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候与生产:文学经典与文化权力(笔谈)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un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约主持人: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姚文放教授
  ●主持人简介:姚文放,男,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评审专家、《文学评论》杂志编委。担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与教学,发表论著600余万字,出版专著《现代文艺社会学》、《当代审美文化批判》、《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史》、《审美文化学导论》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出版和发表的论著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评述、转载、摘要和复印近300篇次。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次、“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次。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
  ●主持人话语:关于“什么是文学经典”的问题,自从19世纪英国两位著名诗人、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和T.S.艾略特作出定义以后,似乎已成定论,前者认为文学经典就是“最好的东西”,而后者则用“成熟性”、“广涵性”、“普遍性”等特性来界定文学经典。他们都是依据文学本身的特质来确认文学经典,而未曾考虑过还能有别的衡量标准。这一格局到20世纪70年代却被彻底打破了,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发现,在谁能入典、谁不能入典的问题上体现着文化权力的博弈:以往的文学经典几乎都是出自去世的、白色人种的、欧洲的、男性的作家之手,而活着的、有色人种的、非欧洲的、女性的作家则被一道无形的障壁阻挡在外。显而易见,这一“经典壁垒”是建立在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级歧视、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厚古薄今的偏见之上的,它体现着性别、种族、穷富、地缘等等之间文化权力的较量,带有显著的意识形态意味和政治色彩。由此看来,决定着文学经典的因素并不仅仅在于文学本身,更在于文学外部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政治的力量。
  这一案例说明,在固有的理论中往往存在着某种空白、沉默和缺失,它像病人所表现出的“症候”,昭示着体内某种病患,从而读者必须像医生诊断和治疗病患一样,依据这种“症候”去查找和解决这一理论中隐含的问题。阿尔都塞将这种阅读方法称为“症候式阅读”(symptomatic reading)。譬如马克思在阅读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著作时,发现了他们在“劳动”问题的表述上存在的沉默、缺失和脱漏,导致了对劳动力买卖、剩余价值生产等实质性问题的遮蔽。马克思在查验和诊断古典政治经济学这些“症候”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概念、剩余价值理论等,进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可见,“症候式阅读”将发现阅读对象的空缺和疏漏作为把握和解决更大问题的契机,恰恰显示了一种理论的生产性和建构性。文化研究兴起以来对于马修·阿诺德和T.S.艾略特等人的传统的文学经典论采取的正是“症候式阅读”,发现了在其背后潜藏着一个被遮蔽的巨大理论空间,围绕文学经典的重建推动了文学批评模式的更新、文学理论观念的深化、文学概念范畴的陶铸和大学教学体系的改革,显示了极强的生产性和建构性。
  还值得注意的是,阿尔都塞不仅高度赞赏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所作的“症候式阅读”,而且指出对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也可作如是观,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生产性、建构性地激发对于对象的反思,从而推动进一步的建构、创新、开拓。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对已经颇有时日的“文学经典之争”再作一番“症候式阅读”呢?是否可以从根据文化权力来求解文学经典的流行见解中寻得某种沉默、空缺和脱漏,进而发现更大问题的入口和起点呢?如果说从凭借文学本身的特质转向根据文化权力来确认文学经典显示了一种“向外转”的趋势的话,那么,是否可以从这一趋势对美学、诗学、细读和批评的遮蔽而为文学经典找到向文学的家园“归去来”的路径呢?
  以下这组笔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传统的文学经典论做出“症候式阅读”,并从而进行新的理论生产和建构。姚文放的文章对乔纳森·卡勒文学经典论的关键性概念“表征性解释”进行阐释,通过对这一概念在正面意义上的理解以寻求它与“鉴赏性解释”的互补和双赢。蒋继华的文章认为在文学经典问题上相互对立的两种意见,其背后都隐含着因身份诉求而产生的焦虑感。易华的文章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众多与经典相关的文学事件和现象,其生成原因都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学生态的权力结构。朱晏的文章以茅盾文学奖为例,指出当代文学经典的形成与针对获奖者文化身份的“承认的政治”不无干系。王雅琴的文章以诺贝尔文学奖为例,认为在世称“文学经典摇篮”的诺贝尔文学奖设立的一百多年历史中,东方和女性的作家始终是作为西方人想象中的“他者”身份而出现的。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3-0107-18
其他文献
凌岚,本名谢凌岚,199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商学院, 长期供职于纽约金融业。美国《侨报》、腾讯·大家专栏签约撰稿人。中短篇小说作品发表于《江南》《青年文学》《北京文学》《香港文学》等多家纯文学期刊。  处女作《离岸流》被《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入选《青年文学》主办的2018年度“城市文学”排行榜、《北京文学》主办的“2018年中国
朗读者  我有个朋友  读莎士比亚的悲剧  能够把我们听得笑出来  随时随地拿起一份菜单朗诵  也会让我们悲怆得落泪   今天在唐食园聚会  服务员小妹递上菜单  大家一致要他先来一段  这位朋友看了一会  推开菜单  实在是读不下去  菜都是上周双倍的价格  一盘普通的红烧猪排  超过三倍……  大圣生日  今年给孙大圣过生日  乡亲们怕他老人家看戏看腻了  就请了一台晚会  两个相声演员  为
展览纪录  2009年作品《花溪中路120号》入选“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福建省当代美术精品大展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福建省作品选拔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文联、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作品《花溪中路120号》入选第11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  作品《花溪中路120号系列之2》获福建省第六届工笔画展银奖(福建省美协)  作品《花溪中路120号系列之2》获第
摘 要:20世纪初的东北旧体诗创生于东北社会加速近现代化的新陈代谢时段,密切关涉了清末民初东北社会的生活状貌和变迁,其中新旧因素的交织、生灭、移位诸现象较为集中,尤其是传统文学观念与现代文学观念在文学场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创作既体现出社会形态中文学的变化,又于文学中显示着社会的改变。其中,感时感事诗成为最为直接体现社会情感的文学选择,实然的社会生活如对现代人性的建设和对现代国家制度的追求在
●特约主持人: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国柱教授  ●主持人简介:刘国柱,男,浙江大学世界史所暨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特约理事、特约研究员。出版学术著作《美国文化的新边疆:冷战时期的和平队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文库)、《在国家利益之间:战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援助探研》等,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当代世界》、《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发
再普通不过的一碗蔬菜面,没有讲究的汤底,没有上乘的配料,没有手打的面条,没有惹味的酱汁,然而一切在寒冷的高原上都恰到好处……  旅游指南上说过很多遍,八月是进藏的好时节,可以赶上演“藏戏”的雪顿节。  然而书上也说,千万不要八月去看珠穆朗玛峰(圣母峰),因为大雾的机率太高,而且容易坍方。出发前藏区地震,有大桥断了,听说还死了人,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我一个人从青海坐青藏铁路列车到拉萨,和两个网上认
1  雄峙神州的泰山,就像古老青州的守护神,守着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若西汉的水声传来,你定会听到古青州的回响。西汉元封五年,汉武大帝设立青州刺史部,于是青州跻身全国十三刺史部,治所设在广县城。广县城当是最古老的青州城,位于今日青州城西一华里处,中间却隔着两千多次四季轮回。在这两千多次四季轮回中,古青州于海岱之间称雄千余载,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度成为南燕国国都。彼时的青州风流倜傥,甚至已拔得风
在土库曼斯坦,一闻到烧烤的香味儿,我的味蕾立马变得生龙活虎。  一串串厚厚实实的肉,就放在烟熏火炙的炭块上,烤得吱吱作响,香味四溢。  许多地方,总在烤肉里面掺入过多喧宾夺主的香料,到底入口的是啥肉也分辨不清。然而,自信满满的土库曼斯坦人,在烧烤肉串时,仅仅薄撒盐花,所以,鸡有鸡味、牛有牛味、羊有羊味;非常原始、非常纯粹、非常真实,那种返璞归真的细致与干净,是肉食的极致;吃着时,香味直透肺腑,舌蕾
《拟古》自序  西晋太康诗人陆机曾作摹拟《古诗十九首》的一组诗,题曰《拟古》。关于其写作的时间与动机,历来学界所持的看法并不一致。王瑶在《拟古与作伪》一文中提到:拟古是一种学习写作的主要方法,正如同习字之由临帖入手。姜亮夫在《陆平原年谱》中更推断:此組诗写于陆机入洛以前的青年时期,谓:“审其文义,皆就题发挥,抽绎古诗之义;盖拟模实习之作,且辞义质直,情旨平弱,即有哀感,哀而不伤,不类壮岁以后饱经人
摘要:赫勒的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独特的理论,它一方面包含了后现代的理念,另一方面却又执著于乌托邦的建构,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的新反思,希望在后现代的框架下建构起新的社会主义理念,我们将之称为“后现代的乌托邦”。后现代的乌托邦的理论基础是基本范式的转换,即由历史哲学转向历史理论,遵从市民社会的多元逻辑,并对其作出选择。  关键词: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的乌托邦;历史哲学;历史理论  作者简介:赵司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