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皮肤黑素障碍的超微结构研究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_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对6例系统性,2例限局性硬皮病患者作活检,多巴染色,并作了电镜检查,测定黑素体的大小,以研究其皮肤黑素障碍的特征.结果:色素过多的皮肤中,黑素细胞数目正常或仅稍增加,其分布不如正常皮肤规则,其大小、树突数及其长度普遍增加,多巴氧化酶活性较周围正常皮肤为高.在色素脱失的皮肤中,其皮损边缘的黑素细胞较正常的大(3或4倍),且分布不规则,其中一些呈星形或长梭形,其余的呈圆形,无树突.有时其多巴氧化酶较色素过多皮肤还高.

其他文献
肝脏损害并不被认为是PUVA疗法的禁忌症.PUVA疗法正被用于因为肝脏损害而不能继续应用MTX的银屑病病人.作者报告一例患30年银屑病的59岁白人妇女,在长期应用MTX后引起肝脏损害(经肝活检证实).其后患者接受每次口服甲氧补骨脂素50毫克的PUVA疗法,效果良好.
期刊
局灶性上皮增生(focal epithelial hyper-plasia)是口腔粘膜良性增生性损害,在1965年由Archard 等首先描述。此病多见于美洲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和南非黑人混血种。临床表现为多发的、无痛性、1~10毫米直径大小稍隆起的柔软丘疹或结节,呈淡白色或正常粘膜色。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作者报告一例56岁妇女;因口腔粘膜有多发无痛损害4个月而就诊。体检:在下唇和颊粘膜两旁大约
期刊
本文详细报道了用一种DNA试验来测定各种皮肤病的抗-DNA抗体滴度的结果。材料和方法:实验用皮肤科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血清进行的,并用健康者的血清作对照。血清抗-DNA抗体是用DNA标记的红细胞间接血凝集反应测定的。凡是稀释度≥1:80的为阳性结果。结果:1.正常人的抗DNA抗体:检查20人,15人完全阴性,5人稀释度是1:20,因为阳性反应稀释度在≤1:40时无特殊意义,所以均视为阴性。
作者见到两批伴发于低湿度工作环境的皮肤病患者.第一批发生于安装新国际电话交换设备的职工中.大约有500个职工在两层主楼工作.1975年4月开始工作,到1976年9月,有一组职工因发生相似的皮肤症状而就医.8例患者中,5例发生慢性瘙痒和荨麻疹,以非暴露部位为主.瘙痒性风团发生于工作周,特别是一天工作结束时.当工作至身体发热时,症状更为明显.其余3例中2例有皮肤刺激感,1例小腿有湿疹.
1963年Wade介绍用皮肤切刮法涂片查菌来估计麻风病人细菌情况.用细菌指数(BI)对涂片部位细菌作半定量的估计;以形态指数(MI)评价化疗效果和早期发现麻风杆菌对抗麻风药物产生耐药性.为了对药物疗效作出正确的评价必须使研究方法标准化.本文研究未治瘤型麻风病人不同部位涂片BI和MI的差别,并建议以BI和MI最高的6个部位作为皮肤切刮法涂片查菌的标准部位.
期刊
荨麻疹性血管炎(urticarial vasculitis)是近年来国外文献陆续有所报告的一个新病,尽管其独立性还有争议,但也有很多关于本病的研究分析报告,迄今已超过50例①.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其历史命名、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免疫荧光所见等有关资料综合叙述如下:一、历史命名:1971年Agnello等首先报告1例,有多形红斑样皮损,血清中有低分子量C1q沉淀素(7s).
在现代化学化的情况下,人群中广泛使用化妆品物质导致过敏反应频频发生,对一些应用于化妆品和香料工业上的物质的致敏特性研究很有意义,这也是整个过敏性疾病研究课题中的重要部分.本文研究了在香料工业中广泛使用的合成芳香物质香草醇(geraniol)、异丁香酚(isoeugenol)、羟基香茅醛(hydoxycitronellal)类的致敏性,并推荐多次皮表外用法作动物实验,这样能同时揭示化学物质的原发性刺
期刊
光化学疗法的作用机理目前研究不足,有的研究者根据实验材料认为光化学疗法抑制 DNA 合成。溶酶体核酸酶使核酸分子中核间连接分裂,形成单核甙酸,然后由酸性磷酸酶(AP)水解。细胞的功能和形态、代谢过程、细胞分裂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溶酶体酶的活性。本文研究银屑病患者在光化学疗法过程中血浆溶酶体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共观察63例,男42,女21,年龄18~55岁。病期3~32年。49例皮损泛发,14例为部
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整体,各种生理活动既对立又统一。皮肤和其他脏器组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各脏器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可在皮肤上反映出不同的征候。因此在临床医疗工作中遇到的很多皮肤病常是系统性疾病的一种表现。此外,有些皮肤病可引起其他脏器功能紊乱或病变。熟悉皮肤和系统性疾病间的相互关系,对了解皮肤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以及全身性疾病的及时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期刊
全身性疾病常常侵犯肾脏,甚至以肾病为主,影响预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及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即属此类疾病,从41例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患者死因分析:直接死于尿毒症者13例,死因合并有肾功能不全者6例.看来肾病对其预后确有明显影响.肾炎作为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初发症状,占4~8%.一年以后可达35%.随病程延长新发肾炎则减少,5年后新发者仅15%.年轻人早期发生肾损害易成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