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uti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吉林省集安市具有獨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优势,有利于蓝莓的生长,因此蓝莓产业可以作为集安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蓝莓产业的发展路径,合理规划种植布局,有计划发展产业规模,科学整合产业链关键要素,进而指导集安市蓝莓产业的整体健康、有序、科学发展,对于集安市培育新产业、挖掘新市场、带动新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集安市;蓝莓;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4.057
  蓝莓,又名越橘,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pp.)多年生灌木或小灌木,其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与较高的经济价值。英国的权威营养学家将蓝莓列为全球15种健康食品之首,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蓝莓评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1],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被美国农业部确定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果树树种[2]。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麓、鸭绿江畔,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3],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西南与辽宁省接壤,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是东北的边陲重镇和长白山商品的重要集散地[4]。
  1 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栽培种植蓝莓研究开始于1981年,由吉林农业大学教授郝瑞所开创,进而也使吉林农业大学成为国内最早开始蓝莓栽培种植研究的机构[5-6]。至1985年,开始在吉林省长白山区域的浑江地区(现白山地区),以及长春市、吉林市和延边市等地区开展栽培试验[7]。到2000年前后,逐渐扩展到山东青岛胶南、辽宁丹东地区。2000年~2010年期间种植区域主要集中于东北的黑、吉、辽三省和山东省[8],到2010年全国种植面积突破4万亩[9-11]。2011年~2015年是蓝莓产业的增速阶段。截至2017年底,我国蓝莓种植面积达70余万亩,其中吉林省栽培面积3万亩。预计在未来3~5年时间内,蓝莓种植面积将达到300万亩,若达此目标,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蓝莓生产国家[12]。
  1.2 集安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集安市虽非吉林省最早种植蓝莓的地区,但依托“塞北小江南”的物候条件,近年来蓝莓种植面积增幅较快。集安市移民局是当地蓝莓产业发展的开创者和推广者,其利用水库移民专项资金支持,早在2008年就在榆林镇地沟村开展了产业化种植探索,第一期种植面积24亩,至2011年全部进入盛果期,为集安蓝莓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
  目前集安蓝莓栽培区域主要集中在榆林镇地沟村及就近区域,同时在其他乡(镇)也有少量种植生产。在集安蓝莓种植过程中,吸纳了长白山地区蓝莓种植的经验与教训,品种主要选择半高丛蓝莓的北蓝、北陆为主,以及为利用集安气候条件选择的晚熟品种——达柔,少量的矮丛美登。北蓝、北陆等半高丛蓝莓品种,结合了矮丛蓝莓植株矮小、抗寒性强和高丛蓝莓果实品质优良的特点,一般可抗-35℃低温,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冬季在有雪覆盖的寒冷地区不会受到冻害[13-14]。
  2 集安蓝莓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规模较小,规模不够
  集安市的蓝莓产业发展面积目前超过千亩,按目前平均产量500公斤计算,2015年鲜果产量约50吨。按目前种植面积全部达到产量期,也仅有数百吨的产量,并且由于种植水平参差不齐,达到这个产量也存在不确定性。产业规模小,在产品销售、包装运输等环节受各方面制约较大,市场的主导权不够;产业规模小,不足以发挥集安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优势产区未形成优势产业。
  2.2 产业认识不深,发展缓慢
  集安市在省内属于蓝莓产业化生产开展的较早地区,在2008年就开始了产业化生产的初步尝试。但截至2015年,栽培面积也仅有千亩,具有比较性的临江地区仅2015年即新发展了近900亩。分析原因主要是集安优越的气候条件,在农业项目的选择上可选范围较宽,如人参、葡萄等产业发展均很好。其他农业项目较好的基础和良好的收益,使人们对蓝莓产业的认识不够深入。
  2.3 品种不尽合理,亟待优化
  集安地处鸭绿江畔,不仅具有辽宁丹东的温热气候,充沛的雨水,无霜期长的特点,而且有长白山昼夜温差大、冷凉的特点。相比长白山地区具有早熟的优势,相比丹东地区具有晚熟的优势,集安目前仅采用较早的个别蓝莓品种,无法突出集安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势,品种单一、成熟期搭配不合理、品种区域化工作开展较少,品种规划和产业种植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阶段。
  2.4 种植技术粗犷,急需提升
  集安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让种植者心存侥幸,在前期种植土壤基本无改良、无灌溉设施,后期无肥料补给、不修剪等,完全属于“靠天吃饭”的粗放种植状态,使得当地蓝莓成树的产量在500公斤/亩左右,根据集安的物候条件,产量应在800公斤/亩以上,如管理到位可超过1000公斤/亩,因此集安地区通过完善和提升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空间巨大。
  3 集安蓝莓产业规划布局
  3.1种植区域布局
  3.1.1 鲜食型蓝莓种植区(岭南) 岭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被称为“塞北小江南”,是吉林省唯一可以种植大苹果的区域,无霜期在150天以上,生育期长,气候条件优越;同时这一区域属于长白山区,气候相对冷凉,春季开始生长相对晚,是大果鲜食型蓝莓适宜种植区域。
  从蓝莓品种适应性方面分析,多数高丛类型和半高丛蓝莓品种适宜本区域种植,在品种选择上空间大。目前国内北方两个蓝莓主产区:辽宁的丹东与庄河、山东的青岛地区露生鲜果成熟期在6~7月期间,而集安是国内高丛类型蓝莓中同类型品种成熟期最晚的地区,露生成熟期可延伸到8月份,又因冷凉和充沛的雨水,品质好于上述地区,集安是发展晚熟品种的极佳区域,而且晚熟有利于形成市场供应期差异化,产品市场竞争力更强。   3.1.2 加工型蓝莓种植区(岭北) 岭北地区无霜期较短,相对冷凉,无霜期短,适应矮丛和半高丛蓝莓种植,兼顾部分抗寒能力强的高丛蓝莓品种。品种应主要选择耐寒、高产、耐储的加工型品种,以及具备未来机械化采摘可行性的品种,如美登、北春等,兼顾少量大果鲜食品种即可。
  岭南地区在发展蓝莓进程中,也可以适量考虑加工型品种的种植,因为加工型品种冬季防寒简单、采收集中、果实市场需求量大,并且具有目前的加工产品类型难以用大果鲜食型蓝莓替代的特点。从总体上看出,集安市境内无不适应蓝莓种植区域。
  3.2适宜品种选择
  考虑充分利用相对冷凉的气候条件,使果实成熟期有效避开山东、辽宁等果实产区蓝莓成熟期,使本地生产果实更具有全国市场竞争力。因此,如前所述集安应发展以大果鲜食型蓝莓为代表的高丛蓝莓,尤其应以中晚熟品种为主,兼顾早中晚熟搭配。具体品种见表1。
  3.3 蓝莓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
  东北的长白山、大兴安岭是我国野生蓝莓的主产区,因此北方种植者对蓝莓种植一直存在误区,认为蓝莓无需过多的技术管理,自然生长即可,如不针对土壤实际情况进行改良,不进行必要的水利设施投入,过量施加化肥等,在吉林的临江、靖宇、抚松等地是普遍现象。然而蓝莓种植是否成功,取决于两个重要技术环节:一是土壤的改良;二是定植后管理。
  3.3.1土壤改良 适宜蓝莓生长的土壤需要透水性、通气性及排水性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因此在蓝莓定植前,要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改良,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的通透性。蓝莓需要的土壤pH值为4.5~5.5之间,最适宜4.5~4.8之间,pH值过高常造成缺铁,生长不良,产量降低甚至植株死亡。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8%。土壤改良定植前一次性完成,优于后期的逐步改良,后期改良不仅影响蓝莓苗木的生长,而且导致生产成本提高、蓝莓品质降低。
  3.3.2苗木定植 蓝莓定植技术是蓝莓成功种植的第二步,定植时间在春、秋两季均可,因北方秋季定植后,马上面临越冬维护,一般建议采取春季定植。集安地区蓝莓苗木进入产果状态需要4年以上时间,时间长、风险高,因此建议集安地区选择3年以上苗木,按照行株距为1米×2米,建好蓝莓台田,每亩定植株数约330株。
  蓝莓相比其他果树,根毛少、根茎浅,根群分布在浅层土壤中,不耐旱、不耐涝,尤其集安地区雨水丰富和雾气充盈,所以排水性好对蓝莓的培育十分重要。集安宜选择在丘陵缓坡地带,采取高畦栽植。
  3.3.3 土壤管理 通常采用清耕方法,清耕的深度以5~10厘米为宜,清耕的时间从早春到8月份都可进行,也可采取生草法,即采用行间生草,而行内除草,生草法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并具有明显的保持土壤湿度、便于机械作业的优点。
  3.3.4 田间施肥 蓝莓种植后需要适度的施肥,在土壤较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情况下一般不施肥或少施肥,或根据土壤分析及叶片分析结果追施所缺少的某些元素。一般施肥的三要素比例(氮∶磷∶钾)可以是1∶2∶1。硝态氮肥对蓝莓浆果有害,应施铵态氮肥。施肥时可根据土壤的酸碱度选用不同的铵态氮肥。氯离子容易对蓝莓浆果致害,在施用钾肥时应禁止施氯化钾,应施硫酸钾肥。
  3.3.5 整形修剪 定植不满3年的幼树以培养扩大灌丛和整形为主,修剪方法主要是剪去除花芽、细弱枝条和小枝组。成龄树修剪应疏除株丛内的细弱枝、衰老枝、病虫枝、过密枝条或枝组、回缩老枝,或疏除过多的花芽。整形修剪时间在冬季和夏季均可,但以冬季修剪为主。
  3.3.6 病虫害防治 蓝莓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有“蛀干类天牛”、“金龟子”的幼虫、蛴螬,以及“叶片失绿症”“叶枯病”“僵果病”“食叶类刺蛾”等,如防治的好则可以避免发生。根据病虫害情况可适当喷撒相应的杀虫剂,同时结合冬季修剪,清除杂草,消灭越冬的病虫,并剪除病枝、虫枝等可有效预防翌年病虫害的发生。
  3.4 蓝莓旅游业发展路线图
  长白山鸭绿江畔“塞北小江南”的独特气候、中朝边境的神秘朝鲜的魅力、源自公元前的古老高句丽文明,使集安成为吉林省主要的旅游目的地;而蓝莓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艳丽的品相、繁多的加工品,给予了蓝莓丰富的概念和故事性,将为集安旅游添增新的旅游元素。
  3.4.1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 充分发挥集安“塞北小江南”的独特气候,规划引导龙头企业、蓝莓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集中发展蓝莓种植园,与集安已形成的人参、葡萄种植基地,形成鸭绿江河谷现代特色农业集群,利用彼此差异性的成熟、采摘季节,形成相得益彰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造“好山、好水、好集安”的农业旅游路线。
  3.4.2 长白山生态观光游 长白山鸭绿江是尚待开发的原生态旅游线路,尤其是沿江的1~15道沟,原始生态自助游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推崇,辽宁省到长白山的自驾游主要通过沈吉高速进入吉林,以“游鸭绿江河谷,采长白山蓝莓”打造长白山鸭绿江生态旅游线路。
  3.4.3 历史人文文化故事 集安是高句丽古文化的核心区,史料记载始于公元前37年,加之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野生蓝莓产区,蓝莓可挖掘的历史故事、美丽传说将更让人信服。集安可在此方面充分挖掘,并以“集安蓝莓”地理标志支撑,形成蓝莓原产地的文化定位,抢占市场宣传的主导地位。
  3.5 完善顶层设计,引导产业规范发展
  按照“政府推动、分级负责”的原则,成立蓝莓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施专项推进。建立蓝莓产业专家顾问组,围绕市场定位、品牌建设、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蓝莓产业的战略研究,提供前瞻性的咨询和建议。各相关部门要把发展蓝莓产业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分解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推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依托吉林农业大学等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蓝莓栽培、田间管理、采收、分级、储藏、加工等分别建立藍莓种植质量标准;鲜食果品、速冻果、加工原料等各种果实质量标准;果酒、饮料、花青素等产品质量标准,形成蓝莓产业标准化质量体系,实现生产、加工标准化。把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作为提升蓝莓产业层次、实现蓝莓产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引导蓝莓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3.6 组建行业组织,自律规范行业发展
  传统农业种养殖,完全基于农户对市场的自身判断,没有科学的规划和预测,盲目跟风,市场非周期性波动让农户损失惨重。蓝莓属于高附加值的优果经济,需要建立以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专业农民合作组织为核心的产业主体,带着散户共同发展。即新兴农业发展的合理路径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
  当地政府应制定专项的招商引资政策,在种苗优惠、土地流转支持、种植补助、水利基础设施补助、人才奖励、生产种植资料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引进龙头企业、扶持种植大户、支持组建蓝莓种植专业农民合作社,实现产业的集中化、健康良性发展,条件成熟时成立集安市蓝莓产业发展协会,统一生产种植资料采购、统一技术培训与指导、统一鲜果保鲜仓储、统一销售渠道、统一物流配送,甚至统一市场价格。
  3.7 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蓝莓产业发展
  设立蓝莓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投向科研、培训、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将农业开发、土地整理、农业产业化、产业发展、科技研发等专项资金捆绑使用,统筹安排,集中向蓝莓产业倾斜,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领作用。
  采取政府投入一部分、金融部门贷款一部分、招商引资一部分、企业和果农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利用政策、环境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参与蓝莓产业开发,提升整体加工层次和水平。
  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促进金融对产业的投入力度。政府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备案与转让机制,为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专业农民合作组织流转农户的土地进行蓝莓的规模化种植提供支持;以备案与转讓机制,撬动金融机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标底的认同,同时以蓝莓种植贷款贴息的政策支持,降低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专业农民合作组织的融资成本。
  3.8 积极引导宣传,打造集安蓝莓品牌
  发挥农业、科技、财政、国土资源、金融、税务、质监等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协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开辟扶持蓝莓产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加强蓝莓生产、加工和流通的管理与服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优良发展环境。
  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蓝莓产业发展优势、潜力和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扩大集安蓝莓的知名度,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参与度。筛选确定一批种植基地,通过采用优良蓝莓种源或新品种,以及系列配套栽培技术,使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良种化种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蓝莓产业整体快速发展。突出“白山、黑水、寒地、有机”的主题,结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做好蓝莓产业宣传品开发及媒体广告工作,广泛宣传集安特色蓝莓产业。
  4 结语
  本文旨在概述国内蓝莓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与集安市蓝莓产业发展相关的数据和资料,了解目前集安市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对集安蓝莓产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从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出发,分析集安蓝莓产业与国内其他省、市的比较优势。最后针对集安蓝莓产业存在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一,优化蓝莓产品的产业结构;第二,建立有效的产业链网络平台;第三,加强大连蓝莓产业的品牌建设;第四,推动技术引导产业发展;第五,拓宽蓝莓产业的投融资渠道;第六,加强政府的监管与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李亚东,张志东,吴林.越橘(蓝莓)栽培与加工利用[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
  [2]吴林.我国越橘栽培生理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35(04):379-383,388.
  [3]朱兴友.构建新型工业化 推动可持续发展[J].环境教育,2005(09):76-78.
  [4]刘贵富.中国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学术交流,2004(10):132-135.
  [5]郝瑞.长白山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J].园艺学报,1982,9(3):9-16.
  [6]郝瑞.长白山笃斯越橘的调查研究[J].园艺学报,1979.6(2):87-93.
  [7]李亚东,郝瑞,陈伟,等.越橘对长白山区酸性土壤的适应性[J].园艺学报,1994,21(02):129-133.
  [8]李丽敏,吴林.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49-74.
  [9]吴林,刘荣礼,李丽敏.湖北省蓝莓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36(04):317-319,329.
  [10]魏海蓉,刘庆忠,张力思,等.山东省蓝莓生产科研现状及发展前景[J].落叶果树,2008(05):1-3.
  [11]苏德志,王亮,李巍雨,金彬,杨智娟,丽娜.关于呼伦贝尔市蓝莓人工种植情况的调研报告[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08):9-10.
  [12]吴林.中国蓝莓35年——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6(01):1-11.
  [13]王艳,王莹,刘兵,屈德宁.蓝莓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
  [14]吴林,张志东,李亚东,等.半高丛和矮丛越橘品种引种栽培试验[J].中国果树,2002(02):27-29.
  作者简介:韩姣,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果树学。
  通讯作者:吴林,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蓝莓等小浆果品种选育、栽培生理和产业经济。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节约用地使土地供应总量保持平衡,并做到在数量上尽可能增加质量上尽可能保持上乘,做到有效地保护耕地,这个问题是在我国当前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以新民市的基本农田建设具体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农业用地的质量就直接体现在农用地分等上,在我国庞大的耕地需求中把农用地进行分等处理,可以通过分等判断出不同农用地的质量,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等级详细分析该农业用地日后出产粮食的潜力,为今后的土地总体规划
期刊
摘要:随着全国范围内集休闲、生态、人文等特色化旅游业的广泛开展,乡村旅游不仅成为居民假日娱乐的公共休憩选择,同时也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普惠举措。本文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来看,分析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并结合相关理论、政策、法规等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2.7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宽视野、深基础、高素质,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生物工程作为高新技术专业,更应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生物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沈阳工学院  基金项目: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项目编号:GZ201340;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
期刊
摘要:本研究对广西柳城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表层土壤硒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总硒量变幅为0.09~2.90 mg/kg,平均含量为0.56 mg/kg,高于全国土壤平均硒含量水平,大部分土壤硒含量达到足硒富硒水平。土壤硒含量分布较为均匀,成土母质以第四系沉积物及二叠系、石炭系灰岩类形成的土壤硒含量相对较高,土壤类型中石灰土硒含量相对较高,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类土壤硒含量相对较高,
期刊
摘要:高校纪念品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特别的文化产品,它蕴涵着丰富的校园文化和浓厚的历史底蕴,可以完美展现出各高校所自有的精神面貌和人文形象,校园纪念品的火热发展有利于构建良好的高校形象。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国内外纪念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并结合目前纪念品市场发展情况,分析我国各大高校的纪念品市场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校纪念品;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F592.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省植物检疫站按照农业农村部、省农委的统一部署,2018年9月5日,在前郭县举行全省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以“夯实工作基础,推进改革创新,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的帷幕。  启动仪式上,前郭县农业局副局长马长宝发表致辞,省植物检疫站站长崔源安排部署宣传月工作,种业代表宣读了《倡议书》。  省农委副巡视员成洪宣布2018年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
期刊
一年美景最秋色,又是参果飘香时。在硕果累累、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一年一度的人参节如约而至。迸发着新活力的“中国人参之乡”抚松,再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9月1日,伴随着精彩的文艺演出,第32届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开幕式暨抚松县第十三届“参王”大赛隆重举行。全国各地的参农、商客、专家和媒体记者云集现场,共同见证参王的诞生。  本届参王大赛由抚松县人民政府主办、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中心承办,分为“园参
期刊
素有“皇粮御米”之称的梅河大米曾被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为特需食品。近年来,在国内、国际大型农博会上获得消费者最满意产品、博览会金奖、吉林名牌、中国名牌等众多雅誉殊荣。可是,由于没有大型龙头企业,优质水稻卖不出好价钱,全市水稻只能种植普通品种、出卖水稻原粮,在低收入的轨道上年复一年,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农民增收致富步履蹒跚。  如何发挥资源、技术和品牌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业提质增效进程?
期刊
特点  临储拍卖状况好转,玉米价格先涨后稳  走势  本月,吉林省农户手中余粮甚少,加工企业以采购拍卖粮为主,贸易商积极出货,玉米价格先涨后稳。市场主体对新粮价格有看涨预期,受成本上涨提振,预计开秤价格将可能高于去年,走势也将伴有季节性小幅波动。但陈粮拍卖持续进行,华北新玉米上市量增加,短期内价格涨幅受限。  一、国内玉米市场供需情况  从现货方面看,本月临储拍卖情况有所好转,全国玉米市场整体呈稳
期刊
8月20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省商务厅、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以“做强公主岭玉米产业,打造新时代玉米品牌”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公主岭玉米产业博览会在“中国玉米之乡”公主岭市盛装启幕。农业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粮食局及所属行业协会,吉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农委、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工信厅、省粮食局、省经合局、省畜牧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