注射速率3.0 mL/s在肺动脉CTPA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图像质量既满足诊断,又降低辐射剂量和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