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上尿路结石手术中肾盂高压与液体反流的管理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l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镜手术已成为泌尿外科治疗上尿路结石最常用的方法,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特别是以尿脓毒血症为代表的感染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尿脓毒血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过程中灌注液体引发的肾盂高压及液体反流密切相关。通过控制手术过程中的液体灌注、监控肾盂内压和灌注液体的反流等环节,可以有效地控制术中液体反流,从而减少感染性毒素及病原体的播散,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本文从尿路梗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出发,对肾盂高压所引发的液体反流及其导致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术中压力的控制及肾盂高压时尿脓毒血症的防控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已知的肾盂内压控制范围及关键节点。

其他文献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生物化学反应的重要介质,作为辅酶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作为底物参与分子信号传递。NAD+在细胞内合成与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将直接影响新陈代谢、生物昼夜节律以及衰老等多种生物学过程。NAD+失衡在中枢神经元变性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视网膜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近年的研究也证实了NAD+失衡参与视网膜变性。NAD+失衡偶联视网膜神经变性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涉及线粒体结
眼科临床常会借助多种图像相关检查技术来分析病情、帮助诊断和指导预后。基于计算机智能科学的人工智能(AI)在图像识别方面具有极大优势,逐渐成为眼科图像诊断的研究热点。目前,AI技术在眼科图像诊断的研究主要应用在与眼底照相技术和光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相关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等疾病的诊断中,并能够获得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的诊断结果。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AI技术在眼部图像中的诊断应用将
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威胁人群健康并给全球医疗体系带来沉重负担。与此同时,一系列创新进展给泌尿系结石的诊疗和控制带来了希望。这些创新成果为泌尿外科医师提供了应对结石病的新的高效的策略和手段,有助于泌尿系结石的防控。本文主要从原始创新、技术优化、协同创新等角度,论述泌尿系结石在临床诊断、药物防治、碎石设备和手术方法等领域的新进展。这些新进展、新突破的研发及临床转化,有助于提高泌尿科医师对泌尿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俯卧位SVOF原则两步穿刺法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同一医疗组连续收治的838例经CT平扫诊断为肾脏或输尿管上段(L4横突以上)结石并施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425例患者采取俯卧位超声定位下积水肾盏直接穿刺法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对照组);413例患者采取俯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是影响骨发育的关键信号转导通路之一。正常情况下Wnt/β-catenin信号维持骨微环境处于稳态平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破骨细胞的形成及骨量调节有重要调控作用。而该通路异常可能导致骨肿瘤、代谢性骨病、退行性骨病等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与骨肉瘤,尤因肉瘤等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对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为相关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骨病提
支架移植物远端新发破口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本文从主动脉夹层发生后动脉壁组织学特点,支架移植物弹性变形能力对内膜结构的持续损伤及血流搏动状态下累积损伤三个方面,综述了该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促进假腔重塑对于支架移植物远端新发破口(dSINE)的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使用的是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该系统由覆膜支架和输送系统组成,在支架构型、输送系统及释放方式上有所不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原理与主动脉瘤有区别,因此在支架选择上亦有区别。在完成术前影像评估和测量的基础上,建议支架近端尺寸的放大率为0~5%,长度为160~200 mm,支架远端越过降主动脉弯曲处,以达到顺应降主动脉血流、支架远端尺寸的放大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中成药宁泌泰胶囊在上尿路结石术后促进排石及并发症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第二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纳入上尿路结石外科治疗术后有残余结石的患者,按1∶3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宁泌泰组。对照组按需给予抗菌药物或双氯芬酸钠栓剂治疗,宁泌泰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宁泌泰胶囊(4粒/次,3次/d,口服)。
现代外科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外科学近几十年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损伤控制外科、微创外科、加速康复外科等理念与日俱新,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等已不再新鲜。外科手术越做越精细、技术越来越成熟,外科医师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医学各专科的共同语言,医学伦理学比以往更有必要被提及和强调,理解它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能使外科医师更好地找回外科手术的初心。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外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应用于Taylor外固定支架行胫腓骨骨折复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院创伤骨科采用Taylor外固定支架治疗的69例胫腓骨骨折病例资料,比较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实验组)和采用配套软件标准测量法(对照组)行骨折复位的患者术后的残余畸形量的差异。所有患者在术后拍摄患肢的正、侧位胫腓骨全长X线片,实验组的患者行双侧胫腓骨CT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