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英语学科教学中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xiwe8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课堂导入
  课例一:先讲解新词fable. What fables do you like? In this class we will learn this story. 直接引出课文内容。
  课例二:Let’s enjoy a funny video. 結合视频进行提问 What animal can you see? What can a donkey do?
  课例三:Enjoy a video about four fables. How many parts does a fable have? (fable and moral)
  What’s the moral of this fable?
  课例四:a video→点明类型:fable→guessing game→the man, the boy and the donkey
  2. 整体感知
  课例一:通过阅读全文回答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文章大体内容。属于无效问题。太笼统,不明确也没有指向。在这里应该问主旨的问题却问了细节。
  课例二:将文章内容具化为生动的卡通形象,学生通过排序,对文章里事件发生顺序一目了然,结构条理又清晰。细节满分,运用动画一目了然。
  课例三:先根据文章图片和标题进行猜测,再深入学习。教授学生阅读技巧,符合学生阅读认知规律。
  课例四:直接读,并找出每段大意。
  3. 文本解读
  课例一:同样的三个问题,问四遍。最后得出结论They followed others’ suggestions.通过追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深层问题,得出结论。展示四幅图片,不能帮助学生建立篇章组织结构、意义结构。
  课例二:整合问题,给学生充分阅读时间。过程清晰,结构合理,与引入部分一脉相承。通过追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深层问题,得出结论。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文本的组织结构、意义结构。构图简单、清晰、但能完整概括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课例三:整合问题,给学生充分阅读时间。反复利用资源,如表格、卡通形象,通过追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深层问题,得出结论。能够利用鱼骨结构帮助学生构建文本的组织结构。不足之处是卡通形象利用不够充分,表格与卡通形象整合会更好。
  课例四:同样的三个问题,问多次。未能采取有效方式整合文章,使得文章内容合理呈现,仅是机械地讲到第几段呈现第几段。
  4. 结构梳理
  课例一:结合所给文章结构,复述故事情节。使用了鱼骨结构。
  课例二:看图回顾文章内容。漫画有创意,逻辑清楚,贯穿课堂始终。
  课例三:结合文本解读时的鱼骨结构,将文章内容整合在鱼骨结构中。优点是逻辑清楚,贯穿课堂。但鱼骨结构缺少创新、图片立足点定位在遇到的人而不是在父子如何做。
  课例四:用图片在白板上梳理文章结构,未在课件上展示。
  5. 补充资源
  文本最后一段(P5):The moral of the fable is ____.:Try to please all, and you will please none.
  课例一:课堂第44分钟开始讲大衣哥的故事。大衣哥与fable联系很小,属于无效补充资源。
  课例二:课堂第40分钟开始讲文章来源《伊索寓言》相关知识。顺序正好相反(读前激活/介绍),但作为补充类资源与文章相关,有针对性、有效性。
  课例三:课堂第36分钟开始学生小组合作,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围绕文章中父子立场观点不坚定,教给学生合理发表自己的观点。(阅读材料生活化、情景化,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出来走入学生的内心)
  课例四:课堂第27分钟开始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读寓言的方法(story—moral—usage: Understand the story; Comprehend(领悟) the moral; Use the moral to guide(指导) daily life),阅读两篇寓言。练习本节课所学阅读技巧。保证了阅读的完整性。读前有话题启动,读中有互动活动,读后有拓展任务。
  6. 反思
  带着问题多读。读前有话题启动意识,读中有互动活动,读后有拓展任务。多方式进行检测,如课文复述、基于课文的语篇填空、基于课文的采访问答、基于课文的写作(仿写)、角色扮演、海报(标语)设计、故事续尾(文字/角色扮演)、辩论、拓展讨论等。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引言  英语因其属于引进外语语种,所以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这就加大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难度。因此,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初中英语教学的特殊性,笔者提出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的英语教学中。也可以说是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初中英语教学改革要求的,也是新时代的要求。那么,具体应用是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复习阶段和讲授新课阶段以及巩固课堂内容阶段。本文主要是论述其在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体系需要从本质上出发进行创新与变革,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其中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当前备受关注的模式之一,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实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人公地位。  1. 高中英语教学当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其一,能够提升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众
2018年,笔者所在的学校在深入学习河北精英中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与英语课堂的特点,提出了“高效6 1,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究与推广活动。所谓的“6 1”,就是以“导—思—议—展—评—测 课后检测”等为主要环节的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the mind map)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笔者教学团队教学活动中。阅读课,复习课,甚至是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梳理等教师
传统的高三词汇复习课,老师经常着眼于就词讲词,不关注语境。在复习完词汇以后,学生脑海里只剩下支离破碎的几个单词,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更无法形成有效的英语表达,学习效率很低。所以本人提出了在思维导图引领下的主题语境中的读写词汇复习探究模式。1. 英语核心素养对词汇教学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它进一步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对学生英语成绩的重视度也在逐步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难度较大,而“竞争机制模式”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因而受到了诸多一线教师的认可和青睐。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出其优势,本文从试点先行,挑起比赛;拉开格局,分层竞争;因人而异,竞争到位三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善用“竞争机制模式”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成绩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众
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英语成为了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便让学生开始接触英语,掌握基本英语单词,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积累了一定英语基础。但是当前的英语教育使学生停留在学习语言知识层面上,并未接触到文化层面。在英语课本中,虽然存在关于节日文化的知识,大部分也能够随口说出或者写出“Merry Christmas”,但是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英文表达极为生疏,例如学生不
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法被成功运用和推广至社会多个领域。如今,其核心理念和方法介入到高中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思维导图能够“丰富高中词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联想思維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引领学生在制图、理解、记忆方面是否坚持“以生为本”,是否注重高中生思维品质的内化。思维导图与高中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理念上,注重整体把握;方式上,注重化繁为简;落实上,注重记忆内化,或能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言学习过程即学生构建语言、知识和思维的综合视野,以及养成能力策略和态度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达成依托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对课程内容的呈现、组织和传承。而课堂的教学活动以单元主题为单位,主题拓展以语篇系统为载体。于此,在英语教学中,以综合视野审读富含主题意义的语篇材料,以核心素养融汇承载认知范式的教学活动,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关键和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需求和现实归依。现以人
九年级中考复习期间,学生时间紧,任务重。英语教学内容上也更偏向于综合性训练,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信心持续跌落,畏惧感逐步增强。基于此,此类学生迫切地需要从外界获得驱动,形成学习动机,由此获取自我认可感和成就感,并逐步内化继而形成主动学习探究的自我内驱力。但需注意的是,此处所提及的外界驱动并不是通过毫无根据地盲目刺激就可发挥效用的;而是应根据其实际学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文就结合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如何利用多元识读教学法来开展教学,对教材中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达到德育美育教学的基本目标。  1. 多元识读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多元识读教学法是由新伦敦小组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