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自古以来,这是文人儒生内心深处长久隐伏着的“人文情怀”。试想枝在生芽,草在长叶,树在开花,这样的时节,在溪边戏戏水,在高坡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是多么简单朴素的快乐。其实人类最初的舞乐来自最初的呼唤,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自然的吟唱,这种吟唱来自田野桥头、碧水青山……于是,在一个不是春末的初夏,一群阔别多年的同窗好友,也依了古人之道,相约踏上这场神秘而美丽的遇见自然之旅。
  约起人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林中百合”,她说,在山村最美的感受是在清晨和夜晚,白天要到林里。林中的花是斑斓而又清澈、纯净的,神秘而富有生命力的气息。当你专心注视紧握在手里的花时,在那一瞬间,那朵花便成为你的世界。我想把那个世界传递给别人。城里的人多半行色匆匆,没有时间停下来看一朵花。我要让他们看,不管他们愿不愿意。
  她领我们去的地方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赏卿。她说这个村庄,历史上叫赏卿。一条溪水由西向东穿过村落,绵延十多公里,最后汇入九龙江。三百多年前关于赏卿溪的文字这样记载:“赏卿为北溪上麓,四山耸峙,萃处百有余家,清流一派中出,水道迂回若组练,其汇处,扁高涧深。”村民世代逐溪而居,生活安静闲适。“赏卿”之意就是把好东西与人分享之意。
  这个村庄如今在哪里?百合笑而不语。去之前任我们好奇地用“赏卿”两字在百度几番搜索而无果,终是不说。只是告诉我们赏卿村一径通幽,徒步十八弯后进入村里,豁然开朗。回望来时路,立时身后,山形闭合。之前介绍一个人去,但发现他破坏那儿的自然和谐。有点像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因为一人突兀闯入,那地方的美再也找不到了。所以还是等同学一起到了再说。
  这让我想起一部电影叫《五朵金花》,一位年轻男子在一次歌会上偶遇了一位叫金花的美丽女子,从此朝思暮想,后来历经曲折去寻找,却发现有五个人都叫金花。经过了千辛万苦,走遍了苍山洱海,终于找到。莫非“赏卿”也是这样的一朵金花,寻找它的过程,本身就充满惊奇?
  傍晚出发,暮色降临,我们在山路曲曲折折中绕行到达赏卿。终于知道传说中的赏卿村,其实真名叫小坑。百合介绍,天宫村小坑自然村在宋元时为古龙溪县二十五都游仙乡九龙上里天宫保赏卿,民国初年后改称为小坑,是华安县天宫村的一个小自然村,世代居住邹姓人家。目前住在村里的不到两百人,多为老人孩子。这里没有集市,大都种树种菇或养蜂,自给自足。偶尔有外乡人来这卖肉卖豆腐,才会听到清晨寂静的山村传来的几声吆喝叫卖的声音。夏夜里远近几盏橘黄的灯光透过山村小屋的窗户洒向大地,我们的车驶进村里,在一幢房子前停下,七八个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乡人涌上来欢迎,接过行李,把我们让进屋子。老老少少,良善可亲,并无《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的情景。百合莞尔一笑,说,已告诉这儿的乡亲,我们今天会到达。有位阿婆说,大家把藏在衣櫥里的被单都重新洗了一下,好好晒一遍,这样才会干爽,闻起来又香。还有个小丫头这两天还在寻找她要装扮我们住的房间的山花。
  喏,就是她了。果见角落里一位梳着两条小辫子的小姑娘小心地护着几小盆花草。百合悄悄对我们说,这是村里大龙的女儿小花。我和她说有一位阿姨离开自己家就睡不好。小花说,她会为我们采来山里的花草摆在房间,她说这样就好睡了。她还问我:可以把溪里的小鱼和虾也养在花草里吗?再放几个小石头就更美了。
  两张大木桌在屋子中间搭起来了,大碗大盘菜端上来了,有山鸡汤、笋菜干、卤豆腐、炒蘑菇……都是大龙家自产的,赶了一两个小时山路的我们也馋了,赶紧落座。小花也不再躲着了,和她哥一趟又一趟为我们端来热乎乎的饭菜,招呼她就脸一红,一笑,忸怩地跑开。憨厚的大龙不多话,只顾劝酒布菜,掌厨的老邹“大功告成”,也出来捋起袖子豪爽地陪酒。此情此景真让人觉得颇有些《桃花源记》里“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味道了。又似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中“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的情形,醉了村民,醉了我们这一群忘路之远近的外来人。正如百合所说,也许我们和这个村会结缘,它更挨紧我们喜欢的那些年代。
  没想到老邹还是位多才多艺的奇人,他还会拉二胡。村民在旁友好地哄笑撺掇,老邹来一个!老邹乘着酒兴搬出他的老搭档——一把自己制作的锃亮光滑的二胡。山村的小屋里,一曲曲《赛马》《江河水》《二泉映月》流淌起来了,拉着曲子的老邹欢乐而优雅,露出孩子般动人的微笑。
  屋外也是一个大舞台。星光沐浴着村庄,暗夜里点点闪烁的星空宛如天然的幕布。在大龙的指挥下,录音机响起来了,乡民们戴起斗笠,排好队形,跳起自编自导的舞蹈《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他们一招一式舞着,虽然节奏有些慢,动作也有些变样甚至滑稽,但看得出,他们淳朴地想把这舞献给远道而来的尊贵的客人。百合在我旁边,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轻轻地叹息。你看大龙,是不是浓眉大眼很刚毅很好看?他的老婆是一位不会干活的傻姑娘。善良的大龙一人担负起一家老小的重任,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是停歇的,除了黑夜。我问他,累吗?这句冒昧的话几乎摧垮他内心多年垒起的精神碉堡。最后他告诉我:坚持就是胜利!而我,辛苦并执着于一个梦想,并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也认同这样的梦想。我也会坚持着。夜空中,百合的脸庞散发出温柔的光芒。
  繁星散尽,入夜将歇。百合在安排我们的住处时犯难了。赏卿村的确还算不上一个富裕的村落。有的屋子没风扇,有的屋子蚊虫多。于是有些乡亲就把他们的风扇让给我们,主人睡一楼。至于蚊虫呢,百合说,其实我历来就比旁人招蚊子,包括小黑虫,痒得很难受。但被蚊咬会痒是常识,大多人也会痒。当你被蚊一咬就喊,只会扩大它的感觉。好比俗语“心静自然凉”,我是“心定痒无觉”。百合笑了,这是我自创的,呵呵。我被自然训练得可以自然调节温度。在百姓还没有能力买空调时,我们就要“选择调适心灵的季节”。睡吧,明天我将和大龙带大家去体验“万物有声”的场景,这会是一个别样的旅程,会引导你进入这样的世界:脚踏着的大地,风吹拂着的树叶,蜜蜂飞翔而过的瞬间和远方潺潺流淌的溪流……百合的话如催眠曲,如清凉剂,不知不觉夜黝黑了,风轻吹了,遥远的星星一颗颗或隐或现了,夜风和星星仿佛都在向我们暗示着“感觉到的一切都是那样美”。于是如在童话王国般沉沉地睡去。   第二天清晨,戴着斗笠背着行囊的百合和大龙一早就等候我们,我们要往深山里去,那是一片未知的领域。这个山村的四周有大大小小十六座能叫出山名的山峰,如新娘拜、寨子山、龙尖山、金屏山等。龙尖山因种植贡奉朝廷的龙尖茶而得名,而金屏山,顾名思义是因山如孔雀开屏,在天际画出优美弧线。每座山名都有一段美丽的渊源。它的秘密就藏在山里和山里人的心中。我们沿着若隐若现的溪流往山上寻找瀑布。一路荆棘藤蔓把路覆盖,有些葛藤已长成了树干的模样。除了溪流没有路,溪流是我们唯一的线索。看到了吗?百合指着林中岔道口杂木上一处处用刀画下的刻痕,那是一位细心的乡亲在走过的森林途中做的标记,说“等你同学来了,不会走错路”。为了那些标记,我们会前行。来,和我一样练习。百合仰起头,慢慢地吸——森林,呼——微笑,从清晨的光线里获取能量……一俯一仰深呼吸间,山涧溪流声叮咚入耳。一群颜色不同的鸟儿在树梢间跳跃着入眼,看着它们在树枝末梢弹起的弧线,你的心会跟着飞扬。一会儿又见它们结伴飞向高枝。在鸟的旅行中,它们携带的行李有时只是嘴里衔着的那一小截树枝。
  其实有大龙同行,根本不用担心。他熟悉每条山涧溪流,熟悉花草鸟兽的心性。在半山腰大家围着歇息,大龙引导我们细听流水的声音,忽远忽近,那声响仿佛在前方的山坳里,又似乎从后方的山坡下传来,有时又寂寥无声无息。我们很诧异,也感到新奇。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莫非真如《论语》里颜渊所喟然叹曰的那样?大龙笑着说是风,是季節的风带来的这样的效果。日复一日劳动的大龙,他的岁月似乎并不粗俗平凡,他的耳朵他的心灵仿如艺术家的耳朵和心灵,又如哲学家。他问我们都看见了什么。是啊,我们都看见了什么?土地,草木,鸟兽,生命,自然。即使是一株小草,它的根茎的强劲活力也让人惊叹……如何让它们走进我,或者我走进它们的世界?凝视着林中朴素至简的花儿和身边再普通不过的落叶,忽觉一生中遇见的所有风景,感而遂通,在我们到来的那一刻丰富而清晰……在赏卿找到了万物与我的相知相觉。正如一位印度作家所写,“建立了与地球上一切万物的联系”。
  万物与我相融。我与人相通。我们终归还要回归人与人中。没有实实在在地踩在大地上,也就无法更贴近自然真实的那一面。一行人下山回到了赏卿村。巧匠般的先人用一块块鹅卵石铺就了整个村庄的街道。走在村里一段段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上,似乎就和这个山村过去的日子有了关联。隔溪而望,正对着远处龙尖山的广佑圣王庙一副对联“赏赐乾坤倚龙尖道德文章,卿即文武固金屏日月流长”,道出了这个古老村庄的渊源。坐落在小坑村下楼处的有三百年历史的旗杆厝“贵兴楼”,成了村庄标志性的古建筑。安静的午后,两个小姑娘坐在楼前旧石门槛上玩着绳结游戏。背景是古老的房屋和屋上的青苔、雕镂离合的木制窗,深深的庭院。村里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受全村人的敬仰。她用双手托起村里每一位生命的降临。她还会医治经络骨头之伤,是一位神奇的农村老太。人们尊敬她感激她。我们去看望她,她梳理得整洁利索的发髻间永远别着一朵花。这是传统农村妇女对自己对别人最讲礼仪的打扮。也只有像这样上了年纪的阿婆还传承着这样古老的美丽的发髻。古老民居与岁月老人的画面一直定格在我们的心里。这幅画面里还有一辈子和蜜蜂一起酿蜜的大伯,一生痴情于二胡的大叔,二十多年来孤身一人在村外一直固守着村里水电站的男主人,忙活了一天农活在月光下跳舞的女人们,荒废很长时光重又拾起书本的少年,还有很多披星戴月往返于山道采菇种菇劳作的菇农。
  十六座山怀抱着这平静的村子。这里的时光悠然自在。走在出村的木荷道上,左边是迂回的山峰,右边是古老的山涧。许多村人离开十里,会开始想家。我们在村口五棵并排站立的木荷树边停下。这些树树龄都已数百年,好比村中数代人的翘盼与等待。其中一棵近三百岁,走近那棵树,两个人伸出双手合抱,惊喜地发现正好围了个圈。百合告诉我们,7月下旬赏卿村将有“来到小世界拥抱大世界”活动,一位漂洋过海而来的Matt教授将要为山区孩子带来他的课。来自各地的一些人都在为赏卿而创作,包括与山里孩子共撑芭蕉叶的博士生志愿者,为孩子们付出的是他的时间还有智慧。我扮演的是建立赏卿与外部的联系。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我们是原动力。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道出的生活的真谛:重返人类家园,回归于古老的家庭、社会、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回归于对技艺、创新和创造力的尊崇,回归于一种悠闲的足以让我们观看日出日落和在水边漫步的日常节奏等等才是最终的意义。一群又一群人相约来到这样的村庄,帮助自己也帮助乡民,得到返璞归真的快乐。“我和世界一直在等你”,在赏卿村集合了很多这样的“同类人”,共同努力把它变成“选择心灵的故乡”。
  也许回望,会让缘分生根?当我们离开时,“三月木荷三月开,冻着了田里的播稻夫,木荷花儿又结蕊,冰靓了山里的水喳某”,耳畔又喃喃响起那位鬓边插着桂花的老阿婆用闽南语念着的这首好听的木荷花开时节的歌谣。
  责任编辑 林 芝
其他文献
2019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夜色已深,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唐小伟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夜不成寐,唐小伟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困扰着唐小伟的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让他寝食难安、心乱如麻——马上就要毕业了,自己该何去何从?一心求索  躺在床上,唐小伟回忆起了以前。  2010年6月,唐小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准备,却突然收到了奶奶病危的噩耗。  手术室外,唐小伟和家人焦急地等着“手术
一根筋 肯钻研  1983年,初中毕业后,刘家奇回睦和村当了一个农民。  为了能致富,刘家奇养过猪、养过鸡,可增收效果都不太理想。  在刘家奇心里,农民不应该只是靠天吃饭,这样就“太低端了”。琢磨來,琢磨去,刘家奇盯上了家门口种植的龙眼树。  龙眼是睦和村祖辈传下来的果林财富,可细心的刘家奇发现,村民种植的龙眼往往不能卖出好价钱。  为何?因为村民历来采用的都是古老陈旧的龙眼烘烤技术,导致烘烤出来
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  ——摘自互联网《百度百科·瓮城》   大京城堡长2815米,高6.5米~9米,顶宽3.5米,设前门、南门、东门三个城门。东门为瓮城,也叫双重城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广袤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随着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分散经营效率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竞争能力弱等问题凸现。为此,应在继续实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展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大致经历了自发分散流转、推动引导流转、规范创新流转三个阶段,现正处于规范创新流转
山本耀司是世界时装品牌“日本浪人”的设计师和新掌门人。  他刚开始设计服装时,每次发布会后总觉得有点不足,至于是什么不足,他一时间也说不清楚。  一天,正当山本耀司苦思冥想时,他的母亲来了。山本耀司的母亲年轻时是东京城里的一个裁缝。  那时,裁缝的地位是很低下的,顾主们一般是不到店里来做衣服的,而是等着裁缝找上门。  裁缝只有到各家各户去才能揽到生意,并且上门时是没有资格走正门的,只能从小门或偏门
贫困,中华民族困顿千年。  战贫,中国共产党奋进百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审时度势,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搭建起领航脱贫攻坚战的“四梁八柱”。  上下同欲者胜。各级党组织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选
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基础的是产业发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关键的也是产业发展。有了稳定的产业,农民才能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农村才更有活力。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当前,我市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每个脱贫地区都发展了1个以上增收产业。不过,由于受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限制,各地区产
深秋的残阳跌落在山间,一抹余晖洒满山脚下的荣昌县仁义镇三奇村。  “这是最后一个垃圾桶了吧?”  “对,终于可以收工了。”  一户村民的房前,两名穿着橘红色服装的环卫工人正在收运垃圾。他们把垃圾桶里的垃圾倾倒在垃圾收运车上,然后用衣角擦了一下脸上的汗珠。  自2012年4月荣昌县将三奇村纳入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后,他们每周都会来这里收运垃圾。  垃圾围村  2007年6月的一天,荣昌县双河镇大石堡
李桂荣,濮阳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原名师、河南省首批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家,多所高校国培授课教师,出版有教育专著《从阅读走向悦读——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阅读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内心体验,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帮助学生体悟文本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朗读者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对作
如今,在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的后工业时代,如何将传统风貌融入现代文明,让久远的文化基因得以存续甚至焕发新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化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大命题。  对这个命题,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西部唯一直辖市的重庆,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2016年11月4日,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渝中区调研时指出,要将传统风貌融入城市街巷的肌理,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和谐共生,不断增强城市的魅力。  如何“将传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