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消费者正在飞快地变得成熟和现代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gaalove4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肯锡公司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中国消费者仍然满怀信心。他们在飞快地变得成熟和现代,身上涌现三大特点:
  健康意识。今天的中国人吃得更健康。50%以上的受访者更爱喝新鲜果汁而不是碳酸饮料。中国人锻炼得更多了,73%的中国人会进行体育活动。对健康的重视也让预防性医疗保健越来越流行,如个人保险等。
  家庭观念。更多中国人认同成功意味着家庭幸福。得益于大型购物中心的发展,逛商场变成家庭活动。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实体购物中心正以“寓零售于娱乐”的方式吸引消费者。
  旅游风靡。2015年超过7000万中国消费者在海外旅游过,而购物是他们出境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去年中国游客出境游共花费2150亿美元,同比增长53%。
  过去几十年,中国消费者每过几年就向世界展现新面孔。他们有令人惊讶的适应能力,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今后几年,他们很可能还会给世界带来更多惊讶。
其他文献
导语:我们并不能断定是什么引发了婴儿名潮流,但电影,电视和体育都能反映出潮流背后的原因。  约翰、詹姆斯和琼这样的名字太过老套了,而明星和星二代的名字却让人们脑洞大开。女星格温·帕特洛给她的宝宝们起名为“苹果”和“摩西”,歌星碧昂斯给孩子起名蓝色常春藤(Blue Ivy),而金·卡戴珊给她女儿起名叫“北方”(North)。果你觉得这些名字还不够标新立异,还想要真正独一无二的名字,那该怎么办?一家瑞
处于阵痛中的中国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西方记者们以他者眼光寻求的事实,不论是否是真相都值得国内人深深思索。  在2014年的英美图书世界,有很多涉及到中国的书让人意外,比如中国作家麦家的《解密》抓住了海外资深“翻书党”的心,入选《经济学人》年度图书。《经济学人》对此书的评价是,终于有一本不需要欧美读者对中国有特别了解就能读懂的中国作家作品,由前情报部门人员创作的这部小说,因其很好的节奏和新
英国一份权威研究报告指出,要是世界各国不就抗生素滥用等问题紧急采取行动,到2050年,所谓的超级病菌将每3秒中导致一名病人死亡。  这份由“金砖四国”之父,英国财政部商务政务次官奥尼尔勋爵牵头撰写的报告提出了具体计划,防止世界医药“倒退回黑暗时代”。  科研界开发新抗生素的速度落后,加上人类浪费了太多现存的抗生素,是问题根源。更大的问题是,医生们近年发现了能排斥终极抗生素——克利斯汀——的细菌。一
导语:去年12月,日本向韩国的“慰安妇”幸存者进行了正式的道歉,并答应赔偿。然而,对于菲律宾的“慰安妇”幸存者们,日本方面一点也没有表示,仿佛不存在这个问题似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军队占领了菲律宾,在当地大肆杀戮之余,还强迫一些妇女充当“慰安妇”,对她们进行残酷虐待。不久前,一些当年的菲律宾“慰安妇”幸存者接受记者的采访,控诉了日军士兵的暴行,要求日本政府正视历史,公开道歉,并进行合理赔偿。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在写一篇有关美图公司的报道时,该报驻北京记者与一些女性聊起美丽以及发布美照的压力。美图是一家中国公司,开发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一些美图软件。  记者在首都最时髦的购物区之一三里屯采访一些路过的女性,请她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并拍一张自拍。记者还问,她们在发图之前是否会用软件“美化”照片。多数人都给出肯定的回答。一名女子甚至拒绝在现场拍照,而宁愿在家编辑后再把图片发过来。
产品名:FIIL Diva  标签:汪峰、HiFi  亮点:外观简约时尚的FIIL Diva,可在多种复杂环境下畅听美妙音乐。产品突破性采用了智能音乐系统,手势控制、语音控制、智能感应让科技隐匿又凸显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专属可调降噪MAF(MyAudioFiilter?)技术,通过四种模式实现了跨场景呈现完美声音。此外,升级版的Diva Pro版还内置了HiFi级高清无损音频解码芯片,支持13种音乐
在文明社会,影院也是公共空间的一种,就像公共场合不能随地吐痰一样,在影院不能大声打电话、大声交头接耳、不能拿手机对着银幕开启闪光灯拍照,这是基本礼仪。你在看电影的时候,能不能接受身边坐着一个“评论音轨”?如今国内部分片方为宣传影片,推出的“弹幕电影”这个小众观影方式似乎想自立门派,登堂入室,在大银幕上开耍,欲引导观影新潮流。  “四排的Bruce是个帅哥哦,欢迎组团来围观”、“空调太冷,求美女抱抱
馆员得疟疾伤寒是家常便饭,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一般谁有个头疼脑热,不用查都可以确定是疟疾。  静静坐着的时候,会回忆起独自上路时的忐忑、挥洒在碎石球场上的汗水、亲人逝去而不得归的痛苦、解救人质时无眠的日日夜夜、加班熬夜时的哈欠连天、枪声大作时的坚守、孤单寂寞时的忍耐、每位馆员离任时的拥抱与祝福……我把青春年华中最美好的日子挥洒在了非洲大陆最不发达的国家,这一幅幅画面就如同发生在昨天,交织成独属于自己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桌子上的全部食物,但是从现在的画面上来看,没有逾越节的羊肉也没有面包,这些很多人都认为的最后的晚餐上的食物。    食物有时候是一件艺术作品的唯一焦点,有时候则提供为以人为中心的场景提供背景和线索。无论是哪种方式,艺术中的食物往往透露出了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信息。有关食物最著名的一幅画是《最后的晚餐》。  食物越来越丰富  耶稣在受难之前的逾越节前夕,与他的弟子分享的最后一餐,激
导语:2010年春节期间,使馆外枪战正酣,我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她好奇地问:“你们使馆过年也放鞭炮吗?”你幸福吗?这个看似简单而又内涵丰富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随机采访和新闻报道,不仅为街头巷尾的百姓所热议,也引发了各行各业对职业幸福观的共同关注。我来晒晒外交官的幸福。“被理解”的幸福2006年,我开始外交官职业的第一站:外交部内一个24小时值班部门。经常经过北京二环朝阳门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朝阳