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收入差距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已进人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居民收入差距仍不断扩大,社会进步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程度,长此以往,终会阻滞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居民幸福感却没有明显上升,相反,还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下降趋势,呈现出“不幸福增长”的格局。本文通过分析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和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此,针对性地提出缩小收入差距的策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获得长期经济发展,进而对提高居民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差距扩大;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幸福感
  引言
  在联合国首次发布“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中国内地则排名第 112。幸福指数报告指出,财富的多寡并非是幸福指数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人的不幸福到底體现在哪里呢?这主要体现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终目的是追求幸福,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因此,采取积极措施,制定有效政策,尽快缩小收入差距,确保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日益提高居民幸福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
  一、收入差距与“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世界银行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即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3000 美元左右步入中等收入国家,因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实现顺利转变,经济发展就会陷入长期停滞.
  “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差距密切相关。大部分国家未能有效解决多数人共享享财富的难题都持续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国家迈入中等收入陷阱后,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导致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因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比如在上世纪 70年代,拉美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44~0.66之间,一些国家由于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两极严重分化,甚至政权更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重。
  如果中国也迈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不再增长届时一定会影响改革和社会安定,所以避免中国进入中等陷阱是现在经济发展的难题。
  二、我国收入差距的具体表现
  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2006年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实际上已超过了0.5。由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可知,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高达0.61,高于当年世界银行所公布的全球基尼系数平均0.44,说明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
  中国收入不均程度罕见,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是高基尼系数从各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也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自然结果。可以通过政府的二次分配政策来实现短期内收入差距的缩小,并且通过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以实现长期的机会均等。
  三、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负面影响
  收入差距过大会伤害国家的经济增长,人们的社会凝聚力就会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在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经济调整或颁布其他经济刺激举措时,便无法形成共识。相应的便是,经济增长反过来又受到收入差距的影响。
  “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经济增长问题,从理论上讲,收入差距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影响经济增长。
  (一)通过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如投资、消费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直接起作用,贫富差距的扩大不利于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差距使高收入阶层的财富积聚,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减弱,高收入阶层奢侈品需求日益增加。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越严重,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也就越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就越小。
  过大的收入差距,不仅影响社会整体的消费需求,而且会减少企业的投资需求.社会整体的消费需求水平下降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需求,而且这种负面影响还会产生成倍的放大效应。
  (二)间接地通过经济增长的阻力因素集聚爆发
  首先,社会风险易被收入差距诱发。主要是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对抗性社会心理的形成以及对犯罪的促进作用,比如群体异质性提高、相对剥夺感上升等。
  其次,政治风险也易被收入差距过大而引发。在收入分配中,弱势的群体与强势群体相比缺少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作为获得巨大的利益集团的强势群体,不仅收入不断增加,还会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巩固和扩大已有的高收入。二者的矛盾达到一定的程度,政府的经济、法律等手段等也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却只能通过暴力手段,暴力分配的巨大破坏性可从国内外的历史得知。
  四、收入差距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当国家变得富有时,国民的平均幸福感却并未随之提升,这一现象被称为“幸福悖论”这一现象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出现,目前也开始适用于中国。
  很多学者认为社会不平等,特别是收人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居民幸福感降低的原因。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水平,但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经验却显示,国民收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其幸福感指数的相应均衡增加。在过去10 年中,中国人的幸福感先升后降,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非同步性。
  (一)收入差距越大,对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的负面影响越大。
  收人差距扩大带来的“相对剥夺感”是导致中国居民幸福感下降的重要原因。“相对剥夺感”是指人们通过与参照群体的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一种被其他群体剥夺的负面心理体验.
  伴随收入不均拉大,中国所有收入阶层的生活满意感都下降了。有两个心理机制来解释收入不均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其一,当中低收入阶层发现富人越来越富,收入差距扩大时会觉得不公,从而降低幸福感,其二,收入差距将拆散社群,导致社会信任破坏而社会信任与幸福感正相关发现收入不均与幸福感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不平等厌恶。
  (二)收入差距通过社会犯罪率间接地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成员的心态平和程度由于不合理、不公正的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产生巨大影响,心理失衡和强烈的失落感,在社会不公平感和社会剥夺感的相互作用下,人们会对向上流动失去信心,社会焦虑感便会蔓延开来,从而导致社会整体幸福水平下降,社会不安全感逐渐增强,社会的不稳定和犯罪因素日益扩大,这些犯罪活动对居民的幸福感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增大。   (三)收人差距显著损害了低、中低和高收人阶层的幸福感,而对中高收人阶层的影响并不大。
  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趋势导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越低,收入差距对这些人群的对幸福生活的不利影响也日益扩大。收入不平等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小于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对低收入者影响显著地大于中等和高等收入者的,甚至对高收入者产生积极的作用。居民对收入分配合理性的判断会显著影响主观幸福感,自身收入合理的居民主观幸福感要显著比自身收入不合理的低。
  五、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措施
  为了增强国民幸福感,国家必须完善收入调节政策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和保证社会公平与和谐,政府的宏观政策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收入分配机制整合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减少收入差距。不仅需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化财政二次分配的重要职能,还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切实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水平;完善居民个人所得税制度,注重收入制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支出结构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应从经济建设政府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切实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向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服务上来。政府应该将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并设立量化的民生发展考核指标,切实提升城市的幸福感。加大民生投入,创新社会管理,要继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
  (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打破城乡二元格局
  缩小收入差距的的重要方法是城市化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效应。我国农业人口数量较大,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意义深远。
  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对人力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产生严重的阻碍,影响人们的居民幸福感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取消由户籍而产生的特殊政策,加速人力资本的流动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转变教育投入的数量和结构
  由于大量存在低素质劳动力和缺乏高素质劳动力,不同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国的教育公平程度仍然偏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明显。教育不仅有较强的外部性还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鉴于教育这两方面的特性使作为公共服务导向的政府应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而且,应该促进教育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加融资渠道的多样性,政府可以为人力资本投资提供金融支持通过提供担保、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
  通过缩小收人差距,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公平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矫正收入分配偏差以促进结构调整,逐步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普通劳动者的福利,使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加,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让国民收人分配更多地向居民部门倾斜、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机会均等程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结构建设和完善制度,创造更多的公平的就业机会,尽快从中等收入陷阱中解脱出来,加强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J]人民论坛,2010,(7)
  [2]蔡昉.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
  [3]福林.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重在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J].领导文萃,2011,(10·下).
其他文献
美国一流的高校智库致力于公共政策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决策咨询和人才培养,将这三者作为自身的功能定位,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特色发展路径,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决策影响力、促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企业社会工作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对于企业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应当对社会工作的内容加以重视,然后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适应
"推进'智慧工会'建设,构建线上的服务阵地,就是要以职工多元化需求为导向,提高服务职工的精准度."这已是首都工会人的共识.如今,在北京各级工会争相搭建的网上会员服务平台上
期刊
如今,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和国家的重视,农村垃圾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本文围绕十九大提出的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广西河池 A县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运用相
相对于企业来讲,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时期发展的主要内容,加强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能够很好的促进对党和国家相应政策合理落实,以此使得企业合理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
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句话精炼地概括了我国职业教育和就业的关系。本文从职业院校学生的现状着手分析,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从学生本身、学校教育、创业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职业院校;就业;问题研究  职业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同时他们也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几年来,职业院校的学生也以超过90%的就业率,备受社会
2017年以来,北票市人民检察院在市委和上级检察院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特别是围绕推进党的建设、“五个一工程”建设、生态建设等全市重点工作,全面履行法
期刊
这些年来,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房地产企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周期长,投资多,资金的需求量大,所以风险相对也很大,对于会计信息
化学工业属于基础工业,伴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和人类不断的进步,化学品被普遍的使用在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以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化工安全可以算得上是保持国民经济稳定
梳理“本质”的哲学含义,可以达到对“法的本质”问题的理解.从“本质”的含义,以及对法的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的进程,同时通过对非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