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的平等原则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z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应基于个人和信息处理者之间的资源及能力不平等状况,针对自动化决策的平等盲区,设置一系列体现实质平等化的权利义务分配方案,即强化对个人信息主体的赋权并严格化信息处理者的义务,最终在二者之间促成一种制度性均势。《个人信息保护法》遵循了公平信息实践的基本框架,构建了以权益保护为核心的个人信息保护框架和算法纠偏机制,但仍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尽管制度设计和算法规制水平很重要,但平等原则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生根落地和实现算法公正,从根本上取决于运行法律制度和自动化决策的社会本身平等与否。
其他文献
亚投行是一家中国控制的银行吗?这是关系到亚投行战略信誉的一项核心质疑.在亚投行筹建过程中,面对“亚投行是中国政府工具”的质疑,中国运用了“束手战略”,在股权分配、治理结构和管理层决策程序等制度设计中“捆住了自己的手”,构建了亚投行的战略信誉,使得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的范围从发展中国家扩展到了主要发达国家.在亚投行运营初期,面对“亚投行是中国\'一带一路\'工具”的质疑,中国采取了“大家庭战略”,在项目联合融资、人力资源流动、联合成立新机构等方面主动融入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大家庭,在亚投行与“一带一路”之间
破产程序中享有广泛职权的破产管理人可能会滥用权力产生民事责任,但实践中管理人却通常在其责任纠纷中占据绝对优势,破产管理人民事责任制度存在现实缺失。因此,建议未来我国通过明确破产管理人之破产受托人法律地位、类比信托义务解释破产管理人之民事义务、具体化规定破产管理人之民事责任,建立全国统一的破产管理人执业责任保险,切实督促我国破产管理人更好地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