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形容词”的句法功能与动因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you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功能语言学理论,基于北京大学语料库,聚焦研究“真+形容词”结构的句法功能与动因角度。研究发现:第一,前人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明确;第二,“真+形容词”可直接充当谓语和补语,不直接充当主语或宾语,借助“的”形成的“真+形容词+的”可充当定语;第三,“真+形容词”的句法功能是由其传信功能决定的,其作用是评估事实或现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主观评估语言投射的结果是相应谓语和补语的句法功能。
  关键词:真+形容词”  句法功能  动因  传信功能
  一、引言
  相关研究(李大忠,1996;李琳,2005)认为“真+形容词”不能作定语,并举证如下:
  (1)*a.一般大公司都录用真才能的人。
  *b.真有意义的聚会使我们永远忘不了。
  *c.昨天晚上我们参加了真热闹的联欢会。
  *d.西湖是真美丽的湖。
  此结论与有关语言事实不太吻合,汉语实际存在“真+形容词+的”作定语的情况。如:
  (2)a.然后把腿架到桌上,一种当总经理真好的窃喜烟瘾一般地溢满全身。(《掘金时代》)
  b.冯自觉不好意思,故仰天笑道:“真好的月亮啊!”(《感受名人幽默》)
  c.她是个了不起的女子,真好的女子。(《归来》)
  为系统探究语言事实,本文将立足功能语言学理论,基于北京大学语料库(下文简称CCL语料库),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聚焦研究“真+形容词”结构的句法功能与动因角度。
  二、相关研究
  纵观文献,目前关于“真+形容词”的研究重点为:句法环境、句法功能及其缘由分析。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真+形容词”只能作谓语和补语,但是不能作定语和状语。如:来思平(1999)从语用角度分析“真”不能用于疑问句与是非句,一般用于说话人表达自身情感的感叹句中,且一个句子的感叹语气不是由定语表达的。因此,“真+形容词”不能作定语和状语,只能作具有表述性的谓语和补语。单韵鸣(2004)主张,定语和状语是词组层面上的成分,虽然有修饰中心语的功能,却不具有表述功能,所以“真+形容词”不能作定语和状语。陈颖、蔡峥(2008)则从“真”的传信功能层面进行研究,分析了“真+形容词”是说话人对所说话的真实性的肯定,表现了说话人的话语具有可靠性。因此,“真+形容词”不能作修饰性的定语和状语,只能作表述性的定语和谓语。李琳(2005)根据功能分布认为“真”为语气副词,是对当时当地实际情况所做的判断而不是形容其状态;语用上,“真+形容词”是口语中强烈的感叹表达方式,是说话者对现实的主观评价。因此,一般不作定语。
  三、来自语料库的反证
  必须指明的是,以往研究在阐述“真+形容词”不能作定语时,实际讨论的是“真+形容词+的”的结构。然而,CCL语料库显示,“真+形容词+的”确实可以作定语,如CCL语料库中共搜到“真好”作定语的例句7个:
  (3)a.然后把腿架到桌上,一种当总经理真好的窃喜烟瘾一般地溢满全身
  b.那卫兵莫逆于心,也扑嗤一笑。冯自觉不好意思,故仰天笑道:“真好的月亮啊!”
  c.她是个了不起的女子,真好的女子。
  d.大贵把两个黑眼珠一瞪,粗声闷气地说:“嘿!我娘,真好的鸟!”
  e.朱老忠洗着脸,笑了说:“真好的叫驴!”
  f.他伸手划了个圆圈,又说:“一城山色半城湖……真好的景致呀!”
  g.约翰等会儿你们就要说,幸亏发觉得早,真好的运气!
  其他类似结构,如“真大的”“真聪明的”亦可作定语。如:
  (4)a.葛魏垂头丧气地说:“算了吧,老兄!你真大的气性,什么时候了,还开玩笑。”
  b.“对,我已经注意到了。”小家伙说,“但是不用为此伤心,真聪明的人不多。”
  c.真聪明的女人决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地偷懒。
  d.这是表扬真聪明的他装糊涂。
  的确,我们未在CCL语料库中发现“真+形容词”直接作定语的例句。因此,精确的说法是:“真+形容词”不能直接作定语,而“真+形容词+的”可以作定语。
  四、“真+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CCL语料显示,“真+形容词”具有如下句法功能特征:
  (一)“真+形容词”一般不充当主语
  经CCL语料库查询,没有一例是“真+形容词”作主语的情况。
  (二)“真+形容词”多充当谓语:根据其句法分布,可分为主句谓语和从句谓语,具体如下:
  1.“真+形容词”作主句的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词。以“真漂亮”为例,笔者在CCL语料库中共搜到173条结果,其中有139条是由“真漂亮”作谓语的,比重很大。这说明“真+形容词”比较常见的句法功能是作谓语,其中有134条作主句谓语。如:
  (5)a.小五感叹着,“现在我还时常会想起与她在火车上的那次激情。她可真漂亮。”
  b.他把我抱在怀里一边吻着一边说:“你真漂亮。”
  c.奥林匹克体育场中间由2800吨水造出的“爱琴海”而倍感自豪:“真漂亮,也很壮观。”
  上述三句中的“真漂亮”都作谓语成分,是对主语的评价。(5)c中省略主语“爱琴海”。“真+形容词”作谓语时,多为对客观事实做出的主观评价,是说话人就某一事物或性状表达感叹,或者其他主观判断,具有较为强烈的“主观性”。
  2.“真+形容词”作从句谓语,即“嵌入式结构”
  以“真漂亮”为例,笔者在CCL语料库中共搜到173条结果,其中有5条是作从句的谓语,比例很小。如:
  (6)a.来到巴黎以后,我觉得法国的女人真漂亮。   b.在姑奶奶家,有辆大套车很讲究,祖父夸这套车真漂亮。
  c.这个时候同伴的影响就开始慢慢超过父母,妈妈说这件衣服真漂亮。
  d.“她恳求我”,我打电话叫我妹妹凯瑟琳来、很多有眼力的人都说她真漂亮。
  e.想对他说句“圣诞快乐”,并想羡慕地大声说那儿童车真漂亮。
  这5个例句显示出一个规律:“真漂亮”作从句谓语时,前面主句的谓语动词都是“觉得、夸、说”这一类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这说明“真+形容词”多为说话人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
  (三)“真+形容词”一般不充当宾语
  经CCL语料库查询,没有一例是“真+形容词”作宾语的情况。
  (四)“真+形容词”不直接充当定语,但“真+形容词的”可作定语
  CCL语料显示,“真+形容词”一般不能直接作定语,必须借助“的”形成“真+形容词+的”结构方能作定语,如:以“真好”为例,共搜到7条例证可作定语,且均为“真好的”结构,而无“真+形容词”作为定语的例证。这说明“真+形容词”一般不直接作定语,但“真+形容词+的”可作定语。
  (五)“真+形容词”一般不充当状语
  经CCL语料库查询,没有一例是“真+形容词”作状语的情况。
  (六)“真+形容词”可充当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在CCL语料库中,以“真漂亮”为例,共搜到173条结果,其中有34条是作补语的。相对其作谓语的比例来看,作补语的情况算是占少数了。如:
  (7)a.巍贺兰争雄伟,敢与长虹比壮观的大桥,激情满怀地说:“你们干得真漂亮!”
  b.中简单提了一下。戴听后,把大拇指一翘,连声称赞:“格件事干得真漂亮!”
  “真漂亮”作补语时,多数都是感叹句,表示赞美。“真+形容词”作补语表示说话人对某一事物或形状发出赞美或者是主观评价。
  五、结语
  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前人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明确;第二,“真+形容词”结构可直接充当谓语和补语,借助“的”形成的“真+形容词+的”句式可充当定语,不直接充当主语或宾语。
  “真+形容词”的上述句法特征是由其语义和功能决定的。“真+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强调与肯定的作用,且具有传信功能。认知语言学(Langacker,1987)认为,所说的话的内容实际上都是我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人们在作出判断、陈述事实或报道事件的时候,由于对自己叙述的是否准确并不总是很有把握,所以,所传递的信息如果是亲身经历或证据确凿,其说话的口气就坚决、肯定;如果是道听途说或主观臆断,其说话的口气就犹豫、笼统。所以,人们在传递信息、尤其是新信息时,常常加上一些修饰语,以表明可信度如何、自己是否有把握等。人们在陈述事实和交待信息时,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会自行评估,这种评估就会投射到他所使用的语言上,也就是一定的语法表现。而副词“真”就具有这种传信功能。因而,“真+形容词”是一种主观判断,并且“真”与动态的句子相关,而很少与静态的词组发生关系。所以,“真+形容词”只能用于表述性的谓语和补语,不能用于修饰性的定语和状语。
  综上所述,“真”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表明说话人对某一事物的主观评价,并且对这种评价持肯定态度。“真+形容词”是带有说话人主观情感的,而不是客观事实。因而,“真+形容词”可以用作表述性成分(谓语和补语),但却不能充当修饰成分(定语和状语)。以“真好”为例,假如去掉“真”,则“好”可以当定语,如“他是个好人”;而加上“真”,则不行,如“*他是个真好人”(与表示是非判断句的“他是个真好人,不是假好人”不同)。以“真爽快”为例,假如去掉“真”,则“爽快”可以作状语,如“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但若加上“真”,则不行,如“*他真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究其原因,在于“真”是个传信副词,多出现在动态句子中,而极少与静态词组搭配。所以,形容词性的“真+形容词”只能作谓语和补语,不能作定语和状语,而“真+形容词+的”则为名词性结构,可以自由充当定语。(朱德熙,1982)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dford: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李琳.“很Adj”“真Adj”及“AA的”的语法功能辨析[J].北方
  论丛,2005,(3).
  [3]来思平.现代汉语副词“真”和“很”的用法辨析[J].北京科技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4]单韵鸣.副词“真”和“很”的用法比较[J].汉语学习,2004,
  (6).
  [5]陈颖,蔡峥.小议副词“真”和“很”[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
  科版),2008,(5).
  [6]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
  学出版社,1996.
  [7]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缪梦洁 罗思明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212)
其他文献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为多种病因所致的表现为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腰酸膝软,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不同程度的浮肿和高血压等,病
目的:探讨大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口服大黄免煎饮片(从小剂量开始,到每日用量3-9g)和心痛定,对照组单服心痛定,疗程均为6-8周,观察患者血脂,尿白细胞介素-6及免
摘 要:本文从历时角度探讨汉语“奶”字各种意义派生的过程,并从认知角度分析其语义演变的机制。“奶”字各种意义之间是有语义联系的,这与意象图式所激活的转喻、隐喻、事件域认知模型、概念整合共同构成的认知机制有关。  关键词:“奶” 义素 转喻 隐喻 事件域  一、引言  现代汉语“奶”的常用义项有“乳房”“乳汁”和“哺乳”,而在古代汉语中,“奶”在不同时期的义项除了“乳房”“乳汁”和“哺乳”外,还有“
目的:探讨补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补肾泄浊法立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2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显效18例,占29.03%,有效30例,占48.39%,有效率77.42%;治疗前平
我们于1996年3月—2001年6月共收治4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在25~78岁,其中男19例,女21例。我们对其采取健康指导,疗效满意。
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其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南阳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两种方言语音非常相似,很难分辨。本文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比较襄阳话和南阳话在语音上的
老年人由于机体机能减退,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在其治疗中有其特点,本人近8年治疗70岁以上骨折病人81例,现报道如下.
摘 要:“知不道”是北方方言典型的话语表达方式,常让人误会为“不知道”的同义语。从语用、言语行为、话语结构等角度进行审视与分析,不仅能够确切推知该词语的原生意义,还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去促进言语行为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交际双方创造性运用该话语,结合语境获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知不道 语用学 言外行为 动补结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然而,在北方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