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清国史馆《文苑传》第一次稿首次将姚鼐等桐城派文人写入国史,姚鼐亲传弟子陈用光曾任《文苑传》总纂官.重新考察陈用光供职史馆的历史情境,可知诸多官员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国史编纂并施加影响,总纂官对入传人物并无独断权力.姚鼐本人荐举他人入《文苑传》并非纯粹以学统为标准,《姚鼐传》却塑造了姚鼐对抗汉学、力宗宋学的形象.翁方纲同为陈用光与国史馆总裁曹振镛之师,其弘扬宋学、匡正学风的宗旨极大影响了《姚鼐传》的书写.这一稿《姚鼐传》广为流播,成为后世不断书写姚鼐抗衡汉学、根柢程朱的学术形象的源头之作.
【机 构】
:
清华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国史馆《文苑传》第一次稿首次将姚鼐等桐城派文人写入国史,姚鼐亲传弟子陈用光曾任《文苑传》总纂官.重新考察陈用光供职史馆的历史情境,可知诸多官员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国史编纂并施加影响,总纂官对入传人物并无独断权力.姚鼐本人荐举他人入《文苑传》并非纯粹以学统为标准,《姚鼐传》却塑造了姚鼐对抗汉学、力宗宋学的形象.翁方纲同为陈用光与国史馆总裁曹振镛之师,其弘扬宋学、匡正学风的宗旨极大影响了《姚鼐传》的书写.这一稿《姚鼐传》广为流播,成为后世不断书写姚鼐抗衡汉学、根柢程朱的学术形象的源头之作.
其他文献
法学研究中的性化语用非常普遍,特别是在法理学文章中性化修辞堪称特色.然而法学界对法律语用的专题研究很少,性化语用没有与定义思维融贯,含糊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但性化语词的模糊性恰可作为意识形态话语工具.对法律的性化修饰及运用,既要看到其积极意义,也要注意其弊端.性化语用一方面会增大对法律本体认识的模糊,另一方面也会提升传播的效率.就提升思维和规范行为来看,对法律的性化语用需要强化定义思维,以便在定性的基础上恰当使用.法治话语体系的塑造,需要确定捍卫法治的性化语词,确定其基本含义和体系要素,探寻要素间的逻辑一
马克思劳动幸福观认为,“劳动是生命的乐趣”,劳动幸福是人类的真正幸福.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带来新的危与机,在资本的驱动下,智能机器削弱劳动者的主体性、资本逻辑加深劳动的异化、异化劳动导致人的痛苦,形成对劳动幸福的遮蔽之势,使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受到质疑.但若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合理使用,它将提高劳动效率、优化劳动关系、推动劳动解放,助力劳动幸福的实现,进而确证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基于此,我们要化危为机、把握契机,推动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理论创新,加大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宣传力度,倡导马克思
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发展方向经历多次选择与调整.改编之初,新四军主要立足江南寻求东向发展.在发展华中过程中,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东南局对新四军发展方向出现分歧,在实际斗争中形成以苏北为重点的发展格局.1941年2月,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准备西向发展河南,但因敌情变化被迫终止.8月,华中局再次提出西向发展,中共中央考虑到国共关系没有批准.1942年基于抗战胜利的预期和掌握山东的需要,刘少奇要求新四军向山东发展,但因华中形势困难未能实现.1944年为配合美军登陆杭州湾计划以及争取战后政局先机,中共中央布置新四军向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